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不見的城市》講述了馬可波羅向忽必烈汗描述旅途走訪過的城市的故事。在馬可波羅與忽必烈汗的對話中,流露出來一些與莊子的寫作或是思想相似的內(nèi)容,本文運用對比方法將二人之相似之處一一羅列,并淺析二者之思想。
關(guān)鍵詞:卡爾維諾;莊周;城市
中圖分類號:A841文獻標(biāo)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3-0000-01
在《看不見的城市》里,馬可波羅向忽必烈汗講述了他所見過的城市,在他的描述下,這些城市充滿了不可思議的想象。在章節(jié)安排上,卡爾維諾并不嚴(yán)格按照順序,而是穿插講述,整本書充滿了瑰麗的想象及浪漫主義情調(diào)。
莊子生活困頓卻鄙視榮華富貴,追求一種精神上的逍遙。他的文章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文筆變化多端,時而鵬鳥時而蝴蝶,文章結(jié)構(gòu)也十分奇特,常常突兀而來,汪洋恣肆,有時文章內(nèi)容似乎并不相關(guān),任意寫作,但總體上思想是串聯(lián)一線的。魯迅先生對莊子文章的評價極高,說莊子文章“汪洋辟闔,儀態(tài)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盵1]由此觀之,浪漫的想象和行文上的不羈是卡爾維諾與莊周寫作風(fēng)格上的相似之處。
除此外,二者在敘述語氣上也有驚人的相似??柧S諾在小說中如是寫道:“從那里出發(fā),向東方走三天,你就會到達迪奧米拉……”“一直向南走上三天,你就會到達阿納斯塔西亞……”[2]這種講故事的敘述語氣,在《看不見的城市》里常常出現(xiàn),與莊周行文時的語氣極其類似,如《逍遙游》“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鵀轼B,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3]這種向他人述說的語氣就像是在述說遙遠(yuǎn)的過去遙遠(yuǎn)的傳說一般,令人心醉。
上述說了卡爾維諾與莊周在寫作上的相似,深入這本小說,則能找到二者觀念上的相似點。自然,相似中又有一些不同的地方,并不完全一致。
關(guān)于夢境的說法《看不見的城市》是這樣表述的:“城市猶如夢境:所有可以想象到的都能夠夢到,但是,即使最離奇的夢境也是一幅畫謎,其中隱藏著欲望,或者是其反面——畏懼……”[2]這是《看不見的城市》里波羅對忽必烈汗所說的,也代表著卡爾維諾的觀念。夢境中,所有的想象都可以得到,城市猶如夢境,夢境是城市,而城市到底是不是真實的?而這種關(guān)于真實和虛幻的描述往往能讓人想起莊周夢蝶的故事。莊周夢為蝴蝶,到最后不知是莊周夢蝴蝶還是蝴蝶夢莊周。這就提出了一個哲學(xué)的觀點:人能不能區(qū)分虛幻和真實?就如忽必烈汗后來發(fā)現(xiàn)波羅所說的城市其實像他之前說過的一些城市元素的打亂和重組,所以質(zhì)疑道:“你的那些城市現(xiàn)在不存在,或許從來就不曾存在過,肯定將來也不存在。你為什么拿這些寬心的童話來哄人消遣?”[2]
關(guān)于鏡子。當(dāng)可汗問及波羅,是否為了要回到過去而旅行?他回答說:“別的地方是一塊反面的鏡子。旅行者能夠看到他自己所擁有的是何等的少,而他所未曾擁有和永遠(yuǎn)不會擁有的是何等的多。”[2]這種說法算是博聞而后自謙,通過他者的反射,而了解到自身的情況。《秋水》中寫道:“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3]河伯自大,而見了汪洋只也能自嘆不如,才會自謙。他者是一面鏡子,能夠映出自己的不足。人鎖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往往會變得自大,這時候走出門去,才會發(fā)覺自己的渺小。
關(guān)于徒勞。小說中寫道:“可汗努力全心沉浸于棋局:但現(xiàn)在他卻忘記了為什么下棋?!蹏鴩鴰炖锏钠嬲洚悓毑贿^是虛幻的表象,最終的勝利也不過是一方刨平了的木頭?!盵2]忽必烈汗坐久了皇位,變得厭倦,無論輸贏,一切都是徒勞嗎?勝利了會怎樣,失敗了又會怎樣?這種迷惑,這種徒勞的思想,莊子的故事中也曾出現(xiàn)。莊子的弟子問:“辯論可否確定是非?”莊子答道:“假使我與你辯論,你勝了我,你就果真是對的,我就一定錯了嗎?假如我勝了,我就一定是對的,你就一定是錯的嗎?就一定有是有非嗎?……”所以辯論到最后沒有什么是非對錯,也就是一場徒勞。不過在這里,莊子想說的還有事物具有兩面性,是非并不是絕對的。其實從人生的角度去看,人生中的許多波折也這樣,過得去如何?過不去又如何?不管怎樣過一生也就那么長,無論成功還是失敗都是一生。月圓是美的,月虧難道就不美嗎?
