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龍 浙江大學語言與認知研究中心
預設,也叫“前提”、“先設”,最初是由德國哲學家弗雷格(Frege)于1892年提出。之后,預設開始受到人們的關注。然而,人們關于預設的認識一直充滿著爭議。首先受到傳統(tǒng)西方哲學中客觀主義影響,語言是對客觀現(xiàn)實映像反映,追求在表達上與客觀現(xiàn)實的一直性。人們首先關注預設的客觀真實性,集中從邏輯語義方面分析預設。隨著客觀主義中經(jīng)驗論派別發(fā)展,英國分析哲學強調研究日常語言使用,并因此發(fā)展了語用預設研究。之前對預設研究集中在語義和語用兩個層面,而忽視了其認知特性及其認知來源。預設是一種基于人類與外界互動形成的理想認知模型上的缺省信息。人類通過形成獨特或相似的理想認知模型進行語言交流,在交流過程中,預設信息生成隱含于語言層面上。人類再通過理想認知模型對語言層面進行缺省推理,達至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