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柏穎 浙江省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呼吸科 杭州 310003
宋康,主任醫(yī)師、教授,浙江中醫(yī)藥大學中西醫(yī)結合臨床碩士生導師、中醫(yī)學博士生導師。對呼吸系疾病有較深入的研究和豐富的臨床經驗,臨床上擅長運用中醫(yī)藥治療肺癌、哮喘、肺纖維化、慢阻肺、慢性咳嗽等呼吸系統(tǒng)疾病,療效明顯?,F將宋教授治療肺癌的經驗淺述如下,以饗讀者。
宋教授認為,腫瘤的發(fā)生與中醫(yī)的正邪勝復有關,“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清代高秉均在《瘍科心得集》中指出:“癌瘤者,非陰陽正氣所能結腫塊,乃五臟血瘀、濁氣、痰滯而成?!绷硗狻鹅`樞·五變》指出:“人之善病腸中積聚者,……皮膚薄而不澤,肉不堅而淖澤。如此則腸胃惡,惡則邪氣留止,積聚乃傷?!薄吨T病源候論·積聚病諸侯》曰:“積聚者,由陰陽不和,臟腑虛弱,受于風邪,搏于臟腑之氣所為也?!睂⒛[瘤的產生歸因于陰陽不和、臟腑虛弱、感受外邪、內外合邪所致。同時,肺癌患者確診后多需要接受手術、放化療等,雖然在很大程度上達到了祛邪的目的,但也極大地耗傷了人體的正氣。因此,惡性腫瘤的發(fā)生,離不開正虛與邪實兩大病機,肺癌也不例外。扶正和祛邪是中醫(yī)治療肺癌的大法,兩者相輔相成,標本同治。然正虛與邪實孰輕孰重,氣血陰陽何者偏衰,瘀血、熱毒、痰濕又各占幾成,則需要醫(yī)家望聞問切,仔細參詳。
宋教授在多年的臨床實踐中發(fā)現,熱毒是肺癌的主要致病邪氣。肺為“嬌藏”,主氣,司呼吸,外合皮毛,內為五臟華蓋;諸邪最易襲肺,日久郁而化熱,煉津為痰,痰熱內蘊,肺失宣降,氣失所主;氣滯則血瘀,瘀阻脈絡,痰瘀互結;最終,熱毒、瘀血、痰濕互結,形成肺癌這一病理產物。此外,肺癌患者多有吸煙陋習,煙為熏熱之魁,是肺癌的主要病因;肺癌患者確診后,多接受放化療,而放化療目前多被認為是“熱毒之劑”,雖能夠較好地殺傷腫瘤細胞,但也加重了肺臟的損傷。正如《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說,“熱在上焦,因咳為肺痿”。有鑒于此,宋教授認為,肺癌治療過程中,清熱解毒之法當根據患者的體質貫穿始終,正如攻下派的代表張從正所言:“夫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或自外而人,或由內而生,皆邪氣也,邪氣加諸身,速攻之可也,速去之可也?!彼谓淌谠谂R床實踐中常根據患者體質的強弱、熱毒的輕重,選用三葉青、山海螺、白花蛇舌草、藤梨根、野蕎麥根、虎杖等清熱解毒之品。
宋教授認為,腫瘤患者正氣虧虛的原因雖多,但脾胃功能失調則最為關鍵?!镀⑽刚摗て⑽柑搶崅髯冋摗分赋觯骸霸獨庵渥憬杂善⑽钢畾鉄o所傷,而后能滋養(yǎng)元氣。若胃氣之本弱,飲食自倍,則脾胃之氣既傷,元氣不能充,而諸病之所由生也?!逼⑽笧楹筇熘?,氣血生化之源,肺癌患者往往憂思多慮,憂傷脾,脾失健運,胃納不佳,氣血生化乏源,正氣不足,抗病能力下降;另外,肺癌化療患者多由于藥物不良反應造成頻繁嘔吐,脾胃之氣大傷,進一步損耗了患者的正氣。正如《醫(yī)學心悟》所說:“虛人患積者,必先補其虛,理其脾,增其飲食,然后用藥攻其積,斯為善治療?!彼谓淌谂R證時,常以參苓白術散為基礎方,藥用太子參、黨參、淮山藥、白術、茯苓、薏苡仁等淡滲利濕,健脾益氣;雞內金、谷麥芽等消食健胃;健脾之妙,不在補脾而在運脾,運脾首在理氣,故選擇陳皮、川厚樸、綠梅花、八月扎等理氣健脾。通過顧護脾胃達到生化氣血、增強抗病能力的目的,這也是培土生金這一學術思想具體應用。
