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間和應用的需要,語音在元代早已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實際語音早已和韻書的音韻面貌有很大的差異。在宋元時代,通俗白話文小說盛行,基礎方言口語音也因此得到長足發(fā)展,而受到口語的影響,到了明初,傳統(tǒng)讀書音與《禮部韻略》有了很大的差異,明朝為了適應國家科舉考試的需要,解決讀書音與官韻脫節(jié)的矛盾,需要制定新的官韻,《洪武正韻》便應時而生。
關鍵詞:洪武正韻;聲母;韻母;聲調(diào)
中圖分類號:H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3-0000-01
一、《洪武正韻》概況
《洪武正韻》是明洪武八年(1375)編成的一部官韻。《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洪武正韻》——明洪武中奉敕撰。時欲纂修者為翰林侍講學士樂韶鳳、宋濂、待制李淑允、編修朱右、趙壎、典薄瞿莊、鄒孟達、典籍孫蕡、荅祿輿權;預評定者為左御史大夫汪廣洋、右御史大夫陳寧、御史中丞劉基、湖廣行省參知政事陶凱。書成于洪武八年,濂奉敕為之序。大旨斥沈約為吳音,一以中原之韻正其失。併平上去三聲各為二十二不,入聲為十部,於是古來相傳之二百六部併為七十有六。其注釋一以毛晃增韻為稿本,而稍以他書損益之。蓋歷代韻書自是而一大變?!?/p>
《洪武正韻》之前,中國已有很多重要的韻書,《切韻》、《廣韻》等一直沿用,但是到了元朝,是少數(shù)民族政權,在這兩百多年里,國家沒有編纂新的韻書來規(guī)定用韻規(guī)則,一直沿用《禮部韻略》?!板世钐坡暵稍O科,韻略下之禮部,進士詞章非是不在選,而有司去取決焉。一部禮韻遂如金科玉律,不敢一字輕易出入?!保ㄔ苤摇豆沤耥崟e要·自序》)“宋之《禮部韻略》,字寶元訖于南渡之末,場屋用之者逾二百年?!粴v朝官私所修改惟在增字增注,至于韻母之分合,則無敢妄議者,金韻亦然?!笨梢?,隨著時間和應用的需要,語音在元代早已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實際語音早已和韻書的音韻面貌有很大的差異。在宋元時代,通俗白話文小說盛行,基礎方言口語音也因此得到長足發(fā)展,而受到口語的影響,到了明初,傳統(tǒng)讀書音與《禮部韻略》有了很大的差異,明朝為了適應國家科舉考試的需要,解決讀書音與官韻脫節(jié)的矛盾,需要制定新的官韻,《洪武正韻》便應時而生。
二、《洪武正韻》音系(聲韻母表)
(一)聲母
劉文錦先生考訂的《洪武正韻》三十一字母:
“綜此三十一聲類與等韻三十六字母相較,則之徹澄娘與照穿床泥不鳳,非與敷不分;禪母半轉(zhuǎn)為床,疑母半轉(zhuǎn)為喻;而正齒音二等亦與齒頭音每相涉入,此其大齊也?!保▌⑽腻\ 1931)將三十一字母表轉(zhuǎn)為國際音標聲母表如下:
(二)韻母
《正韻》根據(jù)“其音諧韻協(xié)者并入之,否則析之”的原則,將《廣韻》206韻重新歸并為76部,平上去各22部,入聲10部?!墩崱反竽懜亩ā抖Y部韻略》的韻部,以“中原雅音”為標準進行歸并,同時又保存入聲韻及入聲韻尾-p、-t、-k,保持入聲韻配陽聲韻的傳統(tǒng)模式。
平聲
一東二支三齊四魚五模六皆七灰八真九寒十刪十一先十二蕭十三爻十四歌十五麻十六遮十七陽十八庚十九尤二十侵二十一覃二十二鹽
上聲
一董二紙三薺四語五姥六解七賄八軫九旱十產(chǎn)十一銑十二筱十三巧十四哿十五馬十六者十七養(yǎng)十八梗十九有二十寢二十一感二十二琰
去聲
一送二置三霽四御五暮六泰七隊八震九翰十諫十一霰十二嘯十三效十四箇十五祃十六蔗十七漾十八敬十九宥二十沁二十一勘二十二艷
入聲
一屋二質(zhì)三曷四轄五屑六藥七陌八緝九合十葉
(三)聲調(diào)
《正韻》保持平上去入四個聲調(diào),平聲尚未分化,濁上字也未并入去聲,據(jù)一些學者研究,認為《洪武正韻》反映的是14世紀明朝初期的讀書音系統(tǒng)。
參考文獻:
[6] 高龍奎.《洪武正韻》及相關韻書研究[D].蘇州大學,2007.
[8] 王曉紅.《方言調(diào)查字表》入聲字在普通話中的分派情況[J].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01
[28] 忌浮,《洪武正韻》的反切問題[J].中國語言學報,1999,09
[30] 忌浮,《洪武正韻》一二三,《語苑擷英》[J].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8現(xiàn)代著作
[1] 黃同酥,漢語音韻學[M].北京:中華書局,2001
[2] 葉寶奎,明清官話音系[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1
[4] 耿振生,明清等韻學通論[M].北京:語文出版社, 1992
[5] 胡明揚,語言學論文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
[6] 陸志韋,陸志韋近代漢語音韻論集[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現(xiàn)代著作
[1] 黃同酥,漢語音韻學[M].北京:中華書局,2001
[3] 胡明揚,語言學論文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
[4] 陸志韋,陸志韋近代漢語音韻論集[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
[5] 王力,漢語音韻學[M].北京:中華書局,1982
[6] 王力.漢語史稿(修訂本)[M],中華書局,1980
[7] 羅常培.漢語音韻學導論[M].北京:中華書局,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