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肖莉
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人民醫(yī)院,江蘇南通 226400
在受到致炎因子侵害或是在缺氧或中毒后,腎小管上皮細胞很容易遭受損害。此類損害的一個結果為促進腎小管的增生及擴張反應,接著致使腎小管發(fā)生萎縮等病理變化。而小兒一般因免疫力較低、抵抗力不足等原因有相對較大的可能發(fā)生腎臟病變,這也是一種兒科常見病。一般情況下,對此病進行對癥治療均可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但也不乏個別出現(xiàn)無法根治病例,反復發(fā)作,每一次都會損害到患兒腎臟,甚至引起患兒腎功能衰竭直至死亡。因此,探討兒科腎臟疾病的早期診斷和及時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當前,檢測腎病時,最常采用的方法即為腎損傷標志物檢測,在兒科腎臟疾病檢查時也發(fā)揮很大的實際作用。該研究對該院2009年3月—2010年5月收治的90例腎病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接受治療的90例腎病患兒作為觀察組,其中,男54例,女36例;年齡為10個月~13歲,年齡平均為(5.84±0.31)歲;所有患兒均經(jīng)診斷為腎小球疾病,符合相關標準。同時選擇同期于該院接受治療的90例正?;純鹤鳛閷φ战M,改組中,男47例,女43例;年齡為11個月~13歲,年齡平均為(5.98±0.84)歲。
對全部患兒均取10 mL新鮮尿液(但不宜為晨尿),在-20℃環(huán)境下留存以待檢,準備好試劑、標準品以及質控品。對采集樣品經(jīng)過離心處理后,采用 ELISA法對IgG、RBP、β2-MG、M-ALB指標進行測量,于酶標儀刻度上492 nm處讀取OD值的結果,并進行數(shù)據(jù)計算處理。利用比色法對NAG、721分光光度進行測定,記取405 nm處比色并進行數(shù)據(jù)計算。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檢測計算結果。
該組所有相關數(shù)據(jù)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3.0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方法,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
由表1可知,腎病組尿中標志物水平均顯著高于正常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由表2可知,觀察組聯(lián)合應用呈陽性為100%,而對照組聯(lián)合應用呈陽性為7.8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主要診斷指標為IgG水平。
表2 腎損傷標志物聯(lián)合應用陽性結果比較
該組資料經(jīng)分析可知,一般情況下,腎小球類疾病均會對腎小管上間質細胞造成傷害,引起腎小管病變的發(fā)生,鑒于此,筆者選取合適的腎小管標記物進行檢驗能夠達到較高的準確度,效果明顯,為醫(yī)生后續(xù)治療工作提供有利的條件。
免疫球蛋白通過漿細胞合成,此種免疫球蛋白在人體的血清中含量較高,但因該蛋白顆粒過大,在通過腎小球濾過網(wǎng)時有困難。如果腎小球發(fā)生損傷引起病變,免疫球蛋白過濾,會導致患者尿液里球蛋白含量大增,最終變成蛋白尿[1]。此外,尿液中視黃醇結合蛋白正常水平的很小,但在腎小管病變之后,此種物質含量會猛增,該物質具有穩(wěn)定存在于酸性尿液環(huán)境中的特點,因而能夠作為腎小管損傷檢驗的標志物[2]。β2-MG普遍存在于人體的有核細胞內(nèi),為一種單鏈多肽低分子蛋白,分子量為11800,由淋巴細胞合成,濾過腎小球,有99%以胞飲形式被腎小管上皮細胞攝取并降解。所以,血液中過高的β2-MG含量是腎小球濾過能力降低的征兆,這也提示為腎小管的會吸收功能發(fā)生不同程度的障礙,提示出現(xiàn)病變。還存在一種中分子蛋白質白蛋白,其分子量7萬左右[3]。在腎小球未發(fā)生病變時,在其基底膜上帶有微量負電荷,有微孔,對血液中帶有正電荷的中分子和大分子蛋白有濾過作用,不允許其通過。因此,在正常水平下,尿液中白蛋白含量很低,打在腎小管出現(xiàn)病變后,腎小球的負電荷會大大減少,孔相應變大,吸附、濾過大中分子的能力隨之降低,進而引起白蛋白的大量濾出,白蛋白在尿液中的含量大大提高。所以可知,尿中IgG、M-ALB是腎小球受損的標記,尿中ALB含量增高的多少,是對腎小球損傷程度的一個直觀的反映。
表1 尿中腎損傷標志物在各疾病組中結果比較(±s)
表1 尿中腎損傷標志物在各疾病組中結果比較(±s)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各指標參考值:IgG:<4.8 mg/L;RBP<300 μg/L;β2-MG:<300 μg/L;M-ALB:<15.2 mg/L;NAG:<18.5 U/L。
組 別 例數(shù)IgG(mg/L)RBP(μg/L)觀察組對照組9090(62.01±4.89)*4.11±0.22 β2-MG(μg/L)m-ALB(mg/L) NAG(U/L)(531.54±34.91)*36.81±3.29(461.48±26.86)*95.01±12.05(25.13±2.51)*2.47±0.20(56.14±4.61)*5.37±0.68
該組資料中,在尿液標志物含量方面,相對于對照組,觀察組要明顯較高,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各腎損傷標志物的測定業(yè)比對照組準確得多,其聯(lián)合應用呈陽性為100%,而對照組聯(lián)合應用呈陽性為7.8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針對腎病患兒,建議檢測尿中的指標有IgG、RBP、β2-MG、M-ALB、NAG,和血中 BUN、Cr等腎功能指標相比,這些指標更為敏感,同時實驗標本留取簡便,有利于腎損傷的早期發(fā)現(xiàn)和積極治療。
[1]林善琰.當代腎病學[M].上海:上??萍冀逃霭嫔纾?001:484.
[2]蔡剛強,焦連亭.早期腎損傷標志物檢測及應用[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05,2(3):124-127.
[3]Crowley ST,Choudhury D.The VA/NIH Acute Renal Failure Trial Network.Intensity of Renal Support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Acute Kidney Injury[J].N Engl JMed,2008,359(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