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電影是一門世界各國人民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在全球化大潮的影響下,電影也越來越走向國際化。中國的電影走出去,外國的電影在走進來。因此電影翻譯也成為翻譯園地中愈來愈重要的領域。
關鍵詞:電影名;翻譯;方法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3-0000-01
一、引言
隨著全球化的進程加快, 電影產(chǎn)業(yè)也進入了全球化。我們不僅可以觀看到越來越多的外國大片,同時,我們的電影也更多的出口到國外。在中國電影出口到國外的同時,我們不能忽視一個重要問題:電影名翻譯問題。因為電影名的翻譯直接影響到觀眾對于電影的第一印象,從而影響到電影市場,甚至影響觀眾對一個國家的印象。
近期有一部剛剛上映還在熱播的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其名字被翻譯成了“Finding Mr.Right”,而不是“Beijing Meets Seattle”,其中必有深意。而看過電影就知道,此電影正想告訴我們“無論在北京還是西雅圖,對的人終會遇上”,而此電影正是講述了女主角遇上她的如意郎君的過程。但“Mr.Right”在西方人眼里,又不免會有陳詞濫調的感覺。試問,如果此電影的中文名改為“尋找如意郎君”或“找尋真命天子”,還會有“北京遇上西雅圖”的效果嗎?答案很有可能是否定的。所以一個好的電影名很重要,其翻譯對于未深入了解過當?shù)匚幕挠^影者更是至關重要。
二、翻譯方法
1、直譯法
使用這種翻譯方法翻譯的電影不少,這種翻譯方法使觀影者一目了然。而且更接近源語言。提到《北京遇上西雅圖》我們還不難想到另一部經(jīng)典的美國影片Sleepless in Seattle,這部影片的中文譯本即為《西雅圖不眠夜》,很顯然,使用了直譯的方法。還有諸如我們都熟知的經(jīng)典影片Roman Holiday直譯為了《羅馬假日》;美國的電影Dances with Wolves被譯為了《與狼共舞》,也表現(xiàn)出了此電影的霸氣,符合此電影的特征;還有Shakespeare in Love被譯為《戀愛中的莎士比亞》;The Graduate被譯為《畢業(yè)生》;Love Story被譯為《愛情故事》等,這些都恰當?shù)氖褂昧酥弊g的方法。
因為電影畢竟是面向大眾的,在觀影者能理解的基礎上對電影名進行直譯便能使其更加清晰明了,通俗易懂了。
2、直譯增補法
還有一種是在直譯的基礎上進行了補充的方法,如Titanic被譯為《泰坦尼克號》,如果譯成“泰坦尼克”,就會使觀眾迷惑,但加上“號”一字,觀眾就會明白電影是敘述一艘船的故事。而前不久在中國上映的電影Life of Pi被譯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運用了在直譯的基礎上進行增譯的方法。原名只出現(xiàn)了主人公的姓名“Pi”,而中文卻添加了Pi的人物特征“少年”。而將本應翻譯為“人生”的“l(fā)ife”翻譯為了“奇幻漂流”眾所周知,一部經(jīng)典名著《魯賓遜漂流記》深受中國讀者歡迎。而其的英文原名為Robinson Crusoe,若將其直譯為“魯賓遜·克魯索”,讀者的興趣一定會大打折扣,所以進行增譯,補充了“漂流記”后,更能提升讀者的興趣。同樣地,如果直接將“l(fā)ife”直接翻譯為“人生”似乎平淡無奇,再加上中國大眾的審美疲勞,“人生”必然不如“漂流記”吸引觀眾。同時,“奇幻”二字的增補更是給觀眾留下了無限瞎想的空間。因此,“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不失為一種絕妙的譯法。還有一部經(jīng)典的法國電影l(fā)a lecon de Piano若進行直譯,則應翻譯為“鋼琴課”。但不難發(fā)現(xiàn),“鋼琴課”這三個字平淡無味,很難激起觀影者的興趣,而在直譯的基礎上增補,將其譯為《鋼琴別戀》,便顯得感情更加細膩。中國電影《1942》也被譯為了Untitled Remembering 1942 Project,由于西方觀影者不太了解1942年這段歷史,腦海中便沒有1942的概念,所以英文名便對其進行了適當解釋——“1942 project”。
有時,直譯不能使觀影者完全理解電影的含義,或直譯出的電影名無法很理想地調起觀影者興趣時,最好在直譯的基礎上再進行增譯補充。而這種直譯增補法最為常見,大多數(shù)電影名的翻譯都采用了此方法。
3、音譯法
以專有名詞為名的電影多采用音譯法,從而更準確的傳達源語所表達的意義。一些為人熟知的人名、地名多使用音譯法如:Casablanca被譯為《卡薩布蘭卡》、Chicago被譯為《芝加哥》,以及由經(jīng)典名著改編的Jane Eyre譯為《簡愛》。有些以重大歷史人物命名的電影需直譯,不能亂譯,如Gandhi應譯為《甘地》,Nixon應譯為《尼克松》等。
4、意譯法
這種翻譯方法增加了電影的內部意義,使電影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并且,由于各國文化的差異,意譯是一種絕佳的選擇。2012年票房冠軍《泰囧》倍受關注,這部電影進到了北美的電影名被譯為了Lost In Thailand。電影就是講述三大主角迷失在了泰國的故事,而如果進行直譯,則顯得有些突兀也有些奇怪。因為“囧”一字是這兩年網(wǎng)絡逐漸開始流行起來的字,因為像一個人臉尷尬的表情,因此作 “尷尬”的意思。由于 “囧” 字的流行,電影名采用這個字也更能提升電影的影響力;而在文化差異下,西方觀眾則很難體會“囧”的精髓。西方圣經(jīng)中卻有“l(fā)ost in paradise”這一故事,因此“Lost in Thailand”這樣的意譯要比直譯更符合西方文化,也不會產(chǎn)生偏差。還有20世紀90年代的一部深受中國人民喜愛的法國電影Léon的片名翻譯同樣采用了意譯法。其美國上映片名將其譯為了The Professional,并未直接譯為Leon,因為北美觀眾很難因為一部以人名“Leon”命名的電影去電影院觀影。同樣地,中國上映片名的翻譯更為巧妙,將其意譯為了“這個殺手不太冷”,這個翻譯可謂是譯出了電影的精髓,將電影的內部意義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同時也相當提升了中國觀眾對其的興趣。同樣意譯的電影還有Ghost,它被譯為《人鬼情未了》和Gone With the Wind《亂世佳人》等。
三、結語
總的來說,電影名的翻譯分為直譯、直譯增補、音譯和意譯四種方法。直譯法更為直觀明了,也更接近源語言;直譯增補方法更加常見,有時直譯法不能很好的傳達電影的信息,容易給觀影者造成迷惑時使用直譯增補法;音譯法則針對一些專有名詞,如著名的地名、重要歷史人物名以及重要歷史事件名等;意譯法則大多是在看過電影之后,根據(jù)電影內容重新起一個更符合目標語觀影者文化和思維模式的名字,以更吸引觀影者注意。隨著電影產(chǎn)業(yè)的國際化,電影名翻譯必不可少,因為大多觀眾對電影的第一印象就來源于電影名。因此,一個好的電影名的翻譯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參考文獻
[1] 賀鶯,電影片名的翻譯理論和方法[J].外語教學,2001(01)
[2] 李群,片名翻譯對“忠實”的顛覆——電影片名翻譯的現(xiàn)狀及理論根據(jù)[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05)
[3] 劉元秀,翻譯目的論之新視角[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