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九程
(武漢軟件工程職業(yè)學院 湖北 武漢 430205)
高職英語課堂幽默策略與使用原則研究*
王九程
(武漢軟件工程職業(yè)學院 湖北 武漢 430205)
幽默在高職英語教學中于學生、課堂、教師三者皆有利。高職英語課堂幽默策略分為觀念和認識、使用策略兩大類。高職英語課堂幽默應遵循適度原則、語言原則、品位原則、平等原則、更新原則等。
高職;英語課堂;幽默策略;使用原則
“幽默”一詞在我國最早出現在屈原的《九章·懷沙》:“煦兮杳杳,孔靜幽默。”此處的幽默意為“幽靜無聲”。然而,今日所用“幽默”一詞是林語堂先生為音譯英文單詞“humor”所造,與古漢語的“幽默”一詞毫無關系?!睹绹鴤鹘y(tǒng)詞典》將“humor”定義為 “The quality that makes something laughable or amusing”(使某事物可笑或者有趣的屬性)及“That which is intended to induce laughter or amusement”(故意逗笑或使人感興趣的東西)?!掇o?!方忉尀椋骸巴ㄟ^影射、諷喻、雙關等修辭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乖訛和不通情況之處。”雖然中英文化中關于幽默的定義在文字上有差異,但對幽默的本質認識是一致的,即“有趣”、“有笑(聲)”。
英語課堂幽默是指在英語課堂中用于教學需要并產生預期效果(如詼諧、滑稽、風趣)的言語或行為,也指在教學過程中導致詼諧、滑稽、風趣的言語或行為。前者是精心準備,有意而為;后者是意外邂逅,無意而得。英語課堂幽默在高職英語教學中作用主要有三:
學生學習的催化劑 高職生在經過高中學、練、考的頻繁“轟炸”后,對英語知識點的講授已形成疲勞的接收模式,加之英語詞匯偏少,語法基礎較差,學生學習興趣不高。而在英語教學中,適時呈現的課堂幽默往往能有效吸引學生的關注力,滿足他們追求快樂、享受快樂的心理。另外,幽默效果的產生與聽眾的理解直接相關,而理解幽默與幽默的文化背景、語言用詞、語法規(guī)則等相關。因此,學生欣賞幽默也是一個理解、學習語言文化的智力活動。Ronnie O'Sullivan(羅尼·奧薩里溫)認為幽默的使用可以增進學習者對語言形式的注意和了解。
課堂活化的興奮劑 高職生對英語學習普遍有畏難情緒,課堂氛圍往往是“嚴肅”有余、“活潑”不足。另外,如果相當一部分學生疲勞上課或下午上課打盹兒等原因,會使課堂沉悶。此時,適時呈現課堂幽默可一定程度“驅趕”不利的氛圍,有利于學生語言習得,營造師生相互溝通的和諧氣氛。
教師發(fā)展的助推劑 美國著名教育家保羅韋地博士花了40年時間,收集9萬名學生所寫的信,概括出作為一個好教師的人格魅力的12個方面,其中一條就是有“幽默感”。作家老舍指出:“幽默則需有思想性和藝術性”。英語教師在教學中運用幽默也是教師良好品質的表現,教師不僅要有較好的心理學和教育學方面的知識,還必須具有一種富有感染力的性格。由此可見,“幽默感”是英語教師高素質的表現。
高職英語課堂幽默策略是指在高職英語教學活動中,為實現或產生如詼諧、風趣、滑稽等效果,教師采取的一系列教學言行及指導言行的思想認識。高職英語課堂幽默策略分為兩大類:觀念和認識,使用策略。如表1所示。
觀念和認識 觀念和認識是指導或影響幽默策略使用的思想認識。觀念和認識包括幽默認同、計劃安排、自我監(jiān)控、自我評估。(1)幽默認同。幽默認同指英語教師在思想上認同課堂幽默對學生、課堂和教師自身有用有益,愿意在課堂上運用幽默。如果教師不能認同幽默的功效或認為本人不會也不能在課堂上運用幽默,即便知道所有的幽默策略,那它們的作用也會為零。(2)計劃安排。幽默可以是智慧的“神來之筆”,即無準備之作。但作為輔助教學的幽默策略,必須是有計劃、有準備。只有有意識而為,幽默于教學的正面作用才能得以凸顯。(3)自我監(jiān)控。教師在運用幽默時,應監(jiān)控課堂氣氛和學生反應,如果“幽默很冷”或出現其他意外,應及時調整,避免尷尬。(4)自我評估。教師在課堂運用幽默后,應在思想上總結成敗,從而加強對課堂、對學生的了解,便于日后自己對幽默的掌握。最好能通過教學日志、教案等記錄心得,從而推動教師自我發(fā)展。
表1 高職英語課堂幽默策略表
使用策略 使用策略是在教學實踐中采用的具體幽默策略。(1)收集整理。有意培養(yǎng)幽默感的教師往往會留心所見所聞得來的幽默素材,尤其是與英語教學有關聯(lián)的,并將其整理為文字、電子文檔、圖片等,以備不時之需。(2)對接嚙合。英語課堂幽默如果只為幽默而幽默,那么其詮釋知識信息、啟迪思維思考的功能就會喪失。英語課堂幽默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其教學針對性,即幽默與課堂教學內容是有關聯(lián)性的。許多英語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通過幽默教語法、詞匯、翻譯、作文、口語、聽力等。他們幽默教學獲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所用的幽默與所教的語言點能有效對接,使學生茅塞頓開,印象深刻。例如,在講授cook(v.烹調,煮)一詞時,教師問學生“Would you like to be a cooker?”