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營造法式》設計理論體系的當代建構1

        2012-06-08 09:48:28鄒其昌上海大學美術學院
        創(chuàng)意與設計 2012年4期
        關鍵詞:法式范疇營造

        文/ 鄒其昌(上海大學 美術學院)

        一、《營造法式》設計理論體系結構的基本描述

        眾所周知,從殷墟遺址中已經顯示出來的木梁柱框架結構的建筑體系,到了唐代無疑地已經采用了標準化、定型化的設計施工方法。從建筑實踐活動的需要和規(guī)范而逐漸引發(fā)的建筑理論體系的自覺,直接導致了《營造法式》的產生。自古以來建筑都不是簡單的“做房子”,建筑是一個時代社會生活的集中體現(xiàn),包括自然的、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習俗的等等方面的綜合影響。作為理論形態(tài)的《營造法式》,更是如此,是北宋自然生態(tài)、社會生態(tài)和人文生態(tài)的綜合體現(xiàn),是對北宋及其北宋以前中國古代建筑設計思想體系的一次體系化總結。

        實際上,《營造法式》建構起了當時較為完備的整體理論體系框架。這一體系,無論是從其所體現(xiàn)的哲學人文精神方面,還是從其所展示的科學技術操作方面,以及相關的管理學、經濟學、圖學等等方面,都充分顯示出宋代政治經濟文化科技高度發(fā)展的宏闊氣象。

        就《營造法式》整書的邏輯結構而言,我們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加以把握:

        第一,全書的編撰目的與方法,充分注重和追求人文與技術、整體與局部、理論與實踐、真理與方法、本體與現(xiàn)象等相互統(tǒng)一的中和理念。

        第二,全書的編撰從建筑學的特色出發(fā),突出了思想情感傳播的多樣統(tǒng)一性——言象系統(tǒng)(文字與圖樣相互詮釋)。

        第三,全書立足于建筑理論與現(xiàn)實的客觀要求,從六個基本領域展開了對建筑營造活動諸種事項進行了較為全面合理的詮釋與評判。

        第四,全書根據(jù)當時的社會分工狀況對涉及到建筑營造活動的重要工種性質與規(guī)范進行了基本的技術規(guī)范與文化闡釋。

        這四個方面,雖然各自具有獨立意義,但又是相互聯(lián)系的整體。第一方面是核心,其他三個方面是在第一方面的精神指導下進行的。也就是說“中和”精神或理念滲透到《營造法式》的整個體系之中?!把浴迸c“象”的統(tǒng)一就是全書“中和理念”最明顯的體現(xiàn)。在第三和第四方面,也是如此。例如在“制度”領域,就涉及到建筑營造活動的各種分工的技術指標和文化闡釋等問題。同時在每一種工種內,也無不滲透著各種“領域”(制度、料例、等第等)方面的意蘊。

        圖1 《營造法式》基本體系結構示意表

        《營造法式》的整體結構體系用一句話說就是:以“中和”為核心,立足于營造本質與實踐而建構起來的“一個理念、兩大系統(tǒng)、六大范疇和十三大類型”相互統(tǒng)一的理論體系。所謂“一個理念”即中和精神;“兩大系統(tǒng)”是指“文字語言系統(tǒng)和圖像語言系統(tǒng)”;“六大范疇”是指“總釋、制度、功限、料例、等第、圖樣”;“十三大類型”是指“壕寨、石作、大木作、小木作、雕作、旋作、鋸作、竹作、瓦作、泥作、彩畫作、磚作、窯作”。

        這個體系結構可以從兩個方面展開。第一個方面是“中和理念、言象系統(tǒng)、語法范疇、構造類型”展開;第二個方面是“六大范疇”展開。前一方面可謂是《營造法式》的隱體系,后者可謂是“顯體系”(完全按照《營造法式》的書目結構展開,只是做了一些現(xiàn)代話語的轉化工作)。不過,前者在闡述中重復得太多,而后者更忠實于文本更符合理論邏輯——簡明特性。盡管兩者有如此之差異,但基本精神都是指向“中和”?!爸泻汀笔冀K是中國文化的核心精神,也是人類追求的目標。其基本含義就是人如何與自然的和諧共存問題,在當今尤為突出。這一“中和”智慧是華夏民族及文明得以延續(xù)幾千年的基本因素。

        《營造法式》不只是一部建筑技術典籍(不只是指導“做房子”),而是一部闡述和探討中國古代建筑設計體系的理論專著。就我目前的研讀與探索,《營造法式》立足于“一種理想——中和精神”、“兩大系統(tǒng)——文辭與圖像”、“六大范疇”、“十三大類型”等方面構筑起了富于時代特色的建筑設計學體系。這一體系,是當時人文思潮與技術思潮的高度融合體現(xiàn),充滿著兩宋時期崇尚理性、追求高雅、關注科技與人類文明的思潮的時代精神。這一體系更是中國建筑理論體系的邏輯發(fā)展、整合與推進。關于中國古代建筑理論體系的邏輯發(fā)展是指《營造法式》對“《周易》體系”和“《周禮》體系”為核心精神的繼承與貫徹;關于整合是指《營造法式》對兩大體系的整合;關于推進是指《營造法式》整合兩大體系的基礎上大量吸收外來建筑文化(主要是佛教建筑文化),使其建筑理論體系充滿了本土與異域相融合的情趣,是對整個傳統(tǒng)中國古建筑理論體系建構的推進。為此,我們大致可以說,如果《易》《禮》體系開其端,那么《營造法式》是中國傳統(tǒng)建筑設計理論真正成熟的標識。