正如前文所述,熱毒為肺癌的發(fā)病源頭,治療時應當以清熱解毒之法為主,但肺的生理平衡狀態(tài)一旦被打破,主氣、行血、布津功能即出現明顯障礙。津液失于敷布,血流澀滯于絡脈,從而導致瘀血、痰濁、水濕、熱毒等相互膠著,纏綿難愈,僅靠清熱解毒無法完成驅邪重任。此時,宋教授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采用化痰、利水、活血等方法,將水濕痰瘀各個擊破,達到驅邪的目的。如患者面色晦暗,舌紫黯或有瘀斑,脈澀者,宋教授常將行氣藥與活血藥配伍,疏暢氣機,氣行則血行,有助于血行暢通,瘀血消散;常用川芎、當歸、郁金、柴胡等。如患者咳嗽痰多,舌淡苔白膩等,往往加用生米仁、蒼術、茯苓、澤瀉、肉豆蔻、浙貝母等化痰利濕。另外,宋教授處方中喜用炮山甲,認為炮山甲性游走,具有破堅散結的功效,雖不具抗癌作用,但明顯提高處方的整體治療效果。
四診合參是中醫(yī)辨證論治的基礎。宋教授在長期臨床工作中體會到,治療肺癌需要重視查看患者舌苔和舌質的變化,并根據其變化進行辨證分型、處方用藥,療效甚佳。中醫(yī)認為“肺朝百脈”,乃百脈朝肺之意。舌是百脈匯聚之處,臟腑精氣上營于舌;機體氣血陰陽失衡又可變見于舌;瘀血、痰濁、水濕又可體現于舌質和舌苔。因此,驗舌質可知氣血陰陽虛實、觀舌苔可曉邪之寒熱深淺,再看其潤燥可知陰液的盈虧。如患者舌質干紅、苔少,甚至有裂紋,辨證為肺腎陰虛兼有熱毒,治療時需要滋養(yǎng)肺腎之陰結合清熱解毒。藥用南北沙參、天冬、麥冬、百合、玄參、生地、鱉甲等。如患者舌淡胖邊有齒痕、苔薄白,辨證為肺脾氣虛合并痰濕,治以健脾益肺,理氣化濕。處方以參苓白術散為底,加用生米仁、砂仁、雞內金、蘇梗、浙貝、豬苓、生黃芪、蒼術等。如患者舌苔黃膩或白膩甚至為積粉苔,考慮為痰濕熱毒內結較深。治療時祛邪為主,以清熱化濕解毒、健脾和胃為先,以連樸飲或三仁湯為基礎加減,待舌苔化掉后緩慢調補。
宋教授認為,臨床工作面對的是罹患腫瘤惡疾的患者,患者的年齡、文化背景、經濟狀況、心理承受能力及家庭支持不盡相同。因此,需細心觀察,了解患者的生活狀況及心理狀態(tài),加以溝通和疏導,必要時可行藥物干預。如患者因疾病造成心理壓力大,夜間睡眠不佳,可加用酸棗仁、遠志、夜交藤、合歡皮等改善睡眠;如患者疼痛明顯,則加用延胡索、乳香、沒藥等;如患者情緒低落,對治療失去信心,需加強心理疏導,同時加用柴胡、郁金、合歡花等;如患者同時接受化療,有惡心嘔吐、胃脘嘈雜、泛酸噯氣等癥狀,系化療藥物毒素內蘊導致胃失和降、脾失健運所致,臨床上常投以橘皮竹茹湯、黃連溫膽湯佐以藿香、佩蘭等芳香開竅、暢通氣機;如患者化療期間出現骨髓抑制、血細胞下降,需要加用八珍湯補益氣血。
宋教授認為,肺癌是一種病因多、病機復雜、病情重、治療困難的頑疾。正如《心法附余》指出:“醫(yī)為病所困,首惟陰虛之難補,久積之難除?!币虼酥委煏r需要我們認真耐心地辨證,權衡患者正邪強弱及整體狀態(tài),采用復法復方,方能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