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賢武
(貴州省思南縣交通局)
由于現(xiàn)今公路建設中,T型梁使用是非常廣泛的,因此在T型梁的安裝與施工中要謹慎的對待。由于社會經(jīng)濟和科技的不斷發(fā)展,并且T型梁的安裝和施工面很廣,其影響因素也很多所以,為了保證其質(zhì)量本文具體介紹了施工工藝和過程。
設置臨時支座并安裝好永久支座,逐孔安裝主梁,將梁準確就位于臨時支座上,臨時支座采用鋼桶砂箱。安裝前將墩臺支座墊層表面及梁底面清理干凈,并使放置支座部位表面平整清潔。然后,將支座準確地安裝就位,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持支座的正確位置。
T 梁全部采用150 t雙導梁架橋機架設。運梁采用100 t運梁炮車,采用跨墩龍門吊先架設14#墩~17#墩的T梁,然后將架橋機吊在已經(jīng)架好的孔上進行拼裝。
架橋機的結(jié)構(gòu)形式由走行機構(gòu)、雙導梁部分、前肢腿部分、起重機構(gòu)、電器控制等五部分組成。
(1)走行機構(gòu)分為架橋機走行和橫梁走行、橫移梁走行三部分。
架橋機走行部分:縱向走行部分采用180 t地牛臺車,臺車和雙導梁連接采用特制的壓板固定。
橫梁走行部分:橫梁為六四式軍用梁組成的大跨度梁,其走行采用GTC-25型多用途軌道輕型臺車。橫梁和臺車采用特制壓板連接。軌道采用43 kg鋼軌,每片導梁上都為單軌,并將其布置在導梁中心線上。
橫移梁走行部分:橫移梁走行采用兩臺GTC-25型多用途軌道輕型臺車。軌道采用43 kg鋼軌,為標準軌距,并將其布置在橫梁中心線上。
(2)雙導梁部分
雙導梁采用四片六四式軍用梁拼組的雙層導梁,每個導梁由兩片組成。
(3)前肢腿部分
前肢腿采用八三式輕型墩和兩臺50 t液壓千斤頂以及兩臺定位套桿組成,前肢腿的高度可根據(jù)梁高隨時調(diào)整。
(4)起重機構(gòu)
起重部分由卷揚機、定滑車梁、滑車系統(tǒng)、吊具組成。安裝慢8 t卷揚機滑車。
(5)電器控制系統(tǒng)
架橋機的所有動力設備都由駕駛室集中控制。卷揚機由兩臺KTJ1-80型凸輪控制器控制,架橋機走行由兩臺RT14-25J/1型凸輪控制器控制。橫梁小車走行由兩臺RT14-25J/1型凸輪控制器控制。橫移梁小車由兩臺RT14-25J/1型凸輪控制器控制。液壓肢腿起升由1個倒順開關(guān)控制。前肢腿的折疊電動葫蘆由1個倒順開關(guān)控制。為了確保安全,各項動作都設有連鎖控制。
(6)架梁施工要點
①T形梁架設前先檢查支座墊石頂面標高及平整度。用水準儀檢查墊石頂面中心位置標高誤差不大于1 mm,否則應進行處理并用高標號砂漿抹平。
②根據(jù)實際條件采用兜底吊,吊點位置距梁端控制在30~50 cm范圍內(nèi)。
③對架梁過程中梁上可能出現(xiàn)的荷載進行驗算,并采取可靠措施。
架橋機在提梁的情況下,應保證架橋機支點支承在T形梁腹板附近位置。任何情況下架橋機支點不得行走到邊板箱體中心線以外位置。
橫梁鋼板在焊接前,不得在其上運梁或通過架橋機。
④在運梁、落梁過程中應保證T形梁縱、橫傾角均不得大于5°。
(1)連接連續(xù)接頭段鋼筋,綁扎橫梁鋼筋。設置接頭鋼束波紋管并穿束。在日溫最低時,澆筑連續(xù)接頭、中橫梁及其兩側(cè)與頂板負彎矩束同長度范圍內(nèi)的橋面板,達到設計強度的100%后。張拉頂板負彎矩預應力鋼束。并壓注水泥漿,每聯(lián)T B梁形成連續(xù)的步驟按設計施工順序圖。
(2)接頭施工完成后,澆筑剩余部分橋面板濕接縫混凝土,剩余部分橋面板濕接縫混凝土由跨中向支點澆筑。澆筑橫隔板、濕接頭混凝土,澆筑預留槽內(nèi)混凝土,確保新老混凝土結(jié)合良好。
(3)每聯(lián)T梁各橋墩頂模板全部拆除后。撤除臨時支座。完成體系轉(zhuǎn)換,即可完成連續(xù)。
T梁混凝土的澆筑質(zhì)量主要從兩方面控制,一是澆筑方法,一是良好的振搗。
混凝土的澆筑方法應采用一氣呵成的連續(xù)澆筑法:20 mT梁采用水平分層澆筑;30 mT梁、40 mT梁采用縱向分段(分段長度為4~6 m)、水平分層澆筑。
T梁混凝土澆筑方法如下。
(1)澆筑方向時從梁的一端循序進展至另一端。在將近另一端時,為避免梁端混凝土產(chǎn)生蜂窩等不密實現(xiàn)象,再改從另一端向相反方向投料,然后在距該端4~5 m處合龍。
(2)分層下料、振搗,每層澆注厚度控制在30 cm左右,上下層澆筑時間相隔不超過1 h(當氣溫在30℃以上時)或1.5 h(當氣溫在30℃以下時)。上層混凝土必須在下層混凝土振搗密實后方能澆筑,以保證混凝土有良好的密實度。
(3)分段澆筑時,必須在前一段混凝土初凝前開始澆筑下段混凝土,以保證澆筑的連續(xù)性?;炷翝仓M行中不得任意中斷,因故必須間歇時,間歇最長時間應按所用水泥凝結(jié)時間、混凝土的水灰比及混凝土硬化條件確定。根據(jù)試驗資料,間歇時間控制在2.0 h之內(nèi)。段與段之間的接縫為斜向,上、下層混凝土接縫互相錯開,以保證混凝土澆筑的整體性。
(4)預應力混凝土梁的馬蹄部分較密,為保證質(zhì)量,可先澆完馬蹄部分,后澆腹板。其橫隔梁的混凝土與腹板同時澆筑,澆筑時應分段分層,平行作業(yè)。
(5)為避免腹、翼板交界處因腹板混凝土沉落而造成縱向裂紋,在腹板混凝土澆完后略停一段時間,使腹板混凝土能充分沉落,然后再澆筑翼緣板。但必須保證在腹板混凝土初凝前將翼板混凝土澆筑完畢,并及時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