        綜觀《營造法式》全書,除了序、劄、“看詳”、“目錄”之外,基本上是以兩大結構系統(tǒng)相互建構而展開的。兩大結構系統(tǒng)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文字語言與圖像語言相互建構的系統(tǒng);二是六大結構范疇與十三大工種類型相互建構的系統(tǒng)。這兩大結構系統(tǒng)的邏輯展開充分顯示了《營造法式》獨特的建筑理論言說話語體系的完備。這一話語系統(tǒng)是對中國傳統(tǒng)建筑文法的基本理論構建和范式,以致成為了后世理解和研究中國古代建筑的基本“課本”。(參見圖2所示)

        就文字語言與圖像語言相互建構的系統(tǒng)而言,《營造法式》充分把握并突出了建筑理論的實踐性特色,在對建筑活動進行文字語言方面的闡述之外,還配有大量的建筑工具、結構構件等圖樣。這些圖樣繪制得相當科學與準確,對建筑施工者以及后世研究者對提供了十分珍貴感性資料?!稜I造法式》的文字語言與圖像語言相互建構的系統(tǒng),是比較宏觀性的,具體內容則已分布于或展開于“范疇與類型系統(tǒng)”。因此,下面將著重以“范疇與類型系統(tǒng)”為線索來進行介紹。

        就結構范疇與工種類型相互建構系統(tǒng)而言,《營造法式》可謂是“全書綱舉目張,條理井然,它的科學性是古籍中罕見的”。1參見梁思成《營造法式注釋》,《梁思成全集》第七卷,第6頁,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1年。就“結構范疇”而言,《法式》有六大范疇:總釋(歷史范疇)、制度范疇、功限范疇、料例范疇、等第范疇、圖樣范疇。這六大范疇有似于組織結構功能,對建筑活動進行理論建構的關鍵性因素。就“工種類型”而言,《法式》將建筑活動所涉及的相關部門或工種分為十三大類型。即壕寨、石作、大木作、小木作、雕作、旋作、鋸作、竹作、瓦作、泥作、彩畫作、磚作、窯作等。如果把結構范疇比作橫坐標,把工種類型比作縱坐標,那么,橫坐標的“結構范疇”與縱坐標的“工種類型”就構織成了一張十分嚴密的建筑理論研究的邏輯之網(wǎng)。從而,無論從橫坐標或縱坐標上的任何一個“范疇”或“類型”都可展示《營造法式》的理論體系。如橫坐標的“制度范疇”就可展開對縱坐標十三種工種類型的考察與研究,也就是《營造法式》中的“壕寨制度”、“石作制度”、“大木作制度”、“小木作制度”等等。同樣,如果以縱坐標的某一工種類型為基點的話,就有與相應的橫坐標相建構的研究線索。如彩畫作就涉及到彩畫作的歷史范疇(總釋)、彩畫作制度、彩畫作功限、彩畫作料例、彩畫作等第、彩畫作圖樣等。由此可見,建筑理論就可以由“橫”或“縱”向展開其闡述。但我們認為兩者的使用在理論研究方面所表現(xiàn)的結構及其樣式相互間有一定的差異。一般而言,縱坐標更適合于建筑理論某個具體問題的深入系統(tǒng)研究,而橫坐標比較適合于對建筑理論的整體特性及其基本理論問題的系統(tǒng)研究。作為一部從整體上把握與研究建筑理論特性及其基本理論問題的專著,《營造法式》選擇的是后者(結構范疇),即按照“六大結構范疇”展開其對建筑理論體系的建構。這說明李誡的理論水平達到了相當?shù)母叨?,以致于《營造法式》成為了中國建筑史上的空前絕后的奇跡。(清工部《工程做法則例》在這個層面上遠遠無法企及《營造法式》的。)

