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疆沙雅是塔里木河與渭干河交匯的平原上的一個縣。沙雅爾古城的地理位置、形狀記載有案,雖然后來因什么緣故而消亡,有待進一步考證。總的來說,已較為清楚地知道,其傾圮消失的時間當在光緒元年至光緒二十八年(1875~1902)??梢源_認現(xiàn)在的沙雅縣城絕對不是歷史上的沙雅爾舊城,舊城應在湖泊水澤濕地的旁邊,且緊依渭干河。
[關 鍵 詞]沙雅爾;塔里木河;渭干河;伯克制
[中圖分類號]K87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2)22-0051-02
新疆沙雅是塔里木河與渭干河交匯的平原上的一個縣,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隸屬于龜茲。在新中國成立之后的舊存檔案中,有關沙雅縣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文獻記載幾乎是空白,只能從龜茲或庫車的記載中搜尋一鱗半爪。沙雅是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地區(qū),它是渭干河沖積扇平原中的黃金地段,是絲綢之路通道上的交通樞紐,更是世界古代四大文明相互沖撞、交流與融合的區(qū)域,曾經(jīng)為歷史上西域的繁榮與發(fā)展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重新研討沙雅的歷史,對傳承歷史文明、發(fā)展現(xiàn)代文明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生活在當今時代修志者的責任與義務。
《西域記》卷2(清乾隆版)記載:“庫車……西南百六十里,為沙雅爾回城也?!庇钟洠骸吧逞艩?,小回城也。歸庫車大臣統(tǒng)轄。不設官兵,唯設三品伯克及四五六品伯克各一員,余悉七品。城南緊依渭干河岸。城垣傾紀荒涼一村堡耳?;刈悠甙儆鄳?,歲納糧千余石。銅硝磺之數(shù),較庫車減三分之二。地下濕炎熱,宜于粳稻,瓜果皆佳,而梨尤精絕。多虎,產(chǎn)猞猁、狐貍。近城皆葦湖。故夏苦蚊,如霧如塵,日哺尤甚?;厝艘圆紴槟?,日夕,男女皆入幕中避之。滿城牲畜咆哮,遍身流血,二更后始定。其人村野椎獸。然亦健訟,婦女皆好顏色,悉端麗,無甚丑者。其南近賀卜諾爾,渭干河之所歸也。西南馬行八日至和闐,東南馬行二十八日至西藏。”而《西陲要略》卷1中除上述無大差異處,又記載:“……東南馬行二十八日可抵西藏,然皆沮洳草澤,人馬難行。準格爾策妄阿拉布坦時,嘗欲由此侵西藏,遣沙雅爾回酋為向導,全軍盡沒,乃改道由和闐入藏云?!边@是目前見諸文獻中較為詳細的記載。
《西域考古錄》卷12中記載:“漢唐時期……龜茲正南微西,距所屬之沙雅爾城百六十里?!庇钟洠骸褒斊澲?,原不知沙雅爾?!庇纱丝梢?,在唐之前,沙雅爾一名沒有出現(xiàn)。沙雅爾當在唐朝中后期始見于文獻。
綜上所述,沙雅爾最早在唐朝中后期才出現(xiàn),是龜茲南部一個較為荒涼的村莊,一直延續(xù)到明末清初,1000多年間都不是一個政區(qū)所在地,只是“龜茲(或庫車)南的一大回莊”或者是“庫車南一小回城也”。