關(guān)于厭仕。忽必烈汗是個厭倦了自身地位的君主,比起聽信使和考察者的報告,忽必烈汗更喜歡波羅為他講述關(guān)于城市的故事,只有在聽波羅講述遙遠(yuǎn)城市的時候,他才能觸摸到心底的夢。莊子崇尚“天道無為”的思想,無為也就不用進入仕途,所以莊子即使貧困也鄙視榮華富貴,他崇尚的是一種逍遙自由的狀態(tài),無為而無所不為。忽必烈汗或許希望像莊子這樣,像莊子所寫的鵬鳥一樣,不過他有偌大的帝國,帝國的負(fù)擔(dān)太重,他不能舍棄這些去追求他的夢。
關(guān)于自由??珊褂X得他的帝國太重,壓著大地和人民,他覺得帝國自身的重量在把它壓倒,于是他向往一座輕盈的城市??珊瓜蛲妮p盈,其實也就是他向往的自由,他厭倦了沉重的帝國,想要追求一種輕盈之態(tài)。沉重的帝國其實是他身上的枷鎖,他追求輕盈有如莊子追求逍遙?!跺羞b游》是《莊子》的首篇,代表了莊子哲學(xué)思想的核心,大鵬鳥則是莊子心中理想的化身。莊子希望像大鵬鳥那樣,天地間逍遙游歷,釋放自己。自然,莊子的逍遙除了游歷天地的自由,還有悠然自得、自由自在,順應(yīng)自然等內(nèi)涵。人沒有翅膀,無法像鵬鳥一樣飛翔,不過人擁有想象。所以莊子用他的想象創(chuàng)造了鵬鳥,創(chuàng)造了莊周夢蝶的故事,這都是他向往超越人類肉身自由的表現(xiàn)。
關(guān)于快樂。小說后半部可汗心情憂郁,并質(zhì)疑波羅所說的城市,認(rèn)為波羅在對他說謊。不過可汗的惡劣心境并非由波羅引起,而是作為一國之君所帶來的壓抑。但波羅善于順從皇帝惡劣的心境,他說道:“……我搜索的目的在于:搜索尚可依稀見到的幸福歡樂的蹤跡,測量他缺欠的程度。如果你想知道周圍有多么黑暗,你就得留意遠(yuǎn)處的微弱光線?!辈_的這種說法有些苦中尋樂的味道。莊之妻去世他卻鼓盆而歌,惠子來悼念,看到莊子的行為,覺得莊子很不像話。然而莊子說:“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概然!……人且偃然寢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也?!狈卜蛩鬃由烙忻俦瘋钟泻斡??在苦中尋求一個讓自己不那么悲傷的理由,有如在黑暗中尋找光線。人是需要希望和支柱讓自己活下去的,若是一點光亮也無,人的生命就只剩下苦難。
關(guān)于物象。為了更好地像可汗介紹一個個的城市,波羅向忽必烈汗展示城市的代表物件,這些物件中都有一種徽章的力量,讓人看過不會忘記。于是可汗問,假如他熟悉了所有的徽章,是否就終于真正擁有了他的帝國?波羅回答:“到那時,你自己就將是眾多徽章中的一個。”[2]波羅的回答是十分有哲理的,道家認(rèn)為“道化生萬物,萬物化而入道”,萬物互相變化,萬物皆有靈性。莊子的弟子問莊子人和天地相比,誰大誰小,誰貴誰賤?莊子說:人形于天地,與之相比實在是太渺小了,憑什么妄自尊大?卻也不可以以天地為大,以毫末為小,萬物都是平等的??珊箤⒊鞘械拇砘照驴醋龀鞘?,同時也把自己變成了象征當(dāng)中的一個。若是他人以徽章物象來認(rèn)識一個王國,忽必烈汗必是其中的一個徽章。
卡爾維諾在《看不見的城市》中所展現(xiàn)的思想及寫作風(fēng)格與莊周有許多相似之處,其實再深入,終究有差別,然而二者一在東方一在西方,相隔年月又如此長,能有眾多的相似之處,實在令人欣喜。本文就不深入地探討其中的不同,只提出一些淺顯的觀點,聊以自娛。
參考文獻:
[1]魯迅.漢文學(xué)史綱要[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09,1.
[2][意大利]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M].呂同六,張潔,主編.南京:譯林出版社,2001,1.
[3][戰(zhàn)國]莊周.莊子[M].孫通海,注.中華書局,2007,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