        因此,我們的闡述也依《營造法式》的選擇來進行,即重點闡述六大結構范疇。

        圖2 六大范疇與十三大類型關系示意圖1圖表中的○表示相互涉及到的內容;而×則表示兩者間沒有的內容。

        二、范疇與建筑設計理論建構

        如前所述,如果《易》《禮》體系開其端,那么《營造法式》是中國傳統(tǒng)建筑設計理論真正成熟的標識。那么怎樣判斷其理論體系的成熟呢?判斷一門學科或理論體系是否真正成熟,至少有三個衡量的指標:一、是否確立了專門研究對象;二、是否形成專門研究者群體并積累了相當?shù)难芯砍晒?;三、是否已經建立了特有的范疇體系。由這三個方面來看,就第一條來說,《營造法式》專門研究對象十分確定,是完全符合標準的。第二條,《營造法式》上承《易》《禮》體系,下續(xù)唐宋建筑理論如喻浩《木經》的成就,李誡認為他編修《營造法式》是集當時建筑理論和實踐之眾力并能夠“還行于世”。所以他在《看詳》中說:“內四十九篇,二百八十三條,系于經史等群書中檢尋考究。至或制度與經傳相合,或一物而數(shù)名各異,已于前項逐門看詳立文外,其三百八篇,三千二百七十二條,系自來工作相傳,并是經久可以行用之法,與諸作諳會經歷造作工匠詳悉講究規(guī)矩,比較諸作利害,隨物之大小,有増減之法?!庇纱艘部梢姵觯稜I造法式》不是李誡個人的成就而是以李誡為代表的那個時代的重大成就,是以李誡為核心的集體智慧的結晶,僅就稀少的相關記載可知,就有喻浩的《木經》,宋哲宗元祐年間的《營造法式》以及大量失傳的論著和不知名的建筑家。很顯然《營造法式》只是當時許許多多建筑理論研究積累的最具代表性之一,完全符合地二條的要求。那么第三條,《營造法式》做得更為出色。如上所述的“六大范疇”是《營造法式》理論體系的重要體現(xiàn)。

        因此,《營造法式》完全建構起了一個建筑理論體系,最突出者就在于“范疇體系”。除此之外,《營造法式》更有超乎建立一門學科的局限,還有其更深層的人文追求和審美理想。如“中和”精神、“變造用材”邏輯方法等。

        那么,什么是范疇呢?

        范疇,嚴格意義上說是一個哲學問題。范疇(category)是反映事物本質屬性和普遍聯(lián)系的基本概念,人類理性思維的邏輯形式。范疇最集中地體現(xiàn)在哲學體系建構中,不同哲學體系有不同的哲學范疇系統(tǒng)。并且各門具體科學都有各自的范疇體系。哲學范疇與具體科學的范疇體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哲學范疇不同于各門具體科學的基本概念,它不是某一領域、某一方面或某一問題的反映,而是自然、社會和思維發(fā)展過程最本質、最普遍的聯(lián)系的反映。范疇一詞語出希臘文。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第一次對范疇體系進行了較系統(tǒng)的整理和研究。它從產生時起,就一直同哲學基本問題的理解相聯(lián)系。G.W.F.黑格爾在《邏輯學》一書中著重研究了范疇的運動和轉化。但是,黑格爾對范疇本性的理解是唯心主義的,他把范疇看作是絕對精神自我發(fā)展和自我認識的產物。與之相反,唯物辯證法是對人類歷史的實踐和認識經驗的科學概括,是一個嚴密的范疇體系,這些范疇包括:單一、特殊、普遍、形式、內容、本質、現(xiàn)象、原因、結果、必然性、偶然性、可能性、現(xiàn)實性等等。范疇是主觀與客觀的辯證統(tǒng)一。范疇作為思維的形式是主觀的;范疇的內容則是客觀的,范疇是對現(xiàn)實的反映,是對現(xiàn)實事物和現(xiàn)象的本質的概括。范疇也是主體和客體聯(lián)系的紐結。任何范疇都是包含諸種要素的概念系統(tǒng),范疇的本質表現(xiàn)在構成它的各個要素之間的關系結構中。諸種范疇之間存在著內在的聯(lián)系。對立的范疇既互相區(qū)別,又互相聯(lián)系和轉化。哲學和各門具體學科正是通過范疇的這種相互聯(lián)系和相互轉化構成了它們自身的范疇體系。只有通過范疇體系,才能有條件地、近似地反映永恒運動和發(fā)展的客觀世界。建立范疇體系的基本原則是邏輯與歷史的統(tǒng)一,即整個范疇體系的邏輯發(fā)展順序以簡化和揚棄的形式包含、再現(xiàn)著事物形成的歷史。

        圖3 《營造法式》作者李誡

        哲學范疇對各門具體科學具有普遍的方法論意義。因此,建筑理論范疇體系的建構必然受到一定時代的哲學范疇的方法學意義。很簡單的例子就是后現(xiàn)代建筑理論范疇就是后現(xiàn)代哲學范疇的具體應用與貫徹。

