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曉蘭 孟保英 王威
(廣東省深圳市兒童醫(yī)院心血管科,廣東 深圳518026)
危重室間隔缺損嬰兒心臟直視術后機械通氣呼吸道護理
潘曉蘭 孟保英 王威
(廣東省深圳市兒童醫(yī)院心血管科,廣東 深圳518026)
目的 探討呼吸道護理在危重室間隔缺損(VSD)嬰兒術后機械通氣的有效性。方法 隨機抽取危重VSD心臟直視術后機械通氣嬰兒(體重≤8 kg,年齡≤12個月)60例,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30例),給予不同的氣道物理治療,對比分析術后不同時點肺順應性(CL)、氧合指數(shù)(OI)、動脈血氧分壓/肺泡氧分壓(Pa O2/PAO2)、二氧化碳分壓(PaCO2)、呼吸指數(shù)(RI)、肺水含量變化及各組肺部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呼吸機通氣時間。結果 不同物理治療方法對危重VSD嬰兒心臟直視術后肺功能的影響。正確有效的呼吸道管理能保持呼吸道通暢,降低氣道壓力,改善肺部通氣及氧合,利于心肺功能恢復,縮短呼吸機輔助通氣時間,減少肺部并發(fā)癥。結論 氣道濕化激素吸入、盥洗、胸廓振動理療、體位吸痰相結合的呼吸道管理方法,能夠改善肺功能,減少肺部并發(fā)癥,值得臨床推廣。
嬰兒 室間隔缺損 心臟直視術 護理
Infant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Open heart surgery Nursing
隨著心外科手術操作的不斷提高,低體重、小年齡已成為必然趨勢,特別是對于反復呼吸道感染、心力衰竭或發(fā)育明顯滯后的、合并中度以上肺動脈高壓的危重VSD嬰兒,臨床上應盡早手術根治,部分危重患兒需急診手術糾正心內(nèi)畸形[1-3]。危重VSD嬰兒術前為左向右分流型心內(nèi)畸形,肺部出現(xiàn)嚴重充血,而且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肺功能改變,如小嬰兒肺結構尚不成熟、存在不同程度的肺淤血、肺水腫,亦合并氣管軟化及狹窄、肺不張或肺氣腫、肺部感染,術中體外循環(huán)又會加重對肺功能的損害,術后肺部并發(fā)癥較多,導致呼吸機輔助通氣時間延長,心肺功能恢復緩慢,甚至導致嚴重肺部感染,故術后呼吸功能的低下乃至呼吸衰竭,是危重VSD嬰兒心臟直視手術后常見的處理難題。因此,危重VSD嬰兒術后機械通氣者,給予正確、有效的呼吸道管理,具有重要意義[4-5]。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危重VSD術后機械通氣嬰兒(體重≤8 kg,年齡≤12個月)60例,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30例。
1.2 方法 實驗組術后24~48 h給予超聲霧化發(fā)生器濕化氣道,并吸入少劑量激素。術后24 h后給予胸廓振動理療(G5振動排痰機),并予以正確的體位吸痰,結合氣道盥洗。對照組術后僅通過呼吸機濕化器濕化氣道,正中體位吸痰。實驗組及對照組吸痰間隔時間相同,3~4 h 1次,如聽診有痰鳴音、氣道壓升高報警、患兒咳嗽,則隨時予以吸痰處理。對比分析兩組患兒術后6 h、12 h、24 h、48 h、72 h及同組患兒吸痰前后30 min肺順應性(CL)、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氧合指數(shù)(OI)、PaO2/PAO2、RI、肺水含量變化及肺部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呼吸機輔助通氣時間。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P<0.05為差異有顯著意義。
表1 兩組患兒各時點OI、PaO2/PAO2、A-aDO2(mm Hg)、RI、變化(±s)
表1 兩組患兒各時點OI、PaO2/PAO2、A-aDO2(mm Hg)、RI、變化(±s)
P<0.05
3.1 對于危重VSD嬰兒術后予以機械通氣者,妥善固定氣管插管 測量插管外口與門齒的距離,做好標記并記錄。入監(jiān)護室后,立即攝床旁胸片,以確定插管的位置。吸痰時遵守無菌操作,防止污染和醫(yī)源性肺部感染,操作人員戴一次性無菌手套及口罩,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吸痰時注意動作輕柔,防止過度刺激患兒。吸痰時間每次<10~15 s,淺表吸痰,吸痰管插入深度以不超過氣管導管和接頭總長度1 cm為宜。
3.2 吸痰時機的選擇 通過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以聽診痰鳴音、氣道壓升高報警、患兒咳嗽、遵醫(yī)囑和定時吸痰作為吸痰指征,多數(shù)可以達到明顯改善患兒通氣的效果。但是,當患兒出現(xiàn)氣道壓升高或咳嗽時,痰液往往已蓄積較多,可嚴重影響患兒的通氣功能。而遵醫(yī)囑和定時吸痰,效果不明顯,造成患兒對抗,同時因吸痰次數(shù)過多,帶來不必要的刺激。聽診痰鳴音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氣道內(nèi)痰液的蓄積,及時清理,效果良好,可以作為最佳的吸痰指征。因此,護士應按時聽診患兒雙肺呼吸音,每30~60 min一次。
