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吳申耀
“信馬由韁”說書法
文·圖/吳申耀
草書 宋詩
白首莫悔讀書遲
石破天驚
“信馬由韁”是書法的一種境界。在書寫行書或草書時,握筆揮毫,似隨心所欲,卻運轉(zhuǎn)自如,或滯或疾,如訴如吟,時靜時舞,完全是一種性情的表達。
但要做到“信馬由韁”,首先要收住“韁繩”。練習書法必從臨帖開始,而且最好從臨摹正楷開始,正楷可以是隸書或篆書。沒有不臨帖而寫得好書法的。因為書法不同于一般寫字,雖也講究時代感,但必要體現(xiàn)歷史所傳承的古意先韻。這里也順帶提出了臨帖當以臨古人的書帖為好。古人以幾百年乃至幾千年的歷史積累形成的書法規(guī)則,你要在幾年或幾十年中練成,唯有臨帖。有人說,我不想成為書法家,我只為了更好工作,想將字練得漂亮一點。那我的體會是:最快捷的捷徑依然是臨帖。
但只抓緊韁繩而不放松韁繩,便騎不好馬,習書法也一樣。見過有的人臨帖幾年甚至十多年,臨到可以背帖的程度,但要他寫自己的字,無論如何寫不好。這是將“韁繩”抓得太緊,沒有放松“韁繩”由性地去寫。只有放松放膽地去寫,才會慢慢體會書法的趣味,慢慢體會自己的不足,也慢慢體會自己的進步。不用擔心自己寫的與帖不同,帖的法度、風格、韻味會在由情地寫的過程中慢慢融會在自己的書法風格中。在自我“創(chuàng)作”過程中,體會古帖的韻律;在臨帖的過程中,學習與吸收傳統(tǒng)的法度。
“收韁”與“松韁”,是一個很難說清的一個度。一味臨帖,一味嚴格遵守法度,你的書法永遠到不了“信馬由韁”的那一天。但你沒花一定的工夫去把握原帖的真意,一味自由地去寫,你寫得越多,缺點毛病就越被你所鞏固。但有一點可以這樣說:如果你還沒達到“爐火純青”,在你創(chuàng)作與書寫的同時,不要放棄臨帖。起先,應堅持練一種字體的帖,以避免“東一榔頭西一棒”,抓不住要領(lǐng)。待打下基礎形成一定風格和體例之后,為改變、為某些方面的提高,再去選擇別的帖。有一生臨習多種帖的書法家,但一定是達到一定目的有所體會有所收獲之后再選其他帖的,切不可“全面開戰(zhàn)”。
工作忙,沒太多的時間,如何練書法?對于工作很忙但想學點書法的人,我的建議是:臨正楷,寫行書。即正楷一定要臨寫,但不一定求完美。另選與正楷書體相近或你喜歡的行書帖,下工夫練,力求完美。臨正楷是為了了解與掌握毛筆字的橫豎點畫的基本規(guī)則。不了解與掌握這些基本規(guī)則,你不可能如意地去寫好行書。但正楷筆畫精到,結(jié)構(gòu)嚴謹,差不得半點,要完美,確實不易。所以對于工作忙,少時間的成年人,在掌握毛筆字的基本筆畫的同時,以臨寫與練習行書為主。一是行書書寫稍顯自由,捺長一點,橫短一點,不必那么嚴格;二是具實用性,學得行書,可直接用于鋼筆水筆等硬筆書體;三是易出“成就”,練到一定程度便可自己創(chuàng)作作品。
什么時候可以不練正楷了?還是那句話,只要你的書法沒有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正楷與行書都要始終堅持同步練。
編輯:沈海晨 mapwowo@163.com
吳申耀,現(xiàn)任閔行區(qū)政協(xié)主席。篆刻與書法師從韓天衡先生。齊號“石雨樓”。現(xiàn)為上海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上海市機關(guān)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上海東方書畫院院長、上海中國書畫專修學院名譽院長、上海市書法家協(xié)會草書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