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世人寫陶淵明的文章多是分析陶淵明的性情之曠達、道儒思想之交匯、陶詩的語言風格之率真自然,很少有人問:在那個特定的時代,棄仕歸隱的陶淵明幸福嗎?本文試解讀陶詩所隱藏的幸福觀,以啟發(fā)現(xiàn)代人對幸福的思考。
關鍵詞:幸福觀快樂舒暢淡泊名利
中圖分類號:I20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3-0000-01
一、陶淵明有一顆快樂的心
“陶淵明順從心靈,在詩歌中表現(xiàn)了心靈的底色,從而疏通了歡樂的源泉。由此生發(fā)開來的歡樂,是源于本性、成于后天、明顯體現(xiàn)人的特點的心靈快樂?!雹佻F(xiàn)在,我們就來找找陶詩中的歡樂。
“弱齡寄事外,委懷在琴書。被褐欣自得,屢空常晏如?!保ā妒甲麈?zhèn)軍參軍經(jīng)曲阿作》)詩人少年時就寄心人事之外,傾心于彈琴讀書這樣的生活,穿著粗布衣卻欣然自得,飯碗常常空著仍舊很快樂。這是少年時代簡單的快樂。
“行行循歸路,計日望舊居。一欣侍溫顏,再喜見友于。”(《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于規(guī)林二首》)詩人沿著回家的路走啊走啊,數(shù)著日子盼望見到舊日的居處。心里高興的是既能侍奉母親,看到她溫暖的容顏,又能見到親愛的兄弟。詩人用心感受到了親情帶來的歡樂。
《和郭主簿二首》其一∶“藹藹堂前林,中夏貯清陰;凱風因時來,回飆開我襟。息交游閑業(yè),臥起弄書琴。園蔬有馀滋,舊谷猶儲今。營己良有極,過足非所欽。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弱子戲我側,學語未成音。此事真復樂,聊用忘華簪。遙遙望白云,懷古一何深?!边@大約是陶淵明隱居最快樂的時光。時當仲夏,他家堂前林木成陰,清風徐徐。詩人沒什么雜事做,睡起覺來,隨意翻翻書,撥弄撥弄琴弦。園子里有新鮮的蔬菜,谷倉里有積年的谷子。他可以隨意地斟飲家釀的美酒。年幼的孩子在身邊嬉戲,還一邊咿呀咿呀學大人說話。人生的樂事仿佛都已具備,人生至此還要求什么呢?一切功名富貴都可忘卻。這是生活閑暇之樂。
“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雖未量歲功,即事多所欣?!薄豆锩畾q始春懷古田舍二首》(39歲)詩人看到風吹著飽含生機的禾苗,雖不知秋天的收成如何,但心里為能親自參作農(nóng)作而感到歡欣。這是勞作之樂。
《移居二首》其一∶“欲居南村,非為卜其宅。聞多素心人,樂與數(shù)晨夕。懷此頗有年,今日從茲役。敝廬何必廣,取足蔽床席。鄰曲時時來,抗言談在昔。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睆脑娭兴鶎懣?,詩人在南村和許多心地淡泊的、志同道合的人住在一起,賞奇文、析疑義、賦新詩、飲酒、言笑,可見情緒興致勃勃。這是人與人相處的快樂。
這里要指出的是,飲酒是詩人特別的人生樂趣,他一生與酒相伴,詩中帶“酒”的字句俯拾即是?!讹嬀啤菲湟粚懀骸昂雠c一樽酒,日夕歡相持?!焙鋈挥腥私o了這杯酒,于是早晚捧杯喝個不停。即便酒醉也是一種快樂,今朝有酒今朝醉,又何妨?俗話說,借酒澆愁,愁更愁,但酒卻是陶淵明快樂的源泉。“酒能祛百慮”(《九日閑居》)“余閑居寡歡,兼比夜已長,偶有名酒,無夕不飲。顧影獨盡,忽焉復醉。既醉之後,輒題數(shù)句自娛。紙墨遂多,辭無詮次。聊命故人書之,以為歡笑爾?!保ā讹嬀贫撞⑿颉罚┰娙碎e居在家,飲酒自娛,醉而寫詩,這是愛好所產(chǎn)生的快樂。