        同時,范疇作為人的思維對客觀事物的普遍本質的概括和反映,也是人的社會性的重要表征,具有有效傳播知識的功能。其社會性表征就是人必須與他人交往。這種交往除了物質交換外,更重要的是彼此交流思想;而進行這一交流的主要工具是語言。概念或范疇則是構成語言的基本單位或材料。這就是說,范疇是一個時代一個民族具有共同意義的最具規(guī)范性或標準化的語言模式結構。如“網(wǎng)絡”就是當今人類相互間交流時具有最規(guī)范性的語言范式。范疇,英語為category,原出于希臘文kategoria,是概念(concept)的一種。概念或術語,是人們之間傳達信息的符號,是人們給某一事物所起的名稱。范疇和一般概念的區(qū)別是,它所把握的不是某一事物的外表或只是給其所起的名稱,而是某一事物的某一本質關系或屬性。它是人們在認識事物的基礎上,通過理性思維對事物的本質、特點進行抽象和概括的結果。它是人們認識和把握事物的一個視角。通過它人們就可以把握一類現(xiàn)象,使復雜多變的客觀世界簡單化、條理化,關系變得清晰和容易理解。它能把認識的成果鞏固下來和傳遞給別人,是信息交流的工具。列寧形象地把范疇叫人類認識網(wǎng)上的紐結。他說:“范疇是區(qū)分過程中的一些小階段,即認識世界的過程中的一些小階段,是幫助我們認識和掌握自然現(xiàn)象之網(wǎng)的網(wǎng)上的紐結?!?參見列寧《哲學筆記》第90頁,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正因為范疇起著傳播信息、交流思想、編織理論之網(wǎng),建構理論大廈之功能,因此《營造法式》在充分總結前人對建筑認識成果的基礎上提煉,并鑄造自己的營造范疇,建構起了相對獨立、比較完善的范疇體系。如上所述,《營造法式》的“范疇與類型”之網(wǎng),構筑了其嚴密的建筑理論范疇體系。

        鑒于此,若想建構中國當代設計學理論體系,那么就必須首先建構起屬于當代中國設計學的范疇體系。究竟如何建構,這還有待于廣大設計學研究者的共同努力,深入探討的重大課題。應認真遴選那些既符合當代時代的又有體現(xiàn)設計藝術本質特性的基本概念與范疇。就設計藝術目前的發(fā)展狀況而言,其范疇體系大致可以從如下幾個層面展開。

        (1)就設計藝術學的部門范疇體系而言,主要有工業(yè)設計學范疇、平面設計學范疇、陶瓷設計學范疇、服飾設計學范疇等。

        (2)就設計藝術學的形態(tài)范疇體系而言,主要有設計主體論范疇、設計本體論范疇、設計批評論范疇、設計消費論范疇、設計工程論范疇、設計運作論范疇等。

        (3)就設計藝術學的層次范疇體系而言,主要有一般范疇、基本范疇、核心范疇等。

        這里,只是幾個大的方面,實際上在此基本框架下,還可根據(jù)設計實踐的發(fā)展和具體需求進一步充實與發(fā)展,這是一個完全開放的系統(tǒng)結構。

        圖4 《營造法式》大木作殿堂結構示意圖

        三、總釋——歷史范疇

        《營造法式》的“總釋”(即卷一、卷二)包括“總例”。所謂“總釋”,按照梁思成的理解就是,引經據(jù)典地詮釋各種建筑物和構件(“名物”)的名稱,并說明一些幾何形的計算方法,以及當時一些定額的計算方法(“總例”)(《梁思成全集》第七卷,第5頁)

        梁先生的解釋有一定道理,但也有一定的困惑。為什么《營造法式》要將這樣兩卷的“總釋”冠之于書前呢?梁先生沒有說清楚,更沒有將其作必要性考察和闡述。(這可能是梁先生當時沒有而且無法觀照的事。)正因為如此,建筑學界諸多研究者都將這一部分看作是包括李誡在內的傳統(tǒng)儒生“重道輕器”或“重道輕技”的迂腐做法。這一觀點實在不敢茍同。

        作為一項人類實踐活動的建筑(一般人所稱呼的“建筑”,主要是蓋房子,這個“建筑”[building]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建筑”[architecture]。關于這一點,西方學者已有很多的論述,在此不必贅述),是很注重實踐性和技術性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建筑是一項綜合性的技術工程活動。不過,真正歷史上稱得上建筑的“建筑物”,毫無疑問就不只是技術問題了,它必然包括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民族的、地區(qū)的等等社會問題。由此而建構的一定時代的建筑理論就更是那個時代整個社會科學文化的結晶。《營造法式》的“總釋”部分并不是可有可無的“基本與建筑無關的”東西,實際上是對建筑理論史的考察。

        實際情況也是如此。假如我們把《營造法式》的“總釋”與唐宋時期幾部具有代表性的“大書”收錄歷代典籍中的“居處”(相當于“建筑”)部分稍加對比,我們就可獲得十分明確的認識。無論是唐代的《初學記》《藝文類聚》還是宋代的《太平御覽》1詳見《〈營造法式·總釋〉詮釋》章中的具體分析與闡述。,他們的編撰目的由于不在于探討“建筑”問題,因此,編修的結果也只是作為一種文獻資料的集成,并沒有像《營造法式》那樣對一些建筑的基本問題的考察與探討。例如《太平御覽》盡管收錄了有關“居處”(建筑)方面的文獻多達14萬字共25卷,而《營造法式》的“總釋”僅1萬字左右,但很難看出其對建筑具體理論問題的探討,僅僅只是向人們展示歷代建筑是如何恢宏、壯麗和神圣?!稜I造法式》則不同,力求精選與建筑理論問題密切相關的概念、命題以及闡述材料。還包括一些歷史上從未明確提出的建筑概念或范疇,如“材”、“鋪作”、“彩畫”等。對這些概念的歷史考察,實際上就是《營造法式》對當時建筑理論新體系的探討過程。僅這一點就很分明地區(qū)分了李誡與一般儒生的所具有的本質性的重要差別。