3.3 管道與負壓的選擇 氣管內(nèi)吸引時,選擇適當大小的吸引管與負壓,對于兒童來說,至關重要。一般采用吸引管(一次性硅膠導管)的外徑(OD)與氣管插管的內(nèi)徑(ID)之比應<0.5,負壓在10.64~15.96 k Pa。兩管的比例應小,一方面可防止負壓過大引起肺不張,另一方面可減少缺氧的程度。
3.4 危重VSD嬰兒術前氣道分泌物較多,但由于術前肌注阿托品及術中使用麻醉機(因有氣體干燥劑),術后24~48 h內(nèi)呼吸道分泌明顯減少,但十分黏稠,并形成痰痂,導致小氣道阻塞,氣道壓力增高,通氣不足,肺功能受損,因此該時間段內(nèi)應適當給予氣道濕化及盥洗,利于肺部分泌物由稠變稀薄,利于清除。我科使用的PB 840呼吸機配有超聲霧化發(fā)生器,其霧滴直徑1~0.5μm,霧化瓶內(nèi)可加入藥物霧化(常規(guī)使用0.45%NaCl 5 ml加普米克令舒),能起到很好的濕化、化痰的作用(特別是對于那些痰液黏稠而又咳嗽無力的患兒,效果尤佳),且氣道局部激素治療,利于減輕體外循環(huán)肺損傷,利于肺功能恢復。由于氣道干燥合并痰痂者,吸痰時予以氣道盥洗,即向氣管插管內(nèi)注入1 ml 0.45%NaCl,亦可起到濕化、化痰的作用,利于痰痂排除(嚴禁加入生理鹽水,以免氯化鈉沉積在氣管壁上影響纖毛的活動)。
3.5 術后24 h開始氣道濕化后予以胸廓振動理療(我科使用美國生產(chǎn)的G5振動排痰機),根據(jù)患兒的病情、體重、體格、耐受度,選擇頻率15~30 Hz叩擊頭在背部叩擊,由外向內(nèi)、自下向上進行,振動排痰。每次10 min,叩擊振動后予吸痰,每日3次。G5振動排痰機是通過提供2種力(垂直治療力:具有較強的穿透性,可促使呼吸道黏膜表面黏液和代謝物松弛和液化;水平治療力:可使支氣管內(nèi)已液化的黏液按選擇的方向流向主氣道,有利于床邊吸痰吸出)。對病變部位進行定向叩擊機械引流,可改善黏膜纖毛間的相互作用及氣-液相間的相互作用,從而改善纖毛活動,促進排痰。而且有研究表明G5振動排痰機對撤機后各時點 OI、PaO2/PAO2、PaCO2、RI有明顯影響[6-7]。
3.6 體位吸痰 氣道濕化、胸部振動理療后予以吸痰,分為4步吸痰法,第一步是將頭擺好在正中體位,開始吸痰;第二步是將頭偏向右側,助手同時將頭向右側壓肩向下壓,拉直氣道吸痰;第三步是將頭偏向左側,助手同時將頭向左側壓肩向下壓,拉直氣道吸痰;第四步又將頭擺好在正中體位吸痰,該四步吸痰法效果佳。
對比分析兩組患兒術后6 h、12 h、24 h、48 h、72 h及同組患兒吸痰前后30 min肺順應性(CL)、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氧合指數(shù)(OI)、PaO2/PAO2、RI、肺水含量變化及各組肺部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呼吸機輔助通氣時間,探討不同物理治療方法對于危重VSD嬰兒心臟直視肺功能的影響,從而論證氣道濕化激素吸入(超聲霧化發(fā)生器激素霧化)、氣道盥洗、胸廓振動理療、體位吸痰相結合的呼吸道管理方法,能夠改善肺通氣、肺換氣,減少肺內(nèi)分流,從而改善氧合,利于心肺功能恢復,縮短呼吸機輔助通氣時間,減少肺部并發(fā)癥,降低死亡率。
[1]Castaneda AR,Jonas RA.Cardiac surgery of the neonate and infant[M].Philadelphia:W.B.Saunders,1994:187-202.
[2]閆軍,劉迎龍,吳清玉,等.三個月以內(nèi)嬰兒室間隔缺損的外科治療[J].中華小兒外科雜志,2002,23(5):407-409.
[3]趙詩萌,楊妮,蔡栩栩,等.6個月以下嬰兒先天性心臟病的術后管理[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07,17(20):2547-2549.
[4]徐志偉.小兒心臟手術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6:133.
[5]徐宏耀 .心臟外科監(jiān)護[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3:5.
[6]趙詩萌,單麗沈,薛辛東.仰俯臥位對新生兒肺炎患兒肺功能的影響[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04,6(3):180-183.
[7]姚文秀,薛辛東,富建華.呼吸機撤離后不同體位對新生兒氧合功能的影響[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08,10(4):121-124.
R472.3,R654.2
B
1002-6975(2012)18-1690-03
廣東省深圳市科技局項目(201103142)
潘曉蘭(1972-),女,湖南,本科,副主任護師,護士長,從事臨床護理及管理工作
2012-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