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亮
兒童的飲食問題,一直是兒童保健的常見問題。過去由于經濟因素和食物匱乏,著眼點多為單純營養(yǎng)攝入不足的問題;隨著時代的進步,生活條件的改善,兒童飲食問題可能更多的是行為問題。
IMFeD英文就是“我被喂養(yǎng)”,它是兒童行為問題診斷以及管理的縮寫。經過中國金星明、王慧珊教授等專家的指導,并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嬰保健中心(CDC)的支持下,結合國內臨床實踐經驗,開發(fā)出了更適用于中國的IMFed,希望能夠幫助廣大兒保醫(yī)生在兒童飲食行為的診斷和處理過程中,更好地和家長溝通。IMFeD兒童飲食行為干預計劃從2010-01起陸續(xù)推廣至全國?,F將本科應用IMFeD工具進行臨床評估的結果進行具體分析,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2011-09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蘇州醫(yī)院兒科應用IMFeD工具對蘇州市兩所幼兒園4~7歲幼兒存在的飲食行為問題進行家長問卷調查,均要求幼兒父母完成。共發(fā)放300份問卷,收回232份。
1.2 方法 IMFeD工具將兒童飲食行為問題調查分胃口差,對某種食物特別偏好,不良進食習慣,父母過度關心,害怕進食,潛在疾病狀態(tài)等六個部分,各部分都有具體多項評分內容,共計17項。幼兒父母根據IMFeD工具,在相應問卷上勾選與幼兒有關的選項,每增加一個選項加1分,全部沒有則記為0分。
2.1 IMFeD評分統(tǒng)計 見表1。
表1 IMFeD評分統(tǒng)計
從表1可以看出害怕進食及有潛在疾病狀態(tài)問題的尚屬少數。兒童行為問題多為其他4項內容。
2.2 回訪 使用IMFeD工具對兒童飲食行為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后,進行專題講座,具體指導,共搜集到72份回饋信息。對孩子飲食行為問題擔心的占88.9%(64/72);愿意按照指導進行飲食行為糾正,并希望以后有跟進的或更詳細的講座指導占68.1%(49/72);有27.8%(20/72)的家長認為有幫助,但不一定能解決問題;有4.2%(3/72)的家長認為聽不聽講座無所謂。
兒童飲食行為問題發(fā)生于各種年齡,但好發(fā)年齡為2~6歲[1]。所以本次調查對象選取蘇州市兩所幼兒園里的幼兒。評分為0分的,也就是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完全正常,無飲食行為方面問題的只有19.8%,大多數幼兒家長(80.2%)認為自己的孩子或多或少存在喂養(yǎng)問題。
胃口差:1~2分144例(62.1%),3~4分19例(8.2%)。家長多認為幼兒對食物沒興趣,并且很少有饑餓的表現;對游戲或與人交流卻很感興趣,到了用餐時間,經常想離開餐椅,或只吃幾口,就拒絕再吃??赡芘c幼兒年齡特點有關,應建議提供適合年齡的小份額食物;也可能與家長過高的期望值有關。
對某種食物特別偏好:1~2分110例(47.4%),3分14例(6.0%)。家長認為幼兒喜好吃很有限的幾種食物,不愿嘗試新食物。因為氣味、口味、外觀、質地等原因,拒絕很多食物。兒童飲食行為問題中通常以挑食、偏食等情況為多見,有關調查統(tǒng)計托幼機構中有挑食偏食現象的幼兒占31.0%[2]。
不良進食習慣:1~2分110例(49.6%),3~4分23例(9.9%)。家長經常喂食,拿著飯碗追逐進食;飯菜經常含在嘴里不下咽,堅決不多吃一口,且在進食過程中只顧看電視、玩玩具或講故事,而非進餐。
父母過度關心:1分102例(44.0%),2分8例(3.4%)。孩子有饑餓感,對食物也有興趣,但是家長認為孩子吃得不夠多,經常不能吃完家長所提供的飯菜。
兒童飲食行為問題的形成有其各種因素:遺傳因素、內部因素、消化道在生后逐漸發(fā)育成熟、人類對新的食物需要適應過程、口腔觸覺防御、環(huán)境因素等[1],還可能與家長過度的關注,或過高的期望值有關。但從各分項目來具體比較,則發(fā)現家長認為有嚴重飲食行為方面問題的尚屬少數。
兒童的飲食習慣不僅影響兒童的生長發(fā)育,而且與成年后的健康及多種疾病的發(fā)生密切相關[3]。對挑食偏食的兒童,目前較公認的方法是行為治療,而不是給予“開胃藥物”等治療[4]。合理科學的營養(yǎng)及良好的飲食習慣,對兒童正常的生長發(fā)育及預防成年后慢性疾病的發(fā)生意義重大。兒童營養(yǎng)知識雖不深奧但較復雜,家長會覺得很難掌握。調查表明,希望以后有跟進的或更詳細的講座指導的家長占68.1%(49/72)。兒童飲食行為問題的正確干預建立在正確的評估基礎上,本科結合調查問卷評分結果進行分析,對家長進行有目的的多次指導,讓家長認識到兒童飲食行為問題的重要性,以及怎樣來具體引導培養(yǎng)兒童良好飲食行為,全面補足均衡營養(yǎng),促進兒童健康全面的成長。
IMFeD工具除了調查問卷外,根據兒童飲食行為問題提供了相應的、方便的健康處方。(1)避免分散注意力:不建議玩具、書、電視機或者其他能分散注意力的東西在用正餐或者吃點心時出現。(2)保持中立態(tài)度:對寶寶自行進餐的技巧要表揚,但是對他/她吃的食物保持中立態(tài)度。不要拿食物作為禮物或者獎勵來安撫或者用來表達你的愛意。(3)促進食欲的喂養(yǎng)方法:在固定時間喂寶寶,正餐和點心之間隔開2~3h,在正餐和點心之間只提供水。(4)限制用餐時間:在20~30min內結束用餐,即使寶寶吃得很少或者根本沒吃。(5)提供適合年齡的食物:保持小份額的食物供給,允許寶寶有額外的要求。(6)鼓勵獨立進食,并允許與年齡相稱的狼藉。(7)減少不良行為:用餐時避免寶寶玩耍食物,以及花過多時間談話,教會寶寶坐在餐桌旁一直到“媽媽和爸爸吃飽”,對于不良行為給予一次警告(例如離開凳子,扔食物或者餐具),如果不良行為仍持續(xù),就采用暫時隔離法。(8)系統(tǒng)的介紹新食物。本研究表明,IMFeD工具操作方便,具有臨床指導意義,值得推廣。
[1]金星明.兒童飲食行為問題[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0,18(7):537-538.
[2]姚芳穎,鮑啟萌,李華萍,等.托幼機構兒童飲食行為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社區(qū)衛(wèi)生保健,2010,9(2):138,141.
[3]王芳,蔡文秀.180例兒童飲食行為調查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0,25(32):4741-4742.
[4]王孝林.行為治療矯正嬰幼兒偏食挑食的體會[J].中華現代兒科學雜志,2005,2(9):825-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