        因此,我們可以初步認為,《營造法式》的“總釋”實際上是一個“歷史范疇”性質的問題?!翱傖尅本拖喈斢谖覀兘裉旖嫿ㄖ碚擉w系中的“歷史回顧”或“建筑史概述”。雖然不是理論體系的關鍵,但決不是可有可無的,否則再好的“理論體系”也只是空中樓閣,無中生有,當然也就毫無意義和價值。就像當今學者在建構或提出自己的理論體系時總是大篇幅地闡述遠至古希臘羅馬理論資源或者古代中國先秦諸子等學術資源。大家感性取隨便翻翻西方的所謂學術大家或現(xiàn)代大思想家的著作,有哪一個不是大篇幅的“轉抄”“歷史”呢?也正以為如此,有人說,西方哲學史或文化史就是一部古希臘哲學(尤其是柏拉圖哲學)或文化闡釋史。科學發(fā)明更是如此,如果不立足前人的“創(chuàng)造”或“創(chuàng)新”,那更是胡扯。同樣要談中國的建筑,有實物更好,但沒有實物存留下來,如果不借助文獻記載,行嗎?再說,即使有實物遺存也很難說,就是當時建筑的全貌等等,因此,建筑史的研究,文獻記載無疑是極其重要的資源。這可能就是李誡當時編訂這兩卷“總釋”基本出發(fā)點或建筑歷史觀吧。李誡的建筑歷史觀就比較明顯體現(xiàn)在“與經傳相合”的理念上。而實踐這一理念的就是“總釋”,從而顯示了《營造法式》的歷史厚重感。

        也正因為此,到目前為止,很多概念正因為有《營造法式》的歷史梳理和闡釋,我們理解起來才容易了很多。

        整體上看,《營造法式》的“總釋”(除“總例”外)基本上按以下幾個方面對歷史上的建筑設計問題展開編撰和論述的。

        (1)建筑類型:宮、闕、殿、堂、樓、亭、臺榭等。

        (2)建筑的構體:城、墻、柱礎。

        (3)建筑的開端:定平、取正。

        (4)建筑的構件:材、栱、飛昂、爵頭、枓、鋪作、平坐、梁、柱、陽馬、侏儒柱、斜柱、棟、兩際、搏風、柎、椽、檐。

        (5)建筑的造型:舉折、門、烏頭門、華表、窗、平棊、斗八藻井、鉤闌、拒馬叉子、屏風、槏柱、露籬、鴟尾、瓦、涂、彩畫。

        (6)建筑的附件:階、磚、井。

        (7)建筑的總則:總例。

        所以,就其性質而言,《總釋》是對建筑理論基本問題的回顧,相當于今天關于建筑理論的歷史形態(tài)的探討,以及對建筑學基本問題的闡釋。如《總釋》對建筑各個相關概念的理解,對其建構自己的建筑學體系作了基礎性工作。這也是任何一門學科建設的基本方法問題,具有重大的方法論意義。正因為有這兩卷,《營造法式》才能真正進入系統(tǒng)探討的深入展開。此后就是《營造法式》的建筑學理論的展開即“制度”、“功限”、“料例”及“圖樣”等??傊?,《總釋》是《營造法式》體系展開的基礎,而其系統(tǒng)的展開則是對《總釋》所作的與時俱進的闡釋與理論提升。兩者之間的密切關系并不是像有的學者(潘谷西《營造法式初探》)說的那樣可有可無的。從當今建筑學的發(fā)展來看,時代和觀念變了,建筑或建筑學內容不斷豐富和擴展,但建筑或建筑學的基本問題并未有本質的不同。這就是《營造法式》所探討的具體技術問題等可能已過時了,但他所提出的有關建筑理論的基本問題,如建筑結構的基本方法、材質的不同用途以及節(jié)約用材等思想仍具有現(xiàn)實意義和學理價值。

        《總釋》的成就與意義主要在:第一、以名詞術語的清理和詮釋展示了《營造法式》對建筑理論體系的基本構件模式。關于建筑類型:宮、闕、殿(堂附)、樓、亭、臺榭;關于單體建筑的基本構成,《營造法式》繼承了傳統(tǒng)觀念,分為下、中、上三個基本部分。下部(屋基部分)就探討了“城、墻、柱礎、定平、取正”。中部(臺基以上和屋頂以下的部分)主要介紹和討論了:“材、栱、飛昂、爵頭、枓、鋪作、平坐、梁、柱、陽馬、侏儒柱、斜柱”。上部(屋頂部分)主要介紹了:棟、兩際、搏風、柎、椽、檐、舉折等。關于建筑的相關部分或輔助裝飾部分,《營造法式》列舉了:門、烏頭門、華表、窗、平棊、斗八藻井、鉤闌、拒馬叉子、屏風、槏柱、露籬、鴟尾、瓦、涂、彩畫、階、磚、井。這些都顯示了《營造法式》時代對建筑理論學科研究的自覺意識和理論研究水平的提高。

