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明,石靜云,王寶林
(甘肅省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蘭州 730050)
新生兒乳糜血癥系世界罕見病例,國內目前對此病例的報道也僅有一例,但并沒有涉及相關治療問題。我院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中心2011年10月接診1例新生兒乳糜血。病情經過認真分析后,立即聯(lián)系省血液中心對患兒血液進行鑒定,并及時為患兒進行換血治療,取得了一定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患兒,男,18 d,第1胎第1產,胎齡38周,自然分娩,無窒息史,納奶好。生后18 d因鼻塞及陣發(fā)性咳嗽就診于當?shù)蒯t(yī)院,抽血時發(fā)現(xiàn)患兒血液為淡粉色,故轉入我院。家族史無異常。查體:體溫38.6℃,心率180 次/min,呼吸60 次/min,體質量:3270 g。發(fā)育成熟,精神反應可,呼吸急促。皮膚紅潤。心、肺、腹未查及異常。入院后抽血可見血液呈白色渾濁。血氣分析正常;胸部正位片未見異常;血、尿串聯(lián)質譜未見異常;外周血涂片和血培養(yǎng)未見異常;眼底檢查未見異常;血常規(guī)提示白細胞2.18×109/L。入室后查血脂 84.2mmol/L,CRP 65 g/L,入院診斷:新生兒高脂血癥(乳糜血)。
給予抗感染及同型血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治療?;純簱Q血后甘油三脂18 mmol/L。換血后患兒體溫正常,自納奶量完成好,換血后4 d復查血脂為7.2 mmol/L,CRP 1.4g/l。血脂下降明顯,其余指標正常。
惡性高脂血癥(乳糜血)是一種極為罕見的臨床綜合癥,其主要病因是先天性脂肪脂酶缺乏,有家族傾向。其主要表現(xiàn)為嚴重的高甘油三酯血癥、全血細胞減少,肝脾腫大,網狀內皮細胞有大量脂質浸潤,很快因繼發(fā)感染而死亡。1964年Hagberg等[1]首次報告一個家庭中姐弟2人分別因患該病于生后15 d和9周死亡。1973年Jaeken報道了第3例該病患兒[2]。2000年楊樹枝等報告了第4例患兒于生后50 d死亡[3]。因此病罕見,死亡率極高,國內外尚無關于成熟治療措施的報道。本例患兒因及時發(fā)現(xiàn)尚未累及其它臟器,我院首先選擇了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治療,迅速改變了患兒的高血脂狀態(tài),改善了臨床癥狀。目前患兒血脂下降理想,無其它臨床合并癥,但仍需進一步隨訪觀察。
[1]Hagberg B,Hultquist G,Sevennerholm L,et al,Malignant Hgperlipemia in infancy[J].Am J Dis Child,1964,107:267.
[2]Jaeken J,Casteels-van Daele M,Harvengt L,et al.A hyperlipemia syndrome in infancy with rapidly fatal evolution[J].Helv Paediatr Acta,1973,28(1):67-71.
[3]楊樹枝,張世增.一例嬰兒惡性高脂血癥及流行病學調查[J].職業(yè)與健康,2001,17(10):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