《西域圖志》卷1“建置三”中記載:“(庫車)其南一百八十里為沙雅……故沙雅爾回莊。沙謂‘部長’,‘雅爾’謂軫恤,蓋有伯克軫恤其部落也。霍集占之亂,靖逆將軍雅爾哈善破之于庫車,追至沙雅爾之鄂根河,復破其援軍五千,賊踰河遁沙雅爾。伯克買合買提遣子阿山和卓以降。明年(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西域平,設沙雅爾伯克,新疆開行省,庫車駐同知龍伯克,以鄉(xiāng)約代之,乃置縣。沙雅爾原有回莊三十七,復分撥庫車南二十三回莊以益之,合之為六十莊。唐之突騎施沙雁州也,沙雅即沙雁之轉音。宋·歐陽態(tài)《輿地廣記》:‘拓雁關在昆山河上,其西五十里為白馬渡……’”今沙雅境內(nèi)白馬河即渭干河,下流今名鄂根河,由縣城西北人境,而繞其東南,即古之白馬河也。拔換城為古姑墨,沙雁州西至拔換城正此路也。以此為據(jù),沙雅歷史上也曾名為沙雁州,其歷史年代應有1000多年。
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清廷徹底平定了大、小和卓之亂,新疆趨于穩(wěn)定。那時天山之南有4座大城,即喀什噶爾、葉爾羌、阿克蘇、和田;還有4座中城,即烏什、英吉沙、庫車、辟展。除這8座城池之外,另有小城23座。許多典籍中都沒有詳細記錄這23座小城的具體名稱,但卻十分清楚地記有沙雅爾,它是小城中名列其內(nèi)的城池。
《大清一統(tǒng)志》記載:“庫車南一百五十里為沙雅城?!比欢钟形墨I記載沙雅位于庫車南偏西160里。如《西域考古錄》卷12中記載:“(庫車)正南微西,距所屬之沙雅爾城百六十里?!薄稘h·西域圖志》卷2,(庚午九月陳澧篆,第28 ~33頁)中則又記載:“沙雅爾城亦回部舊城,高丈四尺,周二里許,北逾渭干河,距庫車百八十里,兩城相對,中以亮格(蘭干)為界?!薄稓J定新疆識略》卷3“庫車”條下也記載:“南至亮噶爾一百里為沙雅爾界,沙雅回城在庫車正南百八十里?!敝T如此類的記載多有差異。
從許多歷史文獻中得知,古今度量多變,魏以后計里最短,漢代較長,而今之計量為最長。《新疆圖志》卷15記載:“史家記里前后牴牾,容有不必核其實者。抑漢之記里長,魏唐計里短也。”據(jù)此,我們假定多種記載的沙雅爾回城實為一地,但又在什么地方呢?
今日的沙雅縣城距庫車縣城公路里程僅有63公里,約合126華里,差距則更大。
謎團不僅如此。沙雅回城在道光年間清廷文獻中仍記載:“回城周二里許,高丈四尺南北二門?!币源擞涊d的還有許多。就是說在距今200年前這座回城還有高4米多的城垣,有南、北二門。后來這座城是什么時間消失的、怎么消失的?100年前的瑞典人斯文·赫定等來沙雅探險,及1928年我國考古家黃文弼來沙雅考古記敘了許多沙雅縣境內(nèi)的古城遺跡,都沒有言及沙雅回城一言半語。
另外,在20世紀80年代地名普查時,沙雅縣城東南角有一個地名叫“景旁”,根據(jù)調(diào)查,“景旁”實為“營房”的轉音,據(jù)說該處原為清末民初的駐軍營房,民國初年該處有官兵的營房保留在那里。城堡與營房一般說應該貼近,或者相連,但卻沒有發(fā)現(xiàn)城垣的痕跡。庫車古城垣為清代重修,其城垣高也只有1丈9尺,比沙雅城垣僅高5尺,而今雖是殘垣斷壁,但基本上還是可以辨認的。阿克蘇城垣也是1丈9尺,在“文革”前期尚存,唯獨沙雅爾古城卻沒有痕跡,考無音信。
清朝政權完成了統(tǒng)一新疆的大業(yè)之后,在天山南北全面實行伯克與札薩克制度,沙雅當在其中。
札薩克制度是滿蒙原有的執(zhí)政體系,是軍事和政治的混合體,后濫觴于滿洲八旗,借用于新疆,其等級依次分為汗、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公(鎮(zhèn)國公、輔國公)、臺吉,均由朝廷冊封,受當?shù)剞k事大臣(或參贊大臣)節(jié)制。凡封為爵位的人,可以避開封地到別處擔任伯克。
札薩克制度與沙雅似乎沒有多大的關系。然而,沙雅有庫車郡王(后晉封為親王)的大片封地。今古力巴格鄉(xiāng)汗旦一帶,即是庫車王爺?shù)摹巴跆铩?,故而留下了“汗旦”的地名。當時,在今日努爾巴克鄉(xiāng)的東南有一大片土地也是庫車王爺?shù)姆獾亍?/p>