學生根據詞形,以為cooker意思是廚師,回答:“Yes,I would like to be”。教師則接:“But I want to be a cook”。學生迷惑,教師趁機解釋cooker是指炊具、廚灶,而cook也可做名詞,意為廚師。學生釋然一笑。(3)舉一反三。對接嚙合策略的特點是幽默與知識點形成點對點的關系,而舉一反三策略則形成點對面的關系。例如,在所舉上例中,教師隨后板書單詞typewriter,學生很容易理解為“打字員”,其實該詞意為“打字機”?!按蜃謫T”一詞為“typist”。教師隨后總結:英語是形合語言,可以“望形猜義”,但該規(guī)律并非屢用屢中。這樣,教師幽默地呈現4個單詞,高效地向學生詮釋了英語中的這一語言現象。(4)多維呈現。除言語幽默外,課堂幽默的形式還包括非言語幽默。非言語幽默可細分為動作幽默、表情幽默以及板書幽默等。幽默呈現的媒介包括文字資料、電子文檔、電影片斷、音樂、漫畫等。采用多種形式和媒介呈現幽默能增強幽默效果。(5)及時呈現。教學中總會有意外情況發(fā)生,如遇冷場、尷尬、沉悶、緊張時,教師可急中生“默”或調出事先準備好的幽默素材,以擺脫窘境或轉換氣氛。(6)中英語言文化對比。在英語學習中高職生不可能完全擺脫漢語文化和語言的影響,在聽、說、讀、寫、譯等環(huán)節(jié),都有可能有意識或無意識地用漢語思維審視英語語言。教師舉出此類中具有幽默味道的例子,可使學生明白中西語言文化的共同處和差異點,在笑聲中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7)幽默驅動。幽默驅動是指教師向學生下達任務,要求所完成的作品或任務中包含幽默因子。例如,教師在講授一篇關于古玩的課文前,將學生分成三個小組,以action(拍賣)為主題,要求他們用英語表演sitcom(情景?。?,并規(guī)定表演評判的標準之一是有趣、滑稽、搞笑。結果學生是各顯神通,笑料不停,全場笑聲不斷。幽默驅動的意義在于極大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他們由“被幽默”狀態(tài)向“show幽默”轉變,并在“show幽默”過程中團結協(xié)作、學做一體、釋放潛能。(8)彌補。課堂幽默有時會以教師本人或學生為對象展開,由于幽默的對象在現場,大家比較了解,幽默的即時性效果較好。但由于教師掌握的分寸或作為對象的學生本人性格、理解等方面的原因,幽默可能會對作為對象的學生造成心理上的傷害。因此,在察覺后,教師應在課堂或課后通過道歉等方式進行彌補。
適度原則 適度原則首先是指課堂幽默是“調味劑”,不是“主食”,耗時不應過長,不宜頻繁出現;其次,教師呈現幽默的方式應與幽默的內容、特點相吻合。
語言原則 以閱讀方式呈現的幽默,文字內容應是英文,可用中文口頭解釋以加強學生理解;以口頭方式呈現的幽默,要中英結合。語言原則的尺度是學生能享受快樂,更能增長知識和智慧。
品位原則 高職英語課堂幽默是在大學育人氛圍中進行的,應有其品位。幽默內容應有知識性或思想性,不應為了博得一笑,內容不分庸俗齊上陣。幽默的品位也反映教師的品位。
平等原則 幽默的傳統(tǒng)理論之一優(yōu)越/蔑視論認為:“幽默是人們對相對無能者表現出來的惡意”(柏拉圖),或“對遜于一般人的人們的模仿”(亞里士多德)。一些教師運用幽默時,在潛意識里認為教師優(yōu)于學生,社會某個群體優(yōu)于其他群體等,結果幽默成為嘲弄學生或某個社會群體的工具,沒有表現出現代大學所應具有的平等意識。
更新原則 同一幽默不宜在同一個班反復使用;同樣,同一幽默也不宜反復使用多年。幽默在內容上也應與時俱進,反應社會和語言的新進展和新變化,抓住學生所關心的時事與流行文化,能更好地吸引學生注意力。
高職英語課堂不應只為幽默而“幽默”,幽默教學可融入任務驅動教學法、角色表演等教學方法或教學活動中去,亦可考慮將課堂幽默融入高職英語課程的“教學做”一體化中去,使學生在“教中樂、學中樂、做中樂”。高職英語課堂幽默是高職教師搞好教學的有效輔助手段之一,課堂幽默策略及其效果評估值得繼續(xù)深入研究。
[1]操明寶.幽默在中學英語課堂中的應用[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7.
[2]郭麗.幽默在英語課堂中的定位[J].語文學刊,2009,(5):172-174.
[3]苗旸.幽默與沉默—大學英語課堂淺析[J].考試周刊,2009,(43):105-106.
[4]褚丹榮.教學幽默提高了教學藝術的娛樂性[J].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2001,(6):22.
[5]蔡輝,尹星.西方幽默理論研究綜述[J].外語研究,2005,(1):5-8.
王九程(1974—),男,湖北通城人,碩士,武漢軟件工程職業(yè)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高職英語教學及高職教育。
*本文系武漢市屬高校2009年科研立項課題《以促進學生職業(yè)發(fā)展為導向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課題編號:2009150,課程主持人:王九程)的研究成果
G712
A
1672-5727(2012)01-01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