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紅 (廣西醫(y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yī)院心血管內(nèi)科,廣西 柳州 545005)
冠心病介入治療的經(jīng)典途徑是通過股動脈穿刺,其穿刺技術易掌握且成功率高,但是其引起的局部并發(fā)癥較多〔1〕。近年來,橈動脈穿刺介入治療以其疼痛小、易止血、并發(fā)癥少、住院時間短等優(yōu)點〔2〕,逐漸在臨床得以推廣。我院近幾年來對老年冠心病患者分別給予經(jīng)橈動脈及股動脈途徑穿刺行介入治療,對比研究不同介入途徑介入治療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臨床療效。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9例,其中男59例,女30例;年齡60~75〔平均(65.3±1.5)〕歲;伴高血壓82例,糖尿病49例。所有患者的橈動脈搏動良好,無橈動脈變異或嚴重迂曲現(xiàn)象,且Allen試驗均為陽性。將患者按入院的序號分為橈動脈組44例和股動脈組45例。兩組年齡、性別、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手術前均口服300 mg氯吡格雷、300 mg阿司匹林。手術后均予氯吡格雷75 mg/d、阿司匹林100 mg/d口服。(1)橈動脈組患者經(jīng)橈動脈穿刺介入治療?;颊哂疑现竞螅熘蓖庹?,置于臂托上。以1%利多卡因進行局麻,于腕橫紋的近心端(1~2 cm)處橈動脈搏動最強處以seldinger法進行穿刺。成功后將穿刺針置入橈動脈鞘管(6F),緩慢推入2 500 U肝素、200 μg硝酸甘油。使用多動能管(5F)行冠狀動脈造影,對于冠狀動脈開口異?;蚴侵鲃用}擴張的患者如不成功可換用同型號的造影導管完成。根據(jù)具體的造影結(jié)果選擇相應的6F指引導管。一般情況下左冠狀動脈選取EBU6F3.5或XB6F3.5指引導管,右冠狀動脈選取6FJR指引導管。手術完成后立即拔出動脈鞘管,對于穿刺部位采用橈動脈止血帶壓迫止血,同時觀察患者有無發(fā)麻或疼痛感、皮膚顏色的變化。術后注意減壓,1~2 h減壓一次,待6 h后無出血癥狀可撤掉止血器。如穿刺失敗需改為股動脈穿刺。(2)股動脈組患者經(jīng)股動脈穿刺介入治療。局麻后,選取股動脈搏動處(右側(cè)股橫紋下2 cm)以18G穿刺針按seldinger法進行穿刺。成功后將穿刺針置入橈動脈鞘管(6F),緩慢推入2 500 U肝素、200 μg硝酸甘油。左冠狀動脈選取6FJL4.0,右冠狀動脈選取JR4.0。介入治療方法同橈動脈組。手術完成后立即拔出動脈鞘管,對穿刺部位進行血管縫合或壓迫止血,以彈力繃帶加壓包扎,并以沙袋壓迫6 h,且臥床24 h。
1.3 觀察指標 (1)記錄患者的手術情況。手術成功:靶血管的病變殘余狹窄<10%;不成功:改變穿刺部位。(2)觀察術中的穿刺用時,X線曝光時間,造影劑用量,手術用時。(3)觀察術后穿刺部位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數(shù)據(jù)資料以表示,計數(shù)資料應用χ2檢驗,計量資料應用t檢驗。
2.1 兩組手術成功率比較 橈動脈組44例患者的治療成功率93.18%(41/44),3例手術失敗(穿刺失敗2例,導引管支撐力不足失敗1例,橈動脈痙攣3例)改為股動脈穿刺后成功;股動脈組的治療成功率為97.78%(44/45),兩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2.2 兩組術中情況比較 兩組的X線曝光時間及造影劑用量無顯著性差異(P>0.05)。但橈動脈組的穿刺時間明顯長于股動脈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
表1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
