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一個民族青春的歌唱,是唐代文學的代表。在唐人那里,喜也積極,悲也樂觀,縱使疾痛慘淡,也不頹廢萎靡,徹底放棄人生。
唐詩的繁榮以及其中樂觀精神的形成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首先是因為唐代國力的強大為文學藝術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極有利的條件。唐代對外來文化采取兼容的政策,以及史學、書法、繪畫、雕塑、音樂、舞蹈等各方面的發(fā)展都對唐代詩歌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唐代詩人多有漫游的經(jīng)歷。漫游處所有名山大川、邊塞和通都大邑。名山大川開闊了視野,親近自然,陶冶了情趣。邊塞漫游為唐詩帶來慷慨壯大的氣勢和壯美的境界。唐代士人對人生普遍持一種積極、進取的態(tài)度。國力的日漸強大,為士人展開了一條寬闊的人生道路。唐人入仕,較之前代有更多途徑。開科取士,唐沿隋舊,而更加發(fā)展成熟??婆e之外,尚有多種入仕途徑,如入地方節(jié)鎮(zhèn)幕府等。入仕的多途徑,為寒門士人提供了更多的機會。由于國力強大,唐代士人有著更為恢宏的胸懷、氣度、抱負與強烈的進取精神。他們中的不少人,自信與狂傲往往集于一身。安史亂后,雖有所變化,至晚唐而漸纖弱,但積極入世的總趨勢未改變。我們可以分別從盛唐李白、中唐李賀、晚唐李商隱的詩歌中看出。
一、也積極、悲也積極的李白
我們在開篇說到唐詩是一個民族青春的歌唱,是唐代文學的代表。如果我們要找一個唐詩的代表的話那非李白莫屬。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來的天才詩人,其非凡的自負和自信,狂傲的獨立人格,豪放灑脫的氣度和自由創(chuàng)造的浪漫情懷,充分體現(xiàn)了盛唐士人的時代性格和精神風貌。李白思想和人格的形成除了和自身的稟賦、素質(zhì)、經(jīng)歷有關以外,還深受盛唐文化的影響。初、盛唐時,統(tǒng)治者心胸開闊,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領域?qū)嵭袑捤傻恼?。在這種寬松自由、開放、兼容的社會中詩人容易形成開放性、包容性的思想特色。然而李白政治人生卻是個悲劇,但是詩人卻毫不氣餒,在遇到打擊時,他依然充滿了信心“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保ā缎新冯y》其一)“遙望長安日,不見長安人,長安宮闕九天上,此地曾經(jīng)為近臣。一朝復一朝,發(fā)白心不改?!保ā秵胃笘|樓秋夜送族弟沈之秦》)。李白對主體意識的張揚及對自我價值的追求受盛唐文化寬容性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為:平交王侯,蔑視權貴?!拔粼陂L安醉花柳,五侯七貴同杯酒。氣岸遙凌豪士前,風流肯落他人后?!保ā读饕估少浶僚泄佟罚?。
盛唐士人積極入世、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在李白身上理想化了。李白是個抱負很強的人,有強烈的“濟蒼生”、“安社稷”的儒家用世思想。他始終幻想著“平交王侯”,“一匡天下”而“立抵卿相”,建立蓋世功業(yè)后功成身退,歸隱江湖。他過于理想化的人生設計,在現(xiàn)實人生中當然要不斷遭遇失敗。這使他常常陷于悲憤、不平、失望之中。但由于他始終向往著這樣的理想,他又始終保持著自負、自信和豁達、昂揚的精神風貌。
李白的人生可以看作是為了他人生理想不斷努力、奮斗的過程。雖然李白多愁,但不是絕望頹廢。李白的“愁”只是個人不得志的憤悶,卻沒有絲毫末世之音,他的“愁”是積極的,是對前途懷著希望,因為希望的一時不能實現(xiàn)而滿腔愁緒。讀李白寫“愁”的詩,我們?nèi)匀荒鼙凰┐蟮臍鈩菟饠z,感到有如此強壯的生命力,“愁”也不在話下,“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即使在悲中也不失積極,不放棄對美的執(zhí)著。
二、嘔主瀝血的李賀
中唐時期,由于時代的變化,當時的詩人已經(jīng)不可能表現(xiàn)出像李白樣的豪情萬丈,但是盛唐時期的美好就像空中的月亮樣時時出現(xiàn)在他們的夢中,他們呵望重溫這樣的美好,這種向往變成了他們的追求,于是中唐便產(chǎn)生了寫“吶喊”的詩人。
