王瓏
腸造口又稱人工肛門,由于其改變了糞便排出途徑,且造口無括約肌,不能做到大便按患者意愿排放,需要粘貼造口袋來收集排泄物。因此,患者及其家屬在出院前必須要學會造口的自我護理方法,才能在其回家后獨立完成造口護理,減少并發(fā)癥。2012年8月~2013年6月,福建省立醫(yī)院胃腸外科采用三階段式健康教育法對住院患者實施分階段造口護理教育,力求使腸造口患者在最短時間內掌握造口護理相關知識和操作技能,提高其自我護理能力。
1.1 一般資料 采用便利抽樣法,選擇2012年8月~2013年6月在本院行腸造口的患者82例。其中男61例,女21例;平均年齡58.64歲。結腸癌45例,直腸癌25例,其他12例。回腸造瘺6例,結腸造瘺76例。
1.2 方法 遵循示范-參與-回示的三階段式健康教育法對造口患者進行健康教育。
示范步驟:①術后患者回到病房,責任護士仔細檢查其造口情況,根據(jù)需要粘貼造口袋。重點指導患者及家屬對自身的造口進行認識和評估,并且對粘貼造口袋的操作過程有直觀的了解。②責任護士發(fā)放造口護理指導手冊給患者及家屬。③增加各種示范機會,如讓其觀看其他造口患者的換袋操作或視頻。
參與步驟:①在造口門診專用診室安置造口模型,提供樣品,為患者及家屬創(chuàng)造模擬練習的機會。②更換造口袋時讓患者及家屬逐漸參與,根據(jù)其理解和動手能力的高低,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分階段參與。注意語言引導時以鼓勵為主。針對高齡患者及照顧者眼力不好的特點,可以常規(guī)使用防漏膏配合使用。③由專業(yè)治療師對造口患者及家屬進一步進行床旁指導。其參與換袋次數(shù)1~3次,要求達到基本獨立完成更換底盤。
回示步驟:①責任護士到床旁指導,讓患者及家屬全程獨立完成更換底盤。根據(jù)操作中的不足和錯誤責任護士給予指導修正,并傳授一些實用技巧。②開設定期集中指導。每周定期定點進行集中指導,可根據(jù)患者自身腸造口的特點、家庭經(jīng)濟狀況及工作性質等,給予患者不同的指導,以預防及減少造口并發(fā)癥,并達到舒適最大化。③開設多種形式的患者交流平臺,讓更多的造口患者和家屬相識相聚,增進溝通交流、彼此鼓勵、增強信心。
1.3 效果評價 采用自行設計調查表,在患者出院當天進行問卷調查,共發(fā)放問卷82份,全部有效收回。調查內容:患者掌握的造口護理相關知識情況和造口自我護理的程度。
90.24% 的患者基本了解造口基礎知識,并能完成造口袋的清洗和部分更換,35.37%患者能完成更換底盤,57.31%的患者了解造口并發(fā)癥的預防處理知識,20.73%患者能進行造口并發(fā)癥的預防處理。
由于造口將長時間或永久伴隨患者,為了減少因護理不當導致的并發(fā)癥,在出院前教會患者掌握造口護理非常關鍵。由于腸造口術后患者身體的外觀有較大改變,患者易出現(xiàn)各種心理問題,所以如何幫助患者盡快心理適應和學會造口基本護理技能是醫(yī)務人員的重要使命。為了讓患者在較短時間內掌握,作者按照三階段式健康教育法,進行一對一指導和集中教育,循序漸進地引導患者及家屬反復實踐練習,直至基本掌握造口護理技能。效果基本滿意,90.24% 的患者出院前能基本了解造口基礎知識,并能完成造口袋的清洗和部分更換。
從調查結果來看,住院期間能獨立完成更換底盤的患者并不多,只占35.37%,能處理并發(fā)癥的更少,只占20.73%。而完全不會的基本上都是80歲以上的高齡患者,這與李瓊[1]的調查結果相符。在患者建立起自己的造口護理常規(guī)這個過渡期內,患者家屬是很好的過渡期助手。所以,作者建議將住院期間造口健康教育的目標人群涵蓋患者及其家屬,讓患者多一份安全保障。一般來講,手術后3個月的時候患者大多能建立起造口的常規(guī)護理。之后的造口護理就逐漸步入正軌了。
總之,采用三階段式健康教育法對住院患者進行造口健康教育,能有效鼓勵和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循序漸進地引導患者及其家屬在其出院前掌握基本造口護理知識和技能,值得推廣。
[1]李瓊,張俊娥.結腸造口患者出院早期造口護理情況的調查.解放軍護理雜志,2013,30(9):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