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艷輝,滕春燕,張新剛,肖 霞,鄧 沫,曲成剛,張桂榮*
(1.吉林大學第二醫(yī)院 檢驗科 長春 130041;2.吉林大學白求恩醫(yī)學院 生物化學教研室 長春130021;3.吉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長春 130062)
缺血性心肌病和高血壓病血漿BNP檢測的臨床意義初探
于艷輝1,滕春燕1,張新剛3,肖 霞1,鄧 沫1,曲成剛2,張桂榮2*
(1.吉林大學第二醫(yī)院 檢驗科 長春 130041;2.吉林大學白求恩醫(yī)學院 生物化學教研室 長春130021;3.吉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長春 130062)
*通訊作者
缺血性心肌?。↖schemic cardiomyopathy,IHD)和高血壓?。℉ypertension,EH)是復雜性狀疾病,為常見心血管疾病。血漿中B型尿鈉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由心室分泌的一種含有32個氨基酸的多肽類神經(jīng)激素,具有排鈉、利尿、擴血管、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RAAS)并起到調(diào)節(jié)血壓的作用[1]。當心功能不全時,心臟前、后負荷增加致使心室感受壓力增大而釋放BNP增加,故血漿BNP水平是反映左室舒張壓或左室收縮不良的指標。本研究在于探討B(tài)NP與IHD和EH的相關性,并評價其是否有臨床指導意義。
1.1 臨床資料121例病例為2009年3月至6月吉林大學第二醫(yī)院內(nèi)科住院患者,男性65例,女性56例,年齡范圍為29~89歲,平均年齡65.0±12.6歲。根據(jù)臨床診斷分為三組:缺血性心肌病組(43例),高血壓病組(35例),缺血性心肌病合并高血壓病組(43例)。
1.2 診斷標準[2]心臟病按相關標準進行診斷,心功能采用Framingham診斷標準。按照美國心臟協(xié)會(NYHA)心功能分級標準:心功能Ⅰ級18例,心功能Ⅱ級36例、心功能Ⅲ級42例,心功能Ⅳ級25例。高血壓診斷均符合1999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國際高血壓協(xié)會的高血壓標準[3]。高血壓病組分級程度:1級1例,2級7例,3級27例;缺血性心肌病合并高血壓組分級程度:1級2例,2級11例,3級30例。
1.3 儀器和方法初入院未用藥前留取清晨空腹靜脈血2ml,EDTA-K2抗凝,4000轉/min離心,3min,取血漿。BNP采用美國BECKMAN-COULTER公司ACCESS Immunoassay System(免疫化學發(fā)光法)及配套試劑測定,該儀器BNP正常參考值范圍為0.5-30pg/ml。
1.4 統(tǒng)計分析以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各組間及不同性別比較采用卡方檢驗或秩和檢驗。
心功能NYHA分級與BNP有秩相關關系(P=0.000<0.05),秩相關系數(shù)為0.487,為正相關;年齡與BNP有秩相關關系(P=0.009<0.05),秩相關系數(shù)為0.237,為正相關;IHD、EH、IHD合并EH與BNP均無秩相關關系(P>0.05)。見表1。
表1 BNP與各指標的相關性
不同性別之間EH、IHD、IHD合并EH、心功能NYHA分級以及BNP分布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不同性別人群各指標比較
近年來,高血壓病隨其發(fā)病率逐年升高已成為高發(fā)疾病[4]。由于高血壓可導致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舒張功能減低等心臟結構和功能的損害,繼而導致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肌病是由于冠狀動脈阻力和動力性病變而導致心肌缺血缺氧的一類疾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休克等也為其常見并發(fā)癥。左心室功能不全患者血漿BNP水平增高的程度與心功能不全的程度有關[5];高血壓患者的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的嚴重程度均與BNP濃度變化有關[6]。在本研究中BNP與年齡和心功能NYHA分級呈正相關,即BNP水平隨著患者年齡增加而增高,同時BNP水平隨著心功能不全嚴重程度的加重而增高。BNP水平在性別間無差異。BNP變化與IHD、EH及IHD合并EH均無相關性,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本文統(tǒng)計標本量尚不足以體現(xiàn)整個疾病發(fā)展規(guī)律;另外,由于IHD與EH均是多因素疾病,就本文研究結果不能確定BNP是此類疾病的敏感性指標。故此,擴大研究樣本量及多指標相關性研究是今后深入研究的方向,同時尋找更確切有效的實驗室檢測指標為臨床提供更為有意義的診斷及治療依據(jù)。
[1]Stephan W,Tobias B.Gene expression of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in isolated atrialand ventricular human myocardium:influence of angiotensinⅡand diastolic fiber length[J].Cir-culation,2000,120(9):3074.
[2]陸再英,鐘南山.內(nèi)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159.
[3]Guideline Subcommittee.1999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ypertention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tion[J].J Hypertention,1999,17(2):151.
[4]劉忠仁.我國各地高血壓流行病學調(diào)查現(xiàn)況[J].醫(yī)學綜述,2004,10(2):11.
[5]胡大一.心臟病學實踐:規(guī)范化治療.心力衰竭的預后評價[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102-107.
[6]Suzuki M,Yamamoto K,Watanabe S,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elevated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level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J].Am J Med,2000,108(8):627.
1007-4287(2012)10-1821-02
于艷輝(1978-),女,在讀博士,碩士,檢驗師,研究方向:生物化學檢驗診斷
2011-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