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梅 王英杰 張麗萍
老年性癡呆是一種慢性精神衰退性疾病,主要臨床表現為漸進性的記憶力減退、智力功能缺損,對日常生活失去判斷力,到疾病晚期逐漸出現自理困難,對周圍的人和物不感興趣,最終癡呆加重完全生活不能自理,對外界完全沒有反應,對癡呆的非藥物治療一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F就我科自1998~2011年收治28例老年癡呆患者護理的經驗介紹如下。
1998年~2011年共收治老年癡呆患者28例,男25例,女3例,年齡70~82歲,平均年齡76歲。職業(yè)均為老干部。長期臥床、生活不能自理者8例,判斷力、記憶力明顯減退者16例,思維異常伴有輕度精神癥狀者4例。
視力、聽力、記憶力減退,嚴重者離家數步便不認家門,行動遲緩,腳抬不高,言語重復,晝夜顛倒。
3.1 對患者進行評估1智能測定采用長谷川智能量表評定表進行評定,按得分多少分為輕、中、重度。2身體狀況評估,根據是否有便秘、尿失禁、發(fā)熱、疲勞、眩暈等癥狀。
3.2 心理護理 老年癡呆患者在病態(tài)支配下,可有不恰當的言語和異常行為的表現,護理人員應給與同情與理解,加強與老年癡呆患者的溝通,護理癡呆患者時態(tài)度應特別注意親切、耐心,使患者安心有安全感;溝通時護理人員應關心、愛護、尊重患者,與患者建立信賴關系,及時了解患者表達的內容。護理人員和患者溝通時應注意環(huán)境安靜,語言溫和,語速應慢,說話時目光應注視患者。與癡呆患者對話盡量用簡單明確的字句,最好只需要患者回答“是”或“不是”。對患者遺忘的給予提示,以減輕他們的挫折感?;颊邔﹀e的事情堅持己見時,不要與之爭論,可針對問題給予適當解釋、安慰。當語言溝通效果不好時,可換用非語言方式。使用肢體語言,如:微笑、撫摸、握手等方式,同時配合簡單語言以獲得更好效果。尊重患者,給予親切、溫暖的關懷,讓患者感到住院如在家。
3.3 基礎護理 ①起居飲食要有規(guī)律,不能變化無常。一般應早睡早起,定時進食,定時排便,注意保持大便的通暢。在膳食上,一般要注意以下幾點:① 強調做到“三定、三高、三低和兩戒”,即定時、定量、定質,高蛋白、高不飽和脂肪酸、高維生素,低脂肪、低熱量、低鹽和戒煙、戒酒。②避免使用鋁制飲具。③補充有益的礦物質。進食時讓患者取坐位,頭向前傾,進食要慢。對于拒食的患者可給予鼻飼以保證足夠的營養(yǎng)。②訓練生活自理能力,促進患者多料理自己生活及參加社會活動,以增強患者與周圍環(huán)境的關系,減緩患者精神衰退;護理人員每天要幫助患者進行多次的訓練以刺激患者的記憶力,如:早晨起床時由工作人員叫醒,提醒患者自己做下一步的動作,穿衣褲、刷牙、洗臉等,盡量讓患者自己去做,實在無法自己完成的,才去幫助完成。
3.4 安全管理必須加強監(jiān)護,確保安全,為防止意外的發(fā)生,病區(qū)內的患者均由專人照顧,夜晚24 h陪護。夜晚對經常外出的患者房門加鎖防護。白天外出由陪護人員跟隨。對定向力障礙的患者,在衣袋里放安全卡,卡片上注明患者姓名、地址、病情及聯系電話。對行動不利的患者,指導其起床時先做起,站穩(wěn),再緩慢起步,不要過快變換體位。對長期臥床的患者,采取有效措施預防壓瘡和并發(fā)癥發(fā)生,還應注意安全,防止跌倒、追床。對情緒不穩(wěn)定出現發(fā)怒、沖動等行為者,在用藥控制的同時,可用保護帶暫時約束。注意約束的時間不能過久,防止患者感到自己被攻擊或受罰,為掙脫約束而猛烈活動,造成肢體受傷。病房應用防滑地磚;衛(wèi)生間、有防滑墊,圍墻設有把手。
3.5 服藥護理 老年癡呆患者由于智力低下,記憶力減退,常忘記服藥或漏服、少服甚至多服藥物,影響治療效果甚至使病情惡化,因此必須指導、監(jiān)督患者服藥。當患者拒絕服藥時應耐心、細致的解釋和開導,說明藥物的重要性,解除患者的疑慮,并協(xié)助患者將藥物服下。
3.5 記憶力障礙的護理 對待健忘患者應多鼓勵,避免大聲訓斥。與癡呆患者對話盡量用簡單明確的字句,外出時要有人陪同,可把患者的姓名、地址、電話等寫在字紙上放在衣袋里,更應注意不斷反復強化訓練患者用腦,以提高記憶力。對患者進行往事回憶,即用過去事件和相關物體通過回憶激發(fā)記憶;實物定位,是激發(fā)老年癡呆患者對其有關時間、地點、人物、環(huán)境的記憶;再激發(fā),通過討論思考和推論激發(fā)患者智力和認知能力[1]。
3.6 睡眠紊亂的護理 老年癡呆患者白天睡眠時間增多,夜間睡眠時間減少,最好白天不讓患者有機會睡覺,為患者制訂規(guī)律的生活和休息時間表,減少睡前活動量,必要時遵醫(yī)囑給與鎮(zhèn)靜藥物。當患者夜間單獨休息時,應放好床檔,以免發(fā)生墜床。
3.7 精神衰退的護理 癡呆患者腦細胞受損逐漸加重,精神衰退明顯,易出現精神紊亂。最常見為煩躁不安,可伴有害怕、興奮、吵鬧及行為異常。多在下午或傍晚出現,有的可持續(xù)到深夜,原因尚不清楚?;颊咭归g發(fā)生煩躁不安時,可把電燈打開,安撫患者,對患者輕聲解釋,使患者感到安心,容易安定下來。
3.8 做好家屬的協(xié)調和指導 老年癡呆患者住院期間大多有親屬陪同,我們注意與家屬保持密切聯系,幫助他們了解病情,教會他們學習照顧好患者的日常生活的方法。學會如何判斷患者的錯誤行為和糾正方法以及觀察患者情緒、行為、思維等變化;同時注意及時開導家屬,鼓勵他們盡可能長久的把患者當成平常人對待,耐心照顧他們,出院指導盡可能詳盡具體。
3.9 加強出院指導,提高癡呆患者的生存質量 長期照顧癡呆患者會使家人及陪護人員感到身心疲憊。因此在接患者出院時,由護士給予疾病宣教及生活護理指導,使家屬對病情有所熟悉,心理上充分準備,護理時有針對方法。
[1]盛樹力主編.老年癡呆:從分子生物學到臨床診治.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