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xiàn)在口語課堂上主要采取以教師為主體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僵化,缺乏靈活性,改進教學方法迫在眉睫。學者和教育工作者們從宏觀、微觀等多角度進行研究,在教學方法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績。其中“任務型教學法”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不足。與此同時,不得不承認,任務型教學法在許多方面仍存在一定問題。為了適應漢語教學的發(fā)展,更好地服務課堂,提高教學效率,我們還需要進行更為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本文在總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當今教學現(xiàn)狀進行全面分析,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并嘗試性地提出解決方案,自創(chuàng)了“自設情境教學法”,為教學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口語教學;任務型教學法;自設情境教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3-0000-01
一、對外漢語口語教學教學現(xiàn)狀及其存在問題
(一)教學現(xiàn)狀
雖然現(xiàn)在對外漢語口語教學越來越受到學界和一線教師的重視,但其課堂教學仍主要采取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體,進行教學。一般訓練程序為詞——語句——語段——語篇。教師通常也是先解決生詞,然后連詞成句,進而進行語段、語篇的練習。學生跟著老師讀、說、練。練習主要是朗讀訓練、背誦訓練、對話練習,當中會引入一定的情境,進入中高級階段會適當引入語段、句群、話題的結構訓練。
(二)存在的問題
不可否認,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具有自身的優(yōu)勢,在過去的對外漢語口語教學中也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傳統(tǒng)教學模式自身也存在著許多不可回避的問題。如:以教師為主體、練習不足、課型特點難以體現(xiàn)、教材脫離。實際隨著對外漢語教學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傳統(tǒng)教學方法僵化的教學模式越來越無法滿足口語課堂的要求,預期的教學目標無法實現(xiàn),教學效果與預先設想背道而馳,逐步制約對外漢語口語教學的發(fā)展。
(三)教學新設想
對外漢語界歷來十分重視教學方法的探討。早在1965年之前,對外漢語教學界就創(chuàng)造了“相對的直接法”的教學方法,強調(diào)精講多練,加強學生的實踐活動。同時,通過大量練習,畫龍點睛式地歸納語法。
但是,對外漢語教學還是一個年輕的學科,教學法的研究大多是借鑒國際外語教學界的研究成果。90年代末,體現(xiàn)互動關系的任務式語言教學模式在歐美逐漸興起。這種教學模式不同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提倡學生“通過運用語言來學習語言”,突出“用中學”,而不是“學以致用”。這在學界產(chǎn)生巨大影響,以至于“20世紀末、21世紀初在應用語言學上可被稱為任務時代。”
這種教學模式也被引入對外漢語教學中。馬箭飛基于任務式大綱從交際范疇、交際話題和交際特性三個層次對漢語交際任務項目進行分類,提出建立以漢語交際任務為教學組織單位的新教學模式的設想,并編有教材《漢語口語速成》(共五冊)。這種教學方法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不足,但由于任務型教學法本身存在一定缺陷,在實施過程中又流于形式,所以并沒有真正解決對外漢語口語課堂上存在的種種問題。
結合實際教學經(jīng)驗,作者在借鑒任務型教學法的基礎上加以創(chuàng)新總結出一套教學實施方案,作者把它命名為“自設情境教學法”。本文在簡要介紹任務型教學法的基礎上,對“自設情境教學法”加以說明,并結合實例給出具體的實施方案,希望能夠為對外漢語口語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
二、自設情境教學法
(一)什么是自設情境教學法 自設情境教學法概括起來就是:在任務型教學法的基礎上,以教材為依托,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習者自主創(chuàng)設交際情景,并用目的語去完成一系列的交際任務,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學習語言的運用,從而實現(xiàn)發(fā)展學習者的言語交際能力這一最終目的。
(二)自設情境教學法的優(yōu)勢 自設情境教學法實際上就是學生根據(jù)現(xiàn)實生活的需要自主選定交際內(nèi)容,可以采取輪流設定情境的方式。教師利用多媒體根據(jù)學生設定的情境向?qū)W生展示真實的生活場景,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感受地道的漢語口語。然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模擬真實情境的言語交際活動,教師為學生提供一些實際生活的情境語料和關鍵詞匯。這樣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產(chǎn)生說的欲望。這時教材只是一個憑借,課堂的主體是學生,學生既是問題的提出者,也是問題的解決者,教師的主要任務則是引導,而不是講授。這種教學方式使學生有機會接觸到更接近實際生活的語音,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下自然能感受到其中的語法規(guī)則,逐漸會了解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下應該使用哪種語體應該怎么說。同時,也避免了學生對話題不感興趣,情境教學流于形式等問題。
布魯納認為“對于學習者來說,最好的動機就是學習者對學習材料本身感興趣,即內(nèi)在動機”。神經(jīng)語言學也認為“動機和意向是言語的起點”。所以我們的口語教學必須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貼近現(xiàn)實生活,這樣可以切實解決學生在實際交際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問題,真正從學習者的需要出發(fā),這樣才能使學生產(chǎn)生說的欲望,我們所使用的教學方法才能奏效??谡Z交際中所使用的語言具有明顯的不同于書面語的特點,常有重復、不連貫、不規(guī)范的現(xiàn)象,依賴語境。所以,口語教學決不能脫離情境,任何言語交際活動都必須在一定的語境中進行。英國語言學家J.R.Firth曾說過:“只有在會話中語言學家才能找到更好地理解語言是什么和它是怎樣工作的關鍵”,他認為“語言只有在語境里才是有意義的”。所以,我認為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就是創(chuàng)造語言實踐機會,給學生創(chuàng)造生動、真實、具體的語境。
(三)實施步驟
下面以馬箭飛主編的《漢語口語速成》(入門篇上)為例,詳述自設情境教學法的實施過程。
如果按照“自設情境教學法”組織教學,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1、重構教材 由教師分析教材,本書15課實際可以合并為6項交際任務,分別是:問候、點菜、買東西、問路、介紹、約會。
2、自設情境 由學生根據(jù)日常生活中的實際交際需要設置情境。
3、設置任務 將教材與學生自設情境相融合,教師進行改編,設置交際任務。
4、完成任務 任務型教學法強調(diào)真實性和情境性,突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優(yōu)點突出。但進入真正的口語課堂,任務型教學法實施的并不順利,往往流于形式,其優(yōu)勢無法發(fā)揮。作者一直在思考怎樣才能找到一種真正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對此作者提出自主創(chuàng)設情境法。希望能對對外漢語口語教學實踐有一定的啟發(fā)。
參考文獻
[1] 楊寄洲,崔永華.對外漢語課堂教學技巧[M].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7.
[2] 董兆杰.口語訓練[M].語文出版社,1986.
[3] 王若江.對漢語口語課的反思[J].漢語學習.1996,(3).
[4] 徐子亮.漢語作為外語的口語教學新議[J].世界漢語教學.2002,(4).
[5] 李曉琪.對外漢語口語教學研究[M].商務印書館,2009.
[6] 徐子亮,吳仁甫.實用對外漢語教學法[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7] 馬箭飛.任務式大綱與漢語交際任務[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2,(4).
[8] 陳建民.漢語口語[M].北京出版社,1984.
[7] 馬箭飛.以“交際任務”為基礎的漢語短期教學新模式[J].世界漢語教學.2000(4).
[10] Willis.J.A.Framework for Tast-based Learning [M].London:Longman.1996.
[8] 吳中偉.從3P模式到“任務教學法”——任務教學法研究之三[J].國際漢語教學動態(tài)與研究.2005,(3).
[9] 陳汝東.對外漢語修辭學[M].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