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娜
中層干部是校長的左膀右臂,在學校事務中充當著重要的角色——“粘合劑”,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是校長和普通教師之間的橋梁。一所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校中層干部的工作情況。所以校長必須善待學校的中層干部,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切實打造成一支有活力的干部隊伍,讓其更好地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貢獻自己的力量。
校長要關心部屬,了解他們的疾苦。一般情況下,校長在與中層干部的交流與接觸中談的都是工作,很少考慮他們的個人想法和感受。中層干部的工作很辛苦、壓力非常大,他們不僅要參與學校決策的制訂,還要具體組織教師執(zhí)行學校決策,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才能做好工作,更多的時候還會遭到教師的白眼和領導的訓斥。所以,他們比普通教師更容易產生心理問題。他們渴望得到領導的認可,他們內心的困苦需要傾訴,而這些卻總是被我們的校長所忽視。校長應該對他們多一些關心和愛護,每次在與他們談工作之前,校長都應該多留意一下他們需要關心的方面,交談開始后校長不妨就此跟他們“閑聊”一陣,問候一下,然后再進入商量工作的狀態(tài),這樣他們就會感受到領導的關懷、集體的溫暖,也必然會激起他們高漲的工作熱情,積極愉快地投入到隨后的教育教學任務中。
校長要搭建舞臺,給中層干部表現(xiàn)才能的機會。實踐中,大多數(shù)校長都有強烈的控制欲和表現(xiàn)欲。一方面,他們總是希望中層干部多作貢獻,而另一方面,卻對中層干部缺少必要的信任。學校管理校長凡事都親歷親為,這樣容易產生一系列消極后果:中層干部容易對工作失去必要的責任感和自信心;中層干部威信掃地、無所適從、熱情盡失。怎樣才能將中層干部的能力和主動性發(fā)揮出來?這就要求校長必須轉變自己的觀念,當好“導演”或“調度員”,通過多種活動和多種途徑,巧妙展示中層干部的特點,樹立中層干部的形象,使教師從內心對他們產生敬佩之情。這樣中層干部就能盡快地進入角色,充分發(fā)揮自己的長處,積極為學校服務。
校長要勇于負責,正確面對挫折。校長必須對整個學校的工作負總責,中層干部要對分管的部門工作負責,這是由他們所處的工作崗位所決定的。在學校管理過程中,盡管每個領導都在盡職盡責,但還是會出現(xiàn)一些意想不到的疏漏。當中層干部在工作中出現(xiàn)失誤時,校長切忌過多責備他們,要適當寬容,主動承擔起導航不力、跟蹤失察之責。例如歷史上諸葛亮就曾有這樣的例子:街亭因馬謖的浮躁落入司馬懿之手,固然錯在馬謖,但諸葛亮的用人失當之責是推卸不掉的,諸葛亮也沒有推卸,主動上表自貶三級,表現(xiàn)出深深的懊悔,并在《與群下教》中誠懇地號召下屬“勤攻吾之缺”——結果,他贏得了皇帝的信任和支持,贏得了同僚的欽佩與合作,也贏得了下屬的敬服與效命。同樣的道理,校長在下屬的失誤面前主動負責,不僅可以顯示其寬容大度的氣量,而且還會使中層干部產生安全感、歸屬感,有利于他們更好地開展工作。但這里的寬容絕不是簡單的縱容,更不是姑息、遷就其錯誤,而是要在認真分析失誤原因的基礎之上,指導中層干部采取及時有效的補救措施。
當然,校長善待中層干部也要做到該嚴肅時嚴肅,該嚴格時嚴格,該批評時批評,通過各種手段巧妙地干預中層干部的生活和工作,進而把他們團結在自己周圍,凝聚成一個堅強有力的領導集體,同心協(xié)力地實施有效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