        第二、對建筑文獻的總結與清理具有歷史開拓性

        《營造法式·總釋》對建筑理論的歷史文獻整理,到目前為止,是最全的。盡管《太平御覽·居處部》數(shù)量上要多14倍于它,但《御覽》沒有太多的建筑理論研究價值。而《營造法式》則立足于對建筑相關理論問題的含義及起源的探討和論述。對諸多建筑理論的建構問題都盡可能多地展開了探索與研究。如彩畫問題,鋪作問題等。

        第三、最重要的是,《法式》總結佛教建筑產生以前的建筑術語,重在繼承本土文化影響下的建筑文化,而在此基礎上,主體部分則重在總結三教合流情勢下建筑的新發(fā)展,特別是宗教建筑文化。例如,關于佛道等宗教建筑,僅小木作就有一半(六卷中的三卷)是闡述佛道建筑形制和構件的。很多名詞術語,有的舊有但賦予了新的內涵,如帳。有的是新創(chuàng),如轉輪經藏、火珠等。

        考察歷史是更好地認識自己、把握現(xiàn)實和展望未來?!稜I造法式》在“總釋”之后就展開其理論體系的探討與研究。

        因此,《營造法式》的一個基本建筑設計思想就是,認為人類建筑活動不是個體性的而是社會性的,不是某一時代性的而是歷史性的,不是靜止的二是發(fā)展的。因此,《營造法式》開篇即對歷史的“建筑”問題展開探索與考察,以尋求對“建筑”的歷史性和發(fā)展性的理解。他的尋求是注重于歷史性和現(xiàn)實社會性的統(tǒng)一的思想。在《總釋》中就突出了“與經傳相合”的歷史性問題。

        所謂“總釋”,根據(jù)《法式》的內容,就是對歷史上關于“建筑”的相關認識與理解進行《法式》時代的“當代建筑理論體系”的重新闡述與建構。

        四、制度——技術范疇

        《營造法式》對于建筑技術問題作了極為重要的闡述,這在古籍中是極罕見的?!凹夹g”或“技藝”在《法式》中以“制度”的形態(tài)表現(xiàn)出來的。因此,我們姑且將主要討論技術問題的“制度”范疇稱之為“技術范疇”。

        關于技術范疇的“制度”,在《法式》中主要依據(jù)于建筑活動相關的十三大工種形式展開的。制度首先將施工工種進行分類,規(guī)定每一工種應當承擔的工作和應當達到的技術標準,使其制度化。并由此共列舉了壕寨、石作、大木作、小木作、雕作、旋作、鋸作、竹作、瓦作、泥作、彩畫作、磚作、窯作等13種制度,并詳細敘述了從測量開始,到打地基,建筑構件制作、安裝以及內部裝修、彩畫等各種施工過程。“各作制度”大致含義如下。大木作制度,即有關建筑物木結構技術、構造作法的制度;小木作制度,即有關建筑物的門、窗、欄桿、龕、櫥等精細木工(裝修、裝飾)的型制及構造作法的制度;石作制度,即有關建筑中石構件的使用及加工制度,石雕的題材及技法;壕寨制度,即有關房屋地基處理及筑城、筑墻、測量、放線等方面的制度;彩畫作制度,即有關建筑上繪制彩畫的格式,使用的顏料及操作方法的制度;雕作制度,即有關木雕的題材、技法等方面的制度;旋作制度,即有關建筑上使用的旋工制品的規(guī)格及加工技術的制度;鋸作制度,即有關木質材料切割的規(guī)矩及節(jié)約木料的制度;竹作制度,即有關建筑中使用竹編制品的規(guī)格及加工技術的制度;瓦作制度,即有關瓦的規(guī)格及使用制度;磚作制度,即有關磚的規(guī)格及使用制度;泥作制度,即有關壘墻及抹灰的制度;窯作制度,即有關燒制磚瓦的技法。

        由此可以看出,一座建筑物的建造完成是由一系列不同工種的合作完成的。在宋代,“作”是一個對職業(yè)進行分工的重要概念。“作”在《營造法式》中的突出反映了宋代經濟的發(fā)展和社會勞動力的分工與合作狀況。

        在宋代,“作”的應用涉及到整個手工業(yè)。由于宋代手工業(yè)高度發(fā)達,專業(yè)的分工十分細密。據(jù)記載,宋初工官制度中就設有相應的工種的八個司:泥作、赤白作、桐油作、石作、瓦作、竹作、磚作、井作等,此外又有分為二十一作的廣備攻城作;宋孝宗時福州都作院指揮中,分十一作,包括“箭作、弓弩作、甲作、皮作、銅作、漆作、旗作、條作、木作、磨锃作、鐵作”1《淳熙三山志》卷18。。開封制造兵器的南北作坊,“其作總五十一,有木作、杖鼓作、藤席作”等2《宋會要輯稿》方域3。,又如《夢梁錄》記南宋臨安城中,工匠分作更細。3見《夢梁錄·卷十三·團行》。

