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具有聽、說、讀、寫的工具性功能與價值,同時具備求真、審美、向善的人文性功能與價值,使語文學科很自然地成為一門最基礎性的學科,而語文課堂教學行為也成了人們反復研究、不斷質疑的對象之一。同時,我們也深切地體會到,在課程改革的今天,影響學生學習成績好壞的因素,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習效率的高低,課堂容量、思維密度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的質量,我們尋求讓學生“忙”起來的課堂。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我們語文教師在其中發(fā)揮的作用又是至關重要的,大家常常將目光聚焦于教師的教學行為研究。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與理解,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痹趯嶋H教學中,落實這項目標常常又會出現課堂比較“亂”的現象,即學生的活動程度大大超出了教師心中的尺度,老師們也因此對這項目標有一種“想說愛你不容易”的茫然。當然,若說是再現過去安安靜靜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對接受了新課程理念的老師們來說,那也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了。
那么,我們如何能既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實現語文學科目標,又能做到“忙而不亂”呢?筆者僅就從教師教的角度做了如下嘗試:
一、教師在充分備教材的基礎上,要堅持“以學論教”,依據對學生的了解,對教法進行反復研究
比如,通過研讀教材,我們初步確立了一堂課是由幾個環(huán)節(jié)或層次構成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包括哪些內容,如,怎樣導入、怎樣過渡、怎樣提問、怎樣總結等,以及各環(huán)節(jié)順序怎樣安排,每個環(huán)節(jié)大約用多少時間,然后以綱要的形式將教學設計大致確定下來之時,我們就要進一步研究學情了。
例如,筆者在教學六年級上冊第三篇課文《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第一課時時,對教案就做了多次改動。原因就在于這個班是我剛剛接手的,對學情的逐步了解,使得我一而再、再而三地修改教案。
通過前兩篇課文的學習,我發(fā)現我班學生預習習慣較好,對于生字詞的理解和掌握,以及課文總體脈絡的把握,通過預習環(huán)節(jié),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而學生的課文朗讀卻拖腔拖調,顯得感情蒼白空洞。于是,我首先花時間指導學生讀熟課文,跟著老師有感情地練讀課文,并且將教案中自學課文、檢查自學情況的環(huán)節(jié)縮減,找準重難點,更有的放矢些。隨之而來的變動就是,第一課時教學要求的修改,于是我增加了教學課文第一部分的內容,增加課堂容量使學生在課堂上思維忙碌起來。在設計第一部分的教案時,我又充分發(fā)揮學生上網查資料能力強的優(yōu)勢,放手讓學生通過課前的資料瀏覽,對肖邦離開祖國的原因做了較充分的準備。由于我充分地研讀了教材,又針對學生實際進行了充分的備課,所以教的時候語言親切而活潑、生動而流暢,再加上構思精巧的板書,因此,學生課堂學習時呈現出了發(fā)言踴躍、忙而不亂的場景。
二、教師要勤于反思,學會在“亂”中發(fā)現問題,尋求課堂教學的真諦
我們常說的“亂”大多發(fā)生在教師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發(fā)表“獨特的感受、體驗與理解”之時。在剛剛過去的六年級語文第一單元的“練習1”的第一題“語文與生活”中,有諸如“妻子(qīzǐ qīzi)”的區(qū)別與理解要求。課前,我覺得這是個讓學生“發(fā)表感受、體驗與理解”的活動點,就放手讓學生同桌交流了。誰知,學生的興奮之情大大超出了我的預料??粗鴮W生眉飛色舞的熱鬧場面,我可真是笑不出來!沉默之間,我反思問題所在。
我發(fā)現,原因還是我低估了學生,交流的“要求”對學生而言難度太小,我沒有設計一個適當的,讓學生“跳一跳摘蘋果”的練習要求。于是,我要求學生安靜下來,進一步明確了要求:(1)先分別說說詞語的意思,再根據不同的意思造句;(2)說說你還知道哪些類似這樣的詞語(至少兩個)。
很快,教室里的喧鬧聲變成了低低的討論聲了,漸漸地,有學生主動拿出筆在練習本上寫起來了。我又一次看到了課堂上學生“忙而不亂”的模樣!
勤于反思,在“亂”中發(fā)現問題,而非一味責怪學生,使我深深地懂得了“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的含義。
三、尊重學生的博學多才,以課堂教學魅力掌控課堂節(jié)奏,使學生忙碌而有序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我們看到,很多時候老師的一個手勢、一個眼神就能使鬧哄哄的課堂變得安靜下來,這是怎么回事呢?為什么這又不是每一個老師都能做到的呢?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也。而其首要的關鍵還在于尊重學生。
我班的小濤是一個小調皮,在接手班級時多個老師口中都提到了他的大名。對他的“光榮史”我心中有數,但偏裝不知情,每每與同學發(fā)生沖突吵到我這兒來時,我總耐心地聽他一邊哭一邊說,瞧著那“鱷魚的眼淚”我臉上充滿了同情,并仔細分析兩位同學的問題所在、這事所帶來的影響以及老師的建議,直到他點頭認可。一段時間下來,小濤變了,幾乎聽不到他的“光榮事跡報告”了,而且還能主動向我報告同桌同學受欺負不敢報告的事,事情的圓滿解決使他感受到了老師、同學真誠的謝意。同時,我發(fā)現他一旦上課時有了不良情況,老師微微頷首就立刻心領神會、馬上改正了。
我期待著更多的小濤的出現,我想成為一輪紅日,周圍是一群綻放著笑臉迎著我的可愛的向日葵!由此,我深深感到,要想成功掌控課堂節(jié)奏,教師要尊重學生,給學生尊重,學生就會回報你尊重。同時,我也感到,語文教師除了在語文學科領域加強研究,也要在心理學、文學藝術等各個領域廣泛涉足,以自己的博學多才、更多的人文關懷等個人魅力震撼學生的心靈,引領學生快樂而忙碌、忙碌而有序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忙而不亂,充滿情趣,有聲有色,富有創(chuàng)造性、人文性與工具性,高度統一,我想這就是新課程對現代語文課堂的理想境界的要求吧!
(作者單位 江蘇省鎮(zhèn)江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