沙雅爾建立伯克制的時候,設立的是三品級阿奇木,是伯克制中品級最高的,與庫車的阿奇木伯克、喀什噶爾的阿奇木伯克,乃至于葉爾羌阿奇木伯克都是同一等級的。但沙雅爾的阿奇木伯克是受庫車阿奇木伯克節(jié)制。以后相沿,直到伯克制消亡為止。
按職掌伯克可分為35種(一說36種),按級別可分為三品至七品五級。當時沙雅有各類伯克13人,共分7類,即阿奇木伯克一人,是軍事、政治及地方行政的最高長官,為三品;伊什罕伯克一人,是阿奇木的副手,為四品,贊理回務;噶拉雜齊伯克一人,執(zhí)掌地畝錢糧稅賦,定為五品,是很重要職權的人;商伯克一人,執(zhí)掌征集、調(diào)運糧賦的官員,定為五品;哈資伯克一人,執(zhí)掌民間爭訟,相當于民事法院院長的官員,定為六品;喇甫伯克一人,執(zhí)掌水利,沙雅地處干旱區(qū),水是人類生活與生產(chǎn)的命脈,該職位權重利大,所以在定俸祿時,雖然是六品,但沒有六品級官員律定的燕齊數(shù);納克布伯克一人,執(zhí)掌工匠差役建設營造等事務的官員,定為七品;都管伯克二人,執(zhí)掌兵馬錢糧、文牘書卷及公文起草、上報等官方事務,監(jiān)掌文秘及支付軍糧錢餉的官職,為七品;茂特色布伯克一人,執(zhí)掌回教的教長,相當于現(xiàn)在的伊斯蘭教會長,定為七品;明伯克二人,即千戶長,相當于現(xiàn)在的鄉(xiāng)、鎮(zhèn)長,執(zhí)掌鄉(xiāng)村大小事務,定為七品;采銅伯克一人,執(zhí)掌采銅及銅類金屬管理事務,定為七品。
以上沙雅的伯克分類是《清史稿》中的記述,到了后來的《新疆圖志》中載,沙雅另設專司采銅的伯克一人,定為七品,二名伯克則沒有記載,共計伯克只有11人。
其他類別的伯克,沙雅一概都沒有設置。許多相關的事務,如巡緝、獄囚、賈務貿(mào)易等,都是由庫車代理的。
整個新疆的所有地方都沒有配齊35種伯克。也就是說,有這種事務或事務較多的時候即設置這種伯克,否則即不設。各地伯克的品級不定,比如阿奇木伯克最高的定為三品,也有小的地方只是四品或五品級。其他亦如此。
阿奇木伯克職繁權重,統(tǒng)理著城鄉(xiāng)大小軍政事務,總辦該處一切事務。
沙雅有7類伯克共計13名,按伯克制律定的養(yǎng)廉田合計有3萬多畝,合計燕齊233人。但實際數(shù)目則不止這些。當時,沙雅伯克統(tǒng)領的村莊總共只有37個,大概即今日的英買里、麻扎霍加、老其滿、古勒巴克、庫木艾日克一帶。在《欽定新疆識略》卷3“庫車”條記載的實體地名,多與今日有很大差異。
《西域記》卷2(清乾隆版)記載:“城南緊依渭干河岸?!边@即是說,“沙雅爾回城垣高一丈四尺,周二里許,南北二門”的位置在渭干河北岸,故而“城南緊依渭干河”。這與1982年間地名調(diào)查時口碑資料相符。觀察該處地貌可見,阿熱勒一帶地處低洼,又處于渭干河彎道之處,一旦堤潰則排水無望,其東、北又緊靠硝爾達希和蘇組克兩個鹽堿水湖及大面積蘆葦草蕩的濕地。為此,與上述情況完全符合。
綜上所述,沙雅爾一名的出現(xiàn)可追溯至唐朝晚期,它一直是龜茲屬下的重鎮(zhèn)。清朝初期開始建制,成為庫車辦事大臣統(tǒng)轄下的一個行政區(qū)域,轄37回莊,由阿奇木到千戶長的各類官員分理各項事務,其組織完備,官員齊備,一切行政事務運營正常。沙雅爾古城的地理位置、形狀記載有案,后來因什么緣故而消亡,有待進一步考證??偟膩碚f,已較為清楚地知道,其傾圮消失的時間當在清光緒元年至清光緒二十八年(1875~1902)。應可以確認現(xiàn)在的沙雅縣城絕對不是歷史上的沙雅爾舊城,舊城應在湖泊水澤濕地的旁邊,且緊依渭干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