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伯進
【摘要】何為閱讀教學?“課程標準”中是這樣描述的:閱讀教學就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課堂教學三要素——學生,老師,文本,這個是眾所周知,這三者之間有著怎樣的聯(lián)系呢?老師引導著學生閱讀文本。老師通過這種方式,授業(yè)解惑,完成學校的教學任務,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老師必須樹立正確的閱讀教學理念,這樣才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升語文閱讀能力,提高學生對文字的運用能力,提升表達能力與溝通能力。但是,縱觀現(xiàn)在的閱讀教學,前景堪憂,課上老師是絕對的主宰,課堂成為老師展現(xiàn)自我的舞臺,教學過程過于單一、乏味,學生則扮演只是聆聽者的角色,被動的接受知識。為了改變目前的困境,本文對高中閱讀教學課堂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剖析,在繁多的教學方法中,糅合百家之長,總結出一些適應課堂教學的方式,優(yōu)化閱讀教學。
【關鍵詞】閱讀教學;語文素養(yǎng);表達能力;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一、認識閱讀對學生的重要作用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為了跟上時代的步伐,新課程標準對高中語文閱讀的要求有所提高,語文閱讀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了。《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說,閱讀就是收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通過閱讀教學,使學生學會讀書,學會理解;通過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培養(yǎng)學生收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能力,提高學生感受、理解、欣賞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和個人素質(zhì),使學生具備終身的能力。“閱讀教學的重點就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可以充分地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老師應該適時地引導學生,告訴他們怎么才可以提高自主學習的效率,而不是教師控制著場面,由自己代替學生完成閱讀實踐。改變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模式,老師要為學生營造一種民主的學習氛圍,認識到學生才是學習閱讀的主人,樹立“以學生為主”的觀念。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感悟”,“要讓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备形?、朗讀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從學生、教材的實際出發(fā),把指導學生理解課文和指導學生閱讀方法有機結合,是行之有效的。
二、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
我們語文教育的歷史是非常悠久的,自從孔子把學在官府,推廣為學在民間,平民教育便如火如荼地延續(xù)至今,千百年來沿襲下來的教學方式,過于傳統(tǒng)呆板,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了?!稁熣f》中說道:“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這句話把學生和老師之間的距離拉開了,有著不可逾越的鴻溝。
上了這么多年的學,學習的課文也是不勝枚舉了,要背誦的也不在少數(shù),筆記更是寫了一本又一本,有時候連自己都會被自己當時的認真所感動,但是這些都是很簡單的一些內(nèi)容,只要我們花時間就可以了,但是更強一點的能力,我們卻是沒有的,比如獨立閱讀與分析文章的能力。由于在高中的時候,老師不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很多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高中的教學過程的,在學校分配的教學任務的限制下,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一些老師都是爭分奪秒地填鴨式的把知識灌輸?shù)綄W生腦子里,在講述課文時,通常都是老師讀一遍,再把重要的地方,講解一下,一篇課文就教完了,學生幾乎沒有什么自己思考和閱讀的機會,使得學生對文章沒有一個完整的認知,對文章的主旨也是一知半解的。正是由于對閱讀能力鍛煉方面的忽視,很多學生的水平很難有大的提高。
三、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一)設置問題情境,培養(yǎng)自主閱讀能力
當我們讀一篇文章時,如果是毫無目的地閱讀,那么我們有時會感到茫然,而我們閱讀教學的目的最終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所以在閱讀是帶著問題去閱讀,一邊閱讀一邊思考,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閱讀思考的習慣,積極、努力地學習提高閱讀能力。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課前都應該讓學生進行預習,把文章讀一遍,讓學生對文章所敘述的內(nèi)容大致有個了解,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多讀幾遍,正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讀得多了,說不定就可以與作者心意相同,可以感受到作者寫這篇文章時的那分或悲或喜的情緒。很多的時候?qū)W生對于文章不夠理解,這并不是說明文章有多么的晦澀難懂,而是學生沒有靜下心來,細細地品味文章的意蘊。當學生對于通篇文章有了大體的把握后,我們就要讓學生對文章的重點部分進行精雕細琢地分析,細致到對于每一個字,每一句話在此處有什么獨特意味,以此達到對文章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思想有更進一步的了解掌握,把文章分析得細致入微,不差絲毫。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在講授一篇課文前,老師可以事先針對文章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在預習時思考,去理解文章的含義。學生通過這樣的情景設置,自己自主地去閱讀、思考、理解課文,閱讀能力會有很大的提高。
(二)善意鼓勵,培養(yǎng)學生質(zhì)疑的勇氣
不像數(shù)學、物理這些學科一般嚴謹細致,語文是一門主觀性很強的學科,除去一些基礎的知識,很多時候,語文問題的答案是五花八門的,而且只要是言之有理即可的,如果有學生向老師質(zhì)疑時,說明這個學生是的經(jīng)過認真地思考,對于這些樂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學生,老師要持著鼓勵的態(tài)度??鬃釉弧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說明我們在學習閱讀的過程中必須要不斷進行思考,對于不懂的知識點要善于提問,勇于質(zhì)疑也是一種能力。有的時候,學生由于某些原因,對文章的理解有誤,但是他自己是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的,當他發(fā)現(xiàn)別人的想法和他的有異時,他就大膽地對別人的思想提出了質(zhì)疑。這個時候我們不能批評他,要對他積極的思考,勇敢的質(zhì)疑進行表揚,還要鼓勵他以后還要保持這樣的學習熱情,然后再來糾正他的思想誤差。高中階段,學生的心智日趨成熟,但是還是沒有完全擺脫稚氣,很多時候年少的孩子認為自己的思想是很成熟的,而且他們在這個階段的自尊心特別的強,所以我們必須要顧及學生的感受,當他們的思想出錯時,要及時地糾正,但是口氣要委婉,而且還要積極鼓勵他們不斷思考,要勇于推翻老師的觀點,老師講的有時候也是會有誤差的,要有質(zhì)疑的勇氣。
四、結語
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我們作為語文教育工作者應該承擔起自己肩負的責任,重視閱讀教學,積極改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以學生為主,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積極探索有利于提高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方法,讓學生養(yǎng)成閱讀的良好習慣,鍛煉他們的閱讀能力和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為打造全面發(fā)展的人才打基礎,培養(yǎng)出有用之才。
(責任編輯:龍大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