        就建筑營建而言,《營造法式》使用這一標準化術語的集大成者。這里必須說明的,《營造法式》的分類標準并不一致,甚至混亂。實際上有幾個不同分類標準,木作、石作、磚作、竹作、瓦作、泥作是按材料性質分類;雕作、旋作、鋸作、窯作、彩畫作等是按工種的性質分類;壕寨則是按建筑的布局性質分類的。有很多不嚴密甚至重復的地方,如石作與雕作、小木作與雕作、木作與鋸作、瓦作與窯作等,都有相互重復的部分。盡管如此,《法式》仍有其歷史貢獻。它的分類學的基本意義就在于面對多學科、多層面、實踐性特別強的建筑學理論,做出了自己特有的理論貢獻。

        如《大木作制度》:

        首先提出用材的標準,共分八種,這樣木材的使用就能控制。其次對于梁、柱和斗拱作了詳細的介紹和分析。為了增加建筑物的穩(wěn)定性,書中記載了柱的“生起”和“側腳”的方法。生起是由中心到四角的柱逐漸增加柱高。側腳是外圍的柱腳稍微向內側倒斜一些。這樣都使建筑物重心向內,使梁、柱、枋的結合更加緊密。梁的截面規(guī)定高與廣的比例是十五比十(即三比二,3/2=1.5)。這和現(xiàn)在計算上要求比例為/2(=1.4142),誤差很小。斗拱是由方形的斗和近似弓形的拱累疊而成,介于梁和柱之間。根據(jù)建筑物的大小,斗拱分好幾層,逐層向外挑出,形狀上大下小,好象一個托座。前面挑出屋檐,后面承托梁架。斗拱是我國古代建筑中比較復雜的結構部分。斗拱有放在柱頭的、柱間的和房屋四周轉角的,各有專門的名稱。對屋頂則有“舉折”的制度,即規(guī)定和種結構的坡度標準。

        又如《小木作制度》:

        小木作制度,主要屬于建筑的裝飾部分,內容包括門窗、欄桿、天花板、樓梯等各件的制造方法和用材規(guī)格。還有佛殿中的轉輪藏,設計巧妙,整個轉輪利用中心一根立軸轉動。宋代胡寅《斐然集》上說:“載以機輪,推而轉之?!绷⑤S上下都用鐵制器械困住。轉輪分七格,每格放佛經的經匣,輪軸運轉,可檢閱所需要的佛經。四川江油竇圌山云巖寺內發(fā)現(xiàn)南宋初期制作的飛天藏,仍保存了北宋時代的建造手法。飛天藏又叫星辰車,也是輪藏的一種,據(jù)研究已有軸承的裝置。小木作還制造各種器械和木樣。北宋最有名的器械是指南車和記里鼓車。指南車和記里鼓車北宋以前已有發(fā)明,但具體制法失傳。1027年(天圣五年),燕肅重新設計制造指南車,盧道隆設計制造記里鼓車。1107年(大觀元年),吳德仁又設計制造指南車。尺寸規(guī)范都有詳細記載。這是我國古代對齒輪系的高度運用。用兩個齒數(shù)相同的齒輪,中間嵌入一個中輪,便能按同一速度和同一方向運轉。記里鼓車是用輪軸機械量度地面距離的特有裝置。歐洲到十七世紀才有類似的計步機的發(fā)明。

        技術的進步離不開先進工具及其應用。《營造法式》還記錄了當時木工所用的一些新工具,其中有起線刨子,為加工門窗復雜線腳之用;又有窄鋸,為鋸曲線時用;又如雕鎪的鎪,專用來雕縷空花紋等。

        五、功限——管理范疇

        有學者認為《營造法式》編撰目的就是制定一系列的營造建筑規(guī)則——“功限”。其他都是一種鋪墊性工作。這有一定道理,但“功限”不能只理解為簡單的定額定料,而應從“管理學”的角度去把握。從當代設計學以及建筑學的基本性質而言,最重的問題就是一個“設計管理”或“建筑管理”問題。從設計思想的確立到設計方案的完成再到設計施工的和諧展開直至最后整個設計實體(成果)完成都是一個“管理”問題?!肮芾怼笨梢哉f人作為“類”或“社會”的本質屬性。設計(不止是建筑設計)是一種最典型的“類”或“社會”實踐活動,這是不同于純藝術的本質差異。

        功限是依照13種制度,分別闡述建筑設計施工所需的相應各種構件、各種工作的勞動定額,即制定估工的定額。

        眾所周知,李誡,北宋鄭州管城(治所在今河南鄭州)人,曾任主管營造的將作少監(jiān)、將作監(jiān)及右朝議大夫、中散大夫等職。他編纂的《營造法式》,參考與總結了歷來的建筑工程和制作技藝,不僅詳盡地記載了各種建筑物的制作規(guī)格和要求,以及關于建筑中各類工匠的技藝;而且還記載了不少有關建筑方面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等,闡述了有關經濟管理方面的思想。

