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軍,王宗喜,郭 輝,易光明
(長江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湖北 荊州 434000)
檢測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在萎縮性胃炎中的診斷價值
熊 軍,王宗喜*,郭 輝,易光明
(長江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湖北 荊州 434000)
*通訊作者
一些歐洲和日本研究者提出用血清胃蛋白酶原(PG)檢測作為萎縮性胃炎及胃癌的篩查實驗[1],在國內(nèi)的報道較少,本研究通過測定正常人及萎縮性胃炎患者胃蛋白酶原水平與PG1/PG11(PGR)值,旨在探討其在萎縮性胃炎中的臨床診斷意義。
1.1 對象為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因“上消化道癥狀”行胃鏡檢查并自愿接受PG檢查的患者共98例。入選標準:1個月內(nèi)未服用抑酸藥,1周內(nèi)未用黏膜保護劑,無消化性潰瘍、胃腫瘤、及慢性肝病等。需經(jīng)組織病理學檢查證實,依據(jù)全國慢性胃炎研討會共識意見的診斷標準診斷[2],分為兩組:①對照組42例,胃鏡檢查未見明顯異常,病理檢查示輕微炎癥或無明顯炎癥,男26例,女16例,年齡(53.6±14.1)歲;②萎縮性胃炎組56例,男32例,女24例,年齡為(50.7±18.3)歲。
1.2 方法受檢者于清晨空腹采集靜脈血,分離血清,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PGⅠ、PGⅡ。在全自動酶標儀上進行。按試劑盒說明書操作。PGR=PGⅠ/PGⅡ。
1.3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見表1。
表1 兩組血清PGⅠ、PGR、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血清PGⅠ、PGR、水平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shù) PGⅠ(μg/L)PGR萎縮性胃炎組 56 82.5±28.3* 3.57±2.02*42 137.3±47.1 9.05±4.19對照組
PG是胃黏膜主細胞分泌的一種胃蛋白酶的前體,在胃內(nèi)鹽酸或已活化的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轉(zhuǎn)變?yōu)榫哂谢钚缘奈傅鞍酌???煞譃镻GⅠ和PGⅡ兩種,PGⅠ主要存在于胃體,PGⅡ除胃體外,也見于賁門,胃竇、十二指腸等部位。大部分PG進入胃腔,約有1%透過胃黏膜毛細血管進入血液,胃液和血液PG水平與活組織病理變化結(jié)果常一致[3]。當胃黏膜伴有萎縮時胃體腺、胃底腺數(shù)量減少或被幽門腺所取代,主細胞數(shù)量減少,胃黏膜分泌功能受損,PGⅠ水平下降;而PGⅡ水平由于分泌PGⅡ的細胞分布較廣以及幽門腺化生等因素保持穩(wěn)定甚至有輕度增加,導致PGR降低。因此血清PGⅠ水平和PGR降低可反映胃黏膜萎縮從幽門側(cè)向胃體、胃底進展的情況[4]。本研究顯示,觀察組血清PGⅠ、PGR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檢測血清PGⅠ、PGR水平能反映胃黏膜的萎縮情況,由于此實驗操作簡單、經(jīng)濟、無痛苦,可作為診斷萎縮性胃炎的篩查實驗,值得推廣。
[1]何玉善,李 娜,劉思德,等.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含量用于篩查慢性萎縮性胃炎的參考值[J].現(xiàn)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0914(1):17.
[2]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全國慢性胃炎研討會共識意見[J].中華消化雜志,2000,20:197.
[3]田 龍,魏曉平.血清胃蛋白酶原測定對胃腸疾病診斷的意義[J].內(nèi)科,2007,2(2):241.
[4]何寶國,徐 紅,王立強.乳膠增強免疫比濁法測定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在胃癌篩查中的價值研究[J].中國內(nèi)鏡雜志,2009,15(2):135.
1007-4287(2012)10-1844-01
201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