組別 n 穿刺時間(min)X線曝光時間(min)造影劑用量(ml)手術用時(min)44 8.6±1.7 12.2±5.1 160.0±19.8 49.1±10.9股動脈組 45 4.5±1.5 11.4±5.8 171.2±19.2 46.0±11.8 t值 7.32 0.00 0.01 0.00 P值橈動脈組0.00 0.32 0.52 0.22
2.3 兩組穿刺部位并發(fā)癥比較 橈動脈組動脈痙攣發(fā)生率〔6.82%(3例)〕顯著高于股動脈組(0例)(P<0.05),但股動脈組的局部血腫〔5例(11.11%)〕、迷走神經(jīng)反射〔3例(6.67%)〕、假性動脈瘤〔4例(8.89%)〕發(fā)生率顯著高于橈動脈組(0例)(P<0.05)。
股動脈穿刺介入治療是冠心病介入治療的經(jīng)典方法,穿刺技術易掌握且成功率高,但是其引起的局部并發(fā)癥較多,如假性動脈瘤、迷走神經(jīng)反射、穿刺部位血腫等。手術患者需24 h臥床且對右下肢制動,對于老年患者來說易出現(xiàn)腰背部不適、腹脹、便秘、排尿困難等不適感,易引起患者煩躁不安,因此選取一種更為舒適的介入治療途徑成為臨床的焦點問題。近年來,橈動脈穿刺介入治療逐漸在臨床得以推廣,術后易止血,且不影響患者活動,能夠有效減輕患者的疼痛。
本研究表明,經(jīng)橈動脈穿刺不會額外增加輻射劑量,同時經(jīng)橈動脈穿刺使用5F多功能的造影導管即可完成左、右冠狀動脈的造影,較股動脈穿刺減少了導管的操作次數(shù)及時間,為患者節(jié)約了醫(yī)療費用。橈動脈的體位較淺,且無血管神經(jīng)的伴行,因此術后易于壓迫止血,從而降低了穿刺部位局部血腫、出血及假性動脈瘤等的發(fā)生率〔3~5〕。本研究顯示,股動脈穿刺組的局部血腫、迷走神經(jīng)反射、假性動脈瘤發(fā)生率顯著高于橈動脈穿刺組。同時由于止血有效迅速,術后不影響下床活動,減少了由于長時間臥床帶來的不適感及深靜脈血栓的形成〔6〕。本研究顯示兩種途徑介入治療的治療成功率無顯著性差異,可見,經(jīng)橈動脈穿刺可以作為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的一種有效的備選途徑。
股動脈穿刺技術易掌握,而由于橈動脈管腔細小,因此橈動脈穿刺的技術難度較大,需手術人員積累一定的經(jīng)驗后才能夠熟練地操作。因老年患者經(jīng)橈動脈穿刺時易出現(xiàn)血管痙攣,因此應注意術前麻醉充分,切口足夠大,穿刺準確,操作輕柔。
1 郝守艷,鄭 楊.冠心病介入術后患者并發(fā)股動脈假性動脈瘤的好發(fā)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8):1453-4.
2 閆振嫻,周玉杰,趙迎新,等.應用血管內(nèi)超聲探討經(jīng)橈動脈介入術對橈動脈結(jié)構和功能的影響〔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10;26(12):894-7.
3 鐘繼明,李 浪,陸永光,等.經(jīng)橈動脈冠心病介入診療中橈動脈痙攣的發(fā)生及其預測因素〔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1;20(4):265-8.
4 胡少東,郝恒劍,許 驥,等.老年冠心病患者不同介入途徑行介入治療的對比〔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13):2557-9.
5 武文娟.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介入術后常見并發(fā)癥的分析及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23):23-4.
6 劉圣文,喬樹賓,徐 波,等.經(jīng)橈動脈介入治療冠心病的住院期間療效和主要不良心臟事件的預測因素〔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1;39(3):2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