陶詩中所體現(xiàn)的快樂遠遠不止以上所舉,我還要提一首體現(xiàn)詩人對不幸的遭遇抱以一種詼諧幽默的詩?!段焐隁q六月中遇火》寫一場大火燒去了陶淵明的屋子,卻沒有燒去他對生活的信念?!靶污E憑化往,靈府長獨閑,貞剛自有質,乃石乃非堅?!鄙眢w日漸衰老,心靈卻始終淡遠悠閑。這種賢貞、剛直的品質,玉石相比也顯得不夠堅硬。“既已不遇茲,且遂灌我園?!痹娙嗣鎸Σ恍?,幽默地嗤之一笑,繼續(xù)灌溉田園。不管生活如何殘忍,路還是要往前走,所以選擇快樂要比沉浸于痛苦之中要大方得多。這說明了他不僅體會生活的快樂,還時時對生活報以快樂之心,這是信念所產(chǎn)生的快樂。
“人對幸福的需要是一種基本的情感需求,這種情感需求就是對快樂的追求——不論我們對快樂如何理解,我們所何追求的都是我們認為快樂的東西,而不是與之相反?!雹谒裕諟Y明告訴我們,快樂是一種心態(tài),只要你保持一顆快樂舒暢的心,把快樂變成一種習慣,你就能時刻感受到生活的幸福。
二、保持一顆淡薄名利的心
陶源明向往無拘無束的田園生活。詩人歸隱后反思自己“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十三年?!保ā短飯@居五首》其一)終于結束官場生活后,他在遠離世俗的大自然中找到自己的真性情之所在,“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保ā短飯@居五首》其一)從恬淡自適的生活中挖掘出生命的詩意,幸福其實很簡單,只要不違自己心之所愿,能舒展性情,即使苦一點也不足惜?!耙抡床蛔阆В乖笩o違?!保ā短飯@居五首》其三)生活也許會很苦(他晚年貧病交加),但是做自己喜歡的事,就很幸福。如可以過“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生活(《田園居五首》其三),可以和志同道合人的“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移居二首》其一),可以晴和的日子里“登高賦新詩”(《移居二首》其二),可以細細品味“采菊東籬下”的悠然自得(《飲酒二十首》其五),可以揮灑“一觴聊獨進,杯盡壺自傾”的瀟灑(《飲酒二十首》其七)。
再者,詩人安貧樂道,才能感覺到人生的幸福。晚年時期,他寫了《詠貧士七首》,向歷史上安貧樂道的人如齊人黔婁、袁安、阮瑀等貧士學習安貧守賤的品德,堅定自己生活的信念。如“常交戰(zhàn),道勝無戚顏?!保ā对佖毷俊菲湮澹斑@里表現(xiàn)的仍然是陶淵明一向的思想,夠溫飽就可以,并不追求富貴。”③也就是說,詩人更多的是向往精神上的幸福,如田園生活的愜意,飲酒賞詩的愉悅。
總之,詩人不追求高貴厚祿,只想過著溫飽而又心情舒暢的生活,他的自我實現(xiàn)也得到滿足了。陶淵明告訴我們,生活不需要追求太多,懷著一顆淡泊名利的心,簡單的生活中,你也可以體會到更多的幸福。
三、結語
寫這篇文章之前,我一直在思考,人生怎樣才能算得上幸福,古人的幸福是否離我們很遙遠。讀完陶淵明的詩,讓我對簡單的幸福有了更堅定的信念。所以,以上結合陶詩,從幸福心理與情感、需要、認知的關系,分析了陶淵明的幸福觀,可以讓我們明白,就算人生如陶淵明一般坎坷不平,充滿苦和痛,但是能始終保持一顆快樂、舒暢的心,能以超然脫俗的態(tài)度對生活淡泊名利,那么,你就及時尋找到生活的快樂,成為精神上的幸福人,這離我們并不遙遠.也許現(xiàn)代人讀讀陶淵明的詩,也可以試著找到屬于自己的幸福。
參考文獻
[1]吳國富.論陶淵明的中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4):132
[2]鄭雪,嚴標賓,邱林,張興貴.幸福心理學〔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4(6):2
[3]杜景華.陶淵明傳〔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5(1):241
[4]陶潛著,楊勇校箋.陶淵明集校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