李賀有“詩鬼“之稱。李賀年輕時有著遠大的理想和報負,他常以“壯士”自稱,寫出一些意氣昂揚的詩歌:“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李賀《南園》)。李賀到長安就去拜謁韓愈,韓愈只讀了他的《雁門太守行》: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表現(xiàn)的是一種不畏艱難,希望積極為國建功的理想和希望明主提拔的思想,那時的李賀雄心壯志,一心只想早立功業(yè),在《致酒行》中這樣寫到:“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唱天下白。少年心事當拿云,誰念幽寒坐嗚呃?!蓖耆且环N想立功的迫切心情。
李賀是沒落的唐宗室后裔,因為要避父親名諱而不能參加科舉,他常以“皇孫”、“宗孫”、“唐諸王孫”稱呼自己,希望致身通顯,但因其家族早已敗落,他的這種希望只能成為一種幻想。而他少年時的理想和報負也很快被無情的現(xiàn)實所粉碎,使他常常處于極度壓抑之中?!肚飦怼分兴@樣寫到:
桐風驚心壯士苦,衰燈絡緯啼寒素。誰看青簡一編書,不遣花蟲粉空蠹?思牽今夜腸應直,雨冷香魂吊書客。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
流年似水,功名不就,恨血千年,知音何在!袁行霈教授在他的《苦悶的詩歌與詩歌的苦悶》中說:“李賀是一個苦悶的詩人,他的詩歌主題,一言以蔽之就是抒寫內(nèi)心的苦悶。他的詩歌藝術,一言以蔽之就是苦悶的探索?!薄拔耶敹坏靡?,一心愁謝如枯蘭。衣如飛鶉馬如狗,臨歧擊劍生銅吼。旗亭下馬解秋衣,請貰宜陽一壺酒。壺中喚天云不開,白晝?nèi)f里閑凄迷?!保ɡ钯R《開愁歌》)“同樣是發(fā)愁,同樣是寫酒,可是李賀沒有了李白的豪氣與豁達,只有自己獨自苦吟。然而我們發(fā)現(xiàn),他們那種對現(xiàn)實的不滿和對理想的向往是那么驚人地相似,李賀雖然使用的是隱晦的詩句,表現(xiàn)的卻同樣是一種不放棄理想和希望,剛健有為的主體精神?!雹?/p>
三、高揚人性、盡才盡氣的李商隱
從唐敬宗和唐文宗時期開始,唐帝國出現(xiàn)明顯衰敗傾頹之勢。那時宦官專權、藩鎮(zhèn)割據(jù),驕兵難制,戰(zhàn)亂屢起,賦稅沉重,民間空竭。一朝一代的沒落,表現(xiàn)在人的心態(tài)上,是失意和孤單,因而急于尋找寄托。李商隱,雖然沒有了李賀的“金銅音”,但仍要“春蠶到死”、“蠟炬成灰”,這是一個時代的命運,晚唐雖然已夕陽向晚卻依然推崇盡氣,仍是不負此生,不虛此生的時代集體意識?!雹?/p>
在牛李黨爭的夾縫中茍延殘喘的李商隱,從黨派的勾心斗角中感到,他傾注了全部熱情的社會已經(jīng)無可救藥了,他沒有了李賀“雄雞一唱天下白”(李賀《致酒行》)的狂想,因為他已經(jīng)把現(xiàn)實看得非常透徹,感到自己無力回天。于是只能借愛
情來苦吟。如《無題》:
相見時難別易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這首詩我們可以看作是李商隱對愛情的表白,他對愛情的表白也正是對生活的傾訴;“東風無力百花殘”這樣的社會、時代不可避免的到來了,雖然無力回天,但仍然要“春蠶到死”、“蠟炬成灰”。詩人直言,朝代的沒落是一種宿命,然而追求信念是一個人人生的盡才盡氣,是對生命的昂揚。不論個人的力量是多么微弱,也不論前方是否有路可走,詩人都愿做一個先行者?!芭钌酱巳o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這種精神豈不是盡才盡氣?同時這傾訴也是一種青春激情的表白,他有著年輕人熱烈的情感、頑強的生命力。盡管“東風無力”,依然“春蠶到死絲方盡”,為了愛情流盡最后一滴血,這是大丈夫之勇。李商隱從沒放棄改革現(xiàn)實的決心,他也壓抑不住對現(xiàn)實丑惡的憤怒之情。
李商隱在他的《樂游原》中寫“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边@不只是他對自己精神歷程的概括,也是對一個時代的總結。和盛唐相比,晚唐是不夠盡氣了。但是,晚唐詩人卻更使盡才的生命突顯出來。所以從初唐盡氣的生命到中晚唐盡才的生命,其實都是善待生命、高揚人性美好的文化精神的表現(xiàn)。
總之,唐人更多的按照他們生命中的聲音去生活。不論是喜也積極、悲也積極的李白,還是嘔心瀝血的李賀,或者是高揚人性、盡才盡氣的李商隱,他們的詩歌中都有一種共同的精神主題,那就是剛健進取、樂觀昂揚、永不放棄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