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有人說,精神就像大海一樣浩瀚無邊,想象的無限豐富,再加上勤奮的學習,這樣才能走向成功的彼岸。所以說,想象就是指在自己已經有的基礎上,通過想象,把自己不知道的或者是沒有接觸過的東西加工出來?,F在的現代化建設就需要想象力豐富和創(chuàng)造力強的人,所以說,在語文教學中就需要培養(yǎng)既有想象力又具有創(chuàng)造力的下一代,給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
關鍵詞:小學語文;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
一、在生活中啟蒙想象力
我們見到過不少的文章,都是優(yōu)中選優(yōu),既具有時代的氣息,又有教育人的名言警句,但是,在考試的試卷中或者是在其他的雜志上都會有一些這樣的文章,文章在高潮處卻悄悄退場,使學生的閱讀興趣大減,不能提高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系實際生活,展開豐富的想象力,把文章該說的話讓學生想象著說完,去設計一個自己以為應該發(fā)生的結局,這樣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增加了學生的想象力。
小學語文《坐井觀天》一課中,小鳥對青蛙說:“天無邊無際,大得很?!鼻嗤懿皇呛芟嘈牛▲B就說:“不信你出來看看!”文章到此結束,不少學生感到“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對于誰對誰錯不能夠做出正確判斷。這時,不妨組織學生來個“出井觀天”的續(xù)編,讓他們試著想象一下地面上的情景,這時候,學生馬上會活躍起來,有的說會看到白云、飛機等等;有的說會看到天底下的房子、高山與動物……教師再做適當點撥:“青蛙看到井外的天后,會想到什么呢?”學生議論紛紛:青蛙會想外面的天確實無邊無際,大得很;我知道得太少了;剛才我不聽你的話,我錯了……這樣,既幫學生理解了課文,又使學生的想象力在無形中得到了培養(yǎng)。這樣的訓練、學習,既理解了課文,又知道運用課文中的道理來解決問題。可見,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利用求異想象,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任何人對事物的真相都有一種刨根問底的想法,特別是看電視劇時,看了上一集還想看下一集,究其原因就是想看一下事物的發(fā)生過程和最后的結局。鑒于人們的這種心理特點,教師就應該鼓勵學生對事物進行大膽地嘗試,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去發(fā)現探索,大膽發(fā)表自己通過創(chuàng)造而產生的個人的獨到見解,這就是學生的想象在起著作用,從而發(fā)展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在《狐貍和烏鴉》一文中,教師在講完新課后,可設計烏鴉第二次與狐貍相遇的情境。有的學生會運用課文中的道理說,烏鴉再也不上當了。教師可適當點撥:狐貍騙人的方法不止一種,這個同學想的很好,誰能想出狐貍還有什么花招?學生圍繞一個目標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求異想象,既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培養(yǎng)了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總而言之,通過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加深了,既能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學以致用,又提高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作者單位 河南省清豐縣馬村鄉(xiāng)宅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