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 李春靜 楊鵬
(解放軍第210醫(yī)院403臨床部,100021)
氟伐他汀對老年冠心病病人調(diào)脂作用的觀察
王青 李春靜 楊鵬
(解放軍第210醫(yī)院403臨床部,100021)
目的 觀察氟伐他汀對老年冠心病病人血脂的調(diào)節(jié)作用。方法 將100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癥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觀察組使用氟伐他汀,對照組不使用氟伐他汀,只用低脂飲食等綜合治療,觀察治療前后兩組病人血脂變化情況。結(jié)果 治療組治療后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有明顯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雖TC、TG、LDL-C有所降低,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與對照組相比,在降低TC、TG、LDL-C方面作用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對于老年冠心病病人,氟伐他汀的調(diào)脂作用效果較好。
氟伐他汀;冠心??;高脂血癥;老年人;血脂
大量研究已經(jīng)證實,高膽固醇血癥是血脂異常致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首要因素[1],循證醫(yī)學結(jié)果表明,他汀療法通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可預防心血管(CV)事件以及延緩冠狀動脈粥樣硬化(AS)進展。對于心腦血管病的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具有積極的作用。2009-09—2011-09,我們使用氟伐他汀治療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癥患者100例,療效滿意。
1.1 對象 按照中華醫(yī)學會《血脂異常防治建議》中二級預防治療標準,將100例病人隨機分為觀察組50例,男38例,女12例,平均年齡(70.6±4.6)歲;對照組50例,男34例,女16例,平均年齡(71.2±3.8)歲。兩組年齡、性別、服藥前血脂水平差異不顯著,具有可比性。入選病例不包括高血壓病、糖尿病、嚴重肝腎疾病及甲狀腺疾病。
1.2 方法 兩組病例均在治療前后8周測定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 (TG)、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兩組病例常規(guī)治療相同,其中觀察組服用氟伐他汀(商品名:來適可,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40 mg,1次/d,治療8周;對照組不服用氟伐他汀。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參數(shù)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氟伐他汀對血脂水平的影響:治療組治療后TC、TG、LDL-C有明顯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雖TC、TG、LDL-C有所降低,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與對照組相比,調(diào)脂作用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在降低TC、TG、LDL-C方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2組治療前后血脂的變化(±s,mmol/L)
表1 2組治療前后血脂的變化(±s,mmol/L)
注:治療組治療前后相比,※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P<0.05
組別 n TC TG HDL-C LDL-C治療組 治療前 50 6.35±0.62 1.90±0.36 1.40±0.18 4.12±1.86治療后 50 5.10±0.58 1.48±0.32 1.60±0.21 3.26±1.10※△對照組 治療前 50 6.26±0.52 1.86±0.38 1.38±0.16 4.18±1.80治療后 50 6.01±0.68 1.60±0.28 1.46±0.22 4.08±1.62
冠心病是由冠狀動脈內(nèi)形成的粥樣硬化斑塊導致管腔狹窄、閉塞或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后阻塞管腔,使冠狀動脈供血與心肌需求之間不平衡所致的心肌缺血性改變[2]。臨床上常見于急性冠脈綜合征,其病理基礎(chǔ)為冠狀動脈內(nèi)粥樣斑塊破裂(或糜爛)出血血栓阻塞冠狀動脈血流。冠心病發(fā)病的主要危險因素有高膽固醇血癥、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吸煙、年齡等,其中低密度脂蛋白(LDL)是AS的啟動因子,尤其LDL-C升高和HDL-C降低,是高血壓、冠心病和腦卒中的重要危險因素[3]。流行病學顯示,隨著膽固醇的長期增高,冠心病事件的發(fā)生率增加,而及時有效地降低膽固醇,可減輕動脈粥樣硬化,減少冠心病事件的發(fā)生。許多大規(guī)模臨床隨機試驗均證實,他汀類藥物能減少心血管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非致命性腦卒中、心力衰竭等AS的各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病率。
他汀類藥物是肝臟膽固醇合成限速酶3-羥基-3甲基戊二酰輔酶A(HMG-CoA)還原酶抑制劑。氟伐他汀是第三代他汀類調(diào)脂藥[2],氟伐他汀可降低膽固醇、減輕動脈粥樣硬化、減少心血管事件,其可能的作用機制包括:①通過競爭性抑制HMG-CoA還原酶,將HMG-CoA轉(zhuǎn)化為3-甲基-3,5-二羥戊酸,抑制內(nèi)源性膽固醇的合成,降低肝細胞內(nèi)膽固醇的含量,刺激LDL受體的合成,提高LDL微粒的攝取,降低血漿總膽固醇濃度。刺激肝細胞表面LDL受體表達增加,促進LDL和LDL前體從循環(huán)中清除,從而降低血漿中的LDL水平,減輕動脈粥樣硬化。②可改善血管內(nèi)皮功能。③能減少平滑肌細胞的增生,減少由氧化型LDL誘導的巨噬細胞增生,促進巨噬細胞從損傷部位的排出等,從而維持粥樣斑塊的穩(wěn)定。他汀治療不僅能減少心腦血管事件,而且也能減輕或控制血管內(nèi)皮的炎癥反應。
氟伐他汀除了具有調(diào)脂作用外,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還有其他保護,即“多效作用”:①穩(wěn)定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縮小斑塊內(nèi)脂核,抑制巨噬細胞的金屬蛋白酶,并降低巨噬細胞的活性,減少斑塊表面張力,使斑塊表面的纖維帽穩(wěn)定,防止纖維帽破裂。②對于急性冠脈綜合征急性期,不穩(wěn)定斑塊是急性冠脈綜合征發(fā)生的主要危險因素,高血脂、脂質(zhì)過氧化、炎癥過程均參與了不穩(wěn)定斑塊的形成,導致斑塊破裂。他汀藥物通過抗氧化、抗炎癥作用,可減少氧化LDL形成,減輕炎癥反應,使血清C-反應蛋白(CRP)濃度降低,達到使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wěn)定的作用。③改善血管內(nèi)皮細胞氧化亞氮合成酶活性,使血管擴張。④由于羥基甲戊酸是膽固醇合成過程的中間代謝產(chǎn)物,又是合成DNA和細胞增殖不可缺少的物質(zhì),他汀藥物可通過抑制羥基甲戊酸的途徑起到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的作用,從而可防止冠心病介入治療后的血管再狹窄。⑤可使纖維蛋白溶血酶原激活劑抑制因子PAD濃度下降,對抗血小板聚集,同時還可降低血小板和白細胞對內(nèi)皮細胞的黏附性,對內(nèi)皮細胞有保護作用[4-5]。
綜上所述,氟伐他汀對治療動脈粥樣硬化、心腦血管病及其一期、二期預防具有重要作用。
[1]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制訂聯(lián)合委員會.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 (5):390-413.
[2]張?zhí)N.64層螺旋CT冠狀動脈成像在冠心病中的應用[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1,13(9):863-864.
[3]Selwyn AP.Antiatherosclerotic effectsof statins:LDL versus non-LDL effects[J].Curr Atheroscler Rep,2007,9(4):281-285.
[4]劉科衛(wèi),李曉燕,韓淑芳,等.阿托伐他汀調(diào)節(jié)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外周血輔助性T細胞亞群失衡的研究[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0,12(2):120-122.
[5]Li X,Liu C,Cui J,et al.Effects of pravastatin on the function of dendritic cell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J].Basic Clin Pharmacol Toxicol,2009,104(2):101-106.
1005-619X(2012)08-0737-02
2012-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