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戌華
(無錫市新區(qū)坊前實驗小學)
傳統(tǒng)的小學音樂教育以傳授音樂知識、訓練音樂技能為主要的教學目標,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教學半徑,把音樂教育禁錮在固定的區(qū)域內,使學生常常處于被動地位,學習的熱情受到極大的抑制。音樂活動是人類最自然、最原始的行為,是人類的自發(fā)需要。音樂教育應該喚起這種人人生來具有的音樂本能,為眾多的將來不是音樂家的孩子著想,使他們也樂意參加音樂活動,能夠從音樂中享受到樂趣。我們音樂教師應該保持開放的心態(tài),從學生的現(xiàn)實情況出發(fā),以學生的需要引領我們的教學。
傳統(tǒng)的師生觀念中,教師與學生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教師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宰,一切從教師的角度出發(fā),以完成教學內容為終極目的。學生作為接受者、跟隨者,難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音樂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而是學習活動中不可代替的主角,具有主觀的能動性;教師也不是音樂知識與技能的權威,而是學生學習和探索中的組織者。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就是要求教師充分認識學生的主體性和獨創(chuàng)性,尊重學生的人格和權利,成為與學生共同學習音樂和解決音樂問題的合作伙伴。我們應當和學生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并互敬互愛,理解學生的情感,像朋友一樣充分進入學生的交流過程,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成為自己的主人,把音樂課堂學習變成學生學習的樂園。我們要以對話的、充滿愛心的教育方式去引導學生學習,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由的、無拘束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合作欲望,使他們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大膽想象、展現(xiàn)個性、創(chuàng)造潛能。音樂學習是一個“內心的旅程”,是一個非常個人化的過程,每位學生生長的環(huán)境不同、學習方式不同、感悟音樂的樂趣不同、表達音樂的方式也不同。所以,我們要時刻告誡自己:每一位學生都是一個珍貴的生命,每一位學生都是鮮活的個體,每一位學生都是一幅精彩的畫卷,每一位學生都是一篇生動的樂章。
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往往把音樂教學目標重點放在了音樂知識的認知和音樂技能的訓練上,衡量一堂課成功與否的標準,是看這節(jié)課學生掌握多少樂理知識,唱會多少歌譜。教師在教學中往往急于求成,希望學生個個會識譜,會演唱歌曲,會演奏樂器,全然不顧學生的認知現(xiàn)狀和個體差異,盲目按教材規(guī)定的、統(tǒng)一的教學目標來實施教學,為了達到這個統(tǒng)一的目標,簡單、生硬地進行教授,從而導致音樂基礎較差的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厭惡上音樂課。新一輪課改強調以人為本,要求以學生發(fā)展為目標,關注學生,解決學生的需要。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打破教材的限制,制定開放的教學目標。制定開放的教學目標需要我們熟悉所教班級學生的認知水平,了解學生的特點及喜好,考慮學生的感受,把學生的需要放在首位,主動尋找學生的需要與音樂教材的契合點,制定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目標,為其搭建音樂學習的橋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f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制定開放的教學目標,就能在備課時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以適合他們年齡段的語言來組織教學,用他們樂于接受、易于掌握的方法來設計教案。制定開放的音樂教學目標,就是要在進行任何一項內容的教學時,都不應該使學生覺得緊張,要使他們始終覺得在游戲,如果大多數(shù)學生覺得困難,就應該設法使這項內容變得簡單些、短小些、容易些,或者更換另外的適合的內容。教師心里想的,首先,應該是學生;其次,才是音樂,學生比音樂更重要,不可以拋開任何一個學生,當程度好的學生學會的時候,不要馬上提出新的要求,而要繼續(xù)反復練習,直到其他的學生也掌握了,才進入下一個內容。一項教學內容所用的教學時間長短,也不是按照我們的主觀設想,而是依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確定。教學的活動,主要是孩子的活動,教學的最終結果,要從孩子身上體現(xiàn)出來。所以,當教師提供給學生某個學習內容的時候,他們用什么方式去學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學習的本身,他們如果不愿意去學,那就是教學的失敗。教師的主要任務,便是使學生樂意與自己合作,這種合作是一種導致教學結果的道路。我們不應把目光只是盯著這條道路的盡頭——教學結果,而要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于如何領著孩子一起在這條道路上一步步地向前走去。
教學評價的作用在于激勵孩子,使其認識到自身的優(yōu)點和長處,樂于保持并發(fā)揚下去,對于自身的錯誤和不足,及時糾正。在以往的小學音樂評價中,教師往往憑自己的主觀臆斷和對學生大體的印象給學生作出評價,有的教師甚至采用讓學生演唱一首課本上的歌曲、并給予評分的方式對學生學習情況作出評價,這樣的音樂評價手法往往不夠全面,有時因過多摻雜了教師個人的好惡而使評價變得不太客觀。音樂教學評價應該根據(jù)不同情況對評價的內容與方式作出相應選擇,不能固定不變,如果用預定的答案或現(xiàn)成的結論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依據(jù),未免就打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探究的熱情。構建開放的音樂教學評價,就是應當打破“教師一家之說”和“自圓其說”,打破“以知識技能為中心”的評價體系,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教師獨自評價轉為師生共同評價,并與自評、互評、組評、師評、綜合評價相結合,由只重視終結性的評價轉為既重視結果又重視過程,使教學的評價體系盡可能完美統(tǒng)一。開放的評價體系要實事求是地全面評價教育教學,不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學生發(fā)表自己觀點的時候,認真聽取他們敘述,以賞識的目光注視著他們,用肯定的語言加以總結,即使有些學生的論點稍有欠缺,也一樣贊揚。教師還要善于捕捉評價開放的時機,根據(jù)不同情況對評價內容與評價方式作出相應的變化,放手讓學生互評,引起共鳴或爭論,讓學生不斷品嘗到學習音樂和獲得創(chuàng)新的成功樂趣,喚起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開放的音樂教學評價最終就是為了激起孩子對音樂的興趣,保護學生探究的熱情,給予學生進入音樂王國的勇氣和力量,讓教師和學生去共同尋求并充分享受成功的快樂。
讓我們跳出傳統(tǒng)音樂教學的束縛,以開放的教育理念去面對每一個學生,不斷堅持開放性教學,使學生在興致盎然中學習音樂、親近音樂,引領學生自主地發(fā)展,不斷提高音樂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