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異化和歸化翻譯是翻譯中常用的兩種策略,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任意一種翻譯策略都是有利有弊。本文主要對歸化翻譯進(jìn)行了相關(guān)的討論,指出了過度歸化翻譯的誤區(qū),并在文中最后提出了幾種正確把握歸化翻譯的方式。
關(guān)鍵詞:翻譯策略歸化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3-0000-01
一、 歸化翻譯的概念
翻譯的目的是將原語語言轉(zhuǎn)化為目標(biāo)語語言,并保證原語意思和內(nèi)涵的清楚表達(dá)。在翻譯中,常用的兩種策略分別為歸化翻譯和異化翻譯,本文主要針對歸化翻譯進(jìn)行相關(guān)的討論。歸化翻譯法源于施萊爾馬赫的“盡量不干擾讀者,請作者向讀者靠近”的原則。翻譯上的歸化也就是使源語(source language)無論從形式上還是風(fēng)格上都符合目的語,從而讓讀者聽來耳熟,看來順眼,不覺得生硬、別扭。歸化翻譯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采用規(guī)范、流暢的目的語進(jìn)行翻譯,掩蓋了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比如以下兩個例句:
(1)Она занималась спиритизмом, гомеопатией,много читала,любила поговорить о сомнениях,которымбыла подвержена,и всё это,казалось Наде,заключало всебе глубокий,таинственный смысл.
譯文為:她對招魂術(shù)和以毒攻毒的學(xué)說很有興趣,看很多的書,喜歡談自己心里的懷疑;依娜嘉看來,那里面好像有深刻而神秘的意義似的。
“гомеопатия”是醫(yī)學(xué)上的順勢療法, 其原則是“相同者能治愈”,即如果一個健康的人在服用某種藥物后,產(chǎn)生與某些患者相同的癥狀,那么這種藥物便能治愈這些患者的疾病,這與中醫(yī)中的以毒攻毒之說有異曲同工之處,由于原文中并不強調(diào)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治療方法, 所以采用歸化的翻譯策略,反倒有助于理解。
(2)Тебя дразнили Геростратом за то,что ты казённуюкнижку папироской прожёг,а меня Эфиальтом за то,чтоя ябедничать любил.
譯文為:他們給你起個外號叫赫洛斯特拉托斯,因為你用紙煙把課本燒穿了一個洞,他們也給我起個外號叫厄菲阿爾忒斯,因為我喜歡悄悄到老師那兒去打同學(xué)們的小報告。
“ябедничать” 意為進(jìn)讒言(惡意地)告密,譯文采用歸化手段,翻譯為打同學(xué)們的小報告,體現(xiàn)出了學(xué)生的特點,形象貼切,更有利于中國讀者接受。
二、 歸化翻譯的誤區(qū)
在歸化翻譯中,往往會出現(xiàn)過度歸化的情況,即翻譯人員一味從目的語文化出發(fā),用其表達(dá)方式取代源語中的文化信息。這種過度歸化就會致使源語文化的價值觀強行被目的語化,從而把源語和目的語的差異徹底隱藏起來。比如以下兩個例句的翻譯就出現(xiàn)了過度歸化的情況:
(1)Покажите всем,что эта неподвижная,серая,грешная жизнь надоела вам.
譯文:告訴她們大家:您厭倦了這種一潭死水的、灰色的、有罪的生活。
“неподвижный”的意思是靜止的、呆板的,如果據(jù)此意思進(jìn)行翻譯,中國的讀者也是可以理解的,而譯文將其處理為一潭死水的,這樣則是完全按照中國讀者的理解思維和表達(dá)方式,故有些過度歸化了。
(2)Решённого дела советом не поправишь.
譯文:事后諸葛亮。
諸葛亮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名人,該譯文帶有濃重的民族色彩,無形中打上了目的語文化的烙印,筆者認(rèn)為譯作“事后聰明”可能會更好。
三、 正確把握歸化翻譯的幾種方法
嚴(yán)格來說,歸化是翻譯中難以避免的因素。因為對于翻譯人員來說,很難完全了解異國的文化,在翻譯中通常會采取歸化法以保證譯文的通順。另外,由于目的語讀者缺乏對源語文化的了解,那種原封不動的照搬往往會構(gòu)成讀者的理解障礙。所以,正確適度的歸化翻譯不僅能傳遞原文的信息,還可以避免文化沖突。 常見的歸化翻譯策略有替代法、注釋法和意譯法等。
3.1 替代法
替代也可稱為“變換”,從詞法上說是易詞而譯,即變換一個詞,越過翻譯中的一些障礙點,化梗阻為通順;從句法上說是易句而譯,即變換一句譯語,透過原句表層,抓住語義結(jié)構(gòu),以不同的句子譯同一個意義的原句。例如下面這個句子:
原句:小胖子大詩人曹元朗是不是也請在里面?有他,菜可以省一點;看見他那個四喜丸子的臉,人就飽了。
譯文:Не выходит ли в их число толстячок ЦаоЮань - лан,великий поэт У него физиономия похожа напампушку поглядишь и сыт.
俄語中沒有四喜丸子的對應(yīng)名稱,如果強行直譯,就會顯得生硬刻板,讀者也難以理解,而“пампушка”的含義是小圓面包,用這個俄語讀者普遍熟悉的詞來替換,既準(zhǔn)確傳達(dá)了原文的意思,又體現(xiàn)出其形象性。
3.2 注釋法
注釋又稱“闡釋”,就是在雙語轉(zhuǎn)換中用目的語為源語中的“障礙點”作注釋, 以利讀者理解。例如以下例句:
原句:- Ура - а - а! кричал он.
譯文一 :“烏拉——拉!” 他叫喊著。(注:俄國人表示贊美的歡呼聲)。
譯文二 :“嗚——啦!” 他嚷道。
“Ура”是俄語中表示歡呼的感嘆詞,翻譯時如果僅僅進(jìn)行音譯而不對其作注釋,就有可能影響到讀者的理解。
3.3 意譯法
所謂意譯,是只保持原文內(nèi)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譯方法或翻譯文字。例如以下例句:
原句:Очумелов глядит в сторону и видит:из дровяногосклада купца Пичугина,прыгая на трех ногах иоглядываясь,бежит собака.
譯文一:奧丘梅洛夫往那邊一看,瞧見從商人皮丘金的木柴場里竄出一條狗, 它瘸著一條腿, 不住地回頭看。
譯文二:奧丘梅洛夫往那邊一看,瞧見商人皮丘金的木柴場里竄出來一條狗, 用三條腿跑路, 不住地回頭看。
譯文二將“прыгая на трех ногах”處理為用三條腿跑路,符合字面意思,看似十分妥帖,但不能引起小狗形象在讀者腦中的共鳴,譯文一的意譯運用則與該短句的深層語義相吻合,使那只小狗一瘸一拐向前跑的形象躍然紙上,實現(xiàn)了語義等值,同時又不失生動性和形象性,達(dá)到了文體風(fēng)格上的對等。
四、結(jié)束語
每一種語言都有其特有的語言風(fēng)格和文化背景,因此翻譯人員在進(jìn)行中俄語言的翻譯過程中,要在了解中俄文化差異的基礎(chǔ)上,深入理解被譯語言所要表達(dá)的意思,并靈活運用歸化和異化翻譯策略,從而保證譯文的通順以及清楚表達(dá)原文的內(nèi)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