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中的歷史教育突出了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這反映了教育本質的回歸,體現了教育的宗旨——以學生發(fā)展為本。下面,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談談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一、善于學習,用教師的熱情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以往的教育中我們也曾強調過學生的德育目標,只是沒有將其提到應有的高度。要知道,當學生的思想情感產生冷漠、在意識中出現“抵觸”二字時,提高教育實效便成了一句空話。
如果我們細細品味新課程標準中“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一項中的要求,就不難發(fā)現,其既有宏觀的要求,也有細節(jié)之處的考量:讓學生擁有對祖國、對人民乃至對人類的積極感情;讓學生以人為本、善待生命,珍惜個人在歷史長河中的價值,確立積極健康的人生態(tài)度,塑造健全獨立的人格,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和創(chuàng)新精神等。
眾所周知,歷史是發(fā)生在過去的東西,與火熱的現實生活似乎相去甚遠,再加上隨著教齡的增加和實踐的深入,某些教師的教學熱情會慢慢下降,表現在教學實踐中往往是授課機械、態(tài)度冷漠,這就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聽課激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教師就要燃起教育熱情,關愛每個學生,廣泛汲取有益的知識,用生動具體的史實、用富有感染力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凝聚感情,調控學生的課堂情感
當擁有了沉淀下來的歷史情感之后,基本上就具備了可以實現以情取勝的前提條件。接下來便是用充沛的情感和充分的理性來完成教育工作。
1.傾情于教學準備與教學設計。從對教學內容的分析、教案的設計、教法選用到練習題的布置,教師都應傾盡真情。誠然,有些章節(jié)乏味難講,但如果用心用情,自然會變得更易于學習、接受——至少,教師的傾情投入會打動學生,吸引學生的部分注意力。
2.將飽滿的激情灑向課堂每個角落。教學相長,教師的情緒很能感染學生,為此我們應想方沒法用各種方式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課堂活起來、動起來,把目光——信任的目光灑向每一位學生,把關愛的眼神播種在每位孩子心中,把用濃濃真情包裹的歷史知識奉獻給每一位學子。
3.聲情并茂,搞活課堂。課堂顯然是教育的主陣地和核心基地,教師一定要抓住課堂。衡量課堂教學效果的標準有很多,筆者以為最簡單的可用“聲情并茂”來評判,課堂上要有“五聲六情”?!拔迓暋奔窗l(fā)自肺腑會心而爽朗的笑聲、真誠而熱烈的討論聲、理性而執(zhí)著的質疑聲、師生之間善意的贊美聲、心有靈犀一點通的驚喜聲;“六情”則為教師講課的激情、學生聽講的心情、師生交流的感情、知識傳輸的實情、探究發(fā)現的癡情和學而有悟的真情。
4.用心于細節(jié),施情于無聲。除了授課時間外,教師在每一個細節(jié)上都應注意用心引發(fā)學生情感的迸發(fā)。筆者在凡是自己設計的將要印發(fā)給學生的每一張頁子下面都注上“精心精細 精練精彩”八個字,別致而悅目,賞心而勵志,以致于學生都說:只要一看見這八個字,便覺得勁兒就來了!
5.情感調控,張弛有度,理性把握情感教育。在課堂教學和課后練習反饋中,要堅持“六個度”:體現學生主體的“參與度”、體現學生心理的“調適度”、體現學生思維的“有效度”、體現學生情感的“內化度”、體現學生語言的“鮮活度”和體現學生能力的“形成度”。在細膩而真實的把握中,教師還要能把握“六個點”:緊扣知識點、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看準疑點、突出特點、展示亮點。
6.執(zhí)著于追求,寄情于史學。教師對待事物的心態(tài)和情感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引導甚至“牽引”著孩子。因此,教師要養(yǎng)成一種追求學問、考量史實及其真諦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的敬業(yè)之情,甘為史學而奉獻一生的“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園丁之情,追求知識、不甘寂寞的“莫愁前路無知己”的大無畏精神,善思動腦、敏而好學的“為有源頭活水來”的欣然之情,善于坦承缺陷、不斷自我激勵的“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邁之情。
7.追求歷史的真實。歷史學科講究客觀必然性,不過也不能因此而使之失去生機、活潑和趣味。所以,一方面我們要追求其外在表現形式的靈活多變;另一方面我們要始終關注其基本要義,要堅持歷史教學真實、樸實、扎實之基本要求。
三、學習課標,深研教材
在新課程改革中,我們教師只有深入學習新課標,貫徹新課改理念,方能細品其中真味,擺脫老大綱的精神枷鎖。
教材是師生共有的基礎資料,學好、用好、開發(fā)好教材資源是極為重要的一環(huán)。在當今以課標為依據、教材紛呈的形勢下,開發(fā)教材成為客觀的要求,教師要以所用教材為基礎,備課時同時關注其他版本教材二至三套,這樣,占有的信息便能成倍增長。當然,在開發(fā)過程中要注意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結合,把教材的動態(tài)性、開放性和生成性有機結合。只有這樣,方能把教材上的枯燥史實變成鮮活的可以與學生真切交流的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