        《營造法式》對建筑工程的質量管理有詳細的記載,無論是整個建筑的規(guī)格要求,建筑所用原材料的選擇,以至建筑營造時的操作規(guī)范和工序等,均有嚴格的統(tǒng)一規(guī)定。如將房屋的類型區(qū)分為殿閣、堂屋、廳堂、廳屋、門樓屋、廊屋、椽屋、散屋、亭榭等,對各種類型的房屋無論是間數(shù)、椽數(shù)、立柱數(shù)、鋪磚瓦數(shù),或是屋內其他的構造等,也有統(tǒng)一的制度,均需嚴格地按規(guī)定的標準建造,以保證其質量上的要求。對建筑中的原材料則主張劃分出各種原材料的不同質量規(guī)格和不同等級,嚴格按照各類建筑物的不同來分別使用。同時,還對各項專業(yè)造作的工藝規(guī)范,以及必須遵循的各道工序等,也都作了嚴格規(guī)定,以保證各項專業(yè)造作的質量要求。

        《營造法式》主張分工專其業(yè),將整個建筑物的營造作了細致的專業(yè)分工,分成壕寨、石作、大木作、小木作、雕作、旋作、鋸作、竹作、瓦作、泥作、彩畫作、磚作、窯作等十多項不同的專業(yè)造作,而以各專其業(yè)的工匠分門別類地完成各項具體工程,并分別完成建筑物內的各種裝備和設施。

        六、料例——經濟范疇

        就像當今時代“管理”與“經濟”常合稱為“經濟管理”一樣,《營造法式》中的“功限”和“料例”也常合稱為“功限料例”?!肮芾怼迸c“經濟”實不可分,“功限”與“料例”也應密切相連。兩者只是具體的側重點不同而已。大致說來,“功限”——管理范疇側重于建筑設計施工中對人的“管理”(如勞動定額等)?!傲侠薄洕懂爠t側重于對建筑設計施工中對于“物”或材料的“管理”(如定料、用釘數(shù)等)。這就是說兩者都在于“管理”(功限),也就是通俗所謂的“資源配置”或“設計”方式。由此,建筑設計(乃至整個設計活動)說到底就是如何使用一定的材料作出更多的事來,這就是“管理”也就是“設計”。

        對有關經濟核算問題,《營造法式》也作了較多的闡述。如對生產中所用的各項原材料和所費的人工均主張要詳細加以核算,并按各個制造項目具體計算和確定出所應消耗的原材料數(shù)和人工數(shù),作為所謂“本功”,然后即以實際完成功限的多少,按“本功”為標準來增減。在人工的核算方面更是作出了非常明確的具體規(guī)定,如搬運工從搬運的距離和運物的重量,筑基工開掘和打筑的土方數(shù)量,筑墻工開掘墻基和就土筑墻的長度,木作工制作直梁和柱的長度和徑圍,……等等,均確定了計工的標準,再以實際所完成的功效按計工的標準來計算出所費的人工。

        《營造法式》對研究中國古代建筑經濟學,了解古代工業(yè)經濟中的質量管理和經濟核算,以及相關經濟思想等,均有裨益。

        這些思想的集中體現(xiàn)在于《營造法式·總釋下》的《總例》一節(jié)中。抄錄全文如下:

        諸取圜者以規(guī),方者以矩。直者抨繩取則,立者垂繩取正,橫者定水取平。

        諸徑圍斜長依下項:

        圜徑七,其圍二十有二。

        方一百,其斜一百四十有一。

        八棱徑六十,每面二十有五,其斜六十有五。

        六棱徑八十有七,每面五十,其斜一百。

        圜徑內取方,一百中得七十一。

        方內取圜,徑一得一。八棱、六棱取圜準此。

        諸稱廣厚者,謂孰(熟)材,稱長者皆別計出卯。

        諸稱長功者,謂四月、五月、六月、七月;中功謂二月、三月、八月、九月;短功謂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正月。

        諸稱功者謂中功,以十分為率。長功加一分,短功減一分。

        諸式內功限并以軍工計定,若和雇人造作者,即減軍工三分之一。謂如軍工應計三功即和雇人計二功之類。

        諸稱本功者,以本等所得功十分為率。

        諸稱增高廣之類而加功者,減亦如之。

        諸功稱尺者,皆以方計。若土功或材木,則厚亦如之。

        諸造作功,并以生材。即名件之類,或有收舊,及已造堪就用,而不須更改者,并計數(shù);于元料帳內除豁。

        諸造作并依功限。即長廣各有增減法者,各隨所用細計。如不載增減者,各以本等合得功限內計分數(shù)増減。

        諸營繕計料,并于式內指定一等,隨法算計。若非泛拋降,或制度有異,應與式不同,及該載不盡名色等第者,并比類增減。其完葺増修之類準此。

        七、等第——禮制范疇

        所謂“等第”,就是“等級次第”。如《資治通鑒·唐德宗貞元四年》:“春,正月,庚戌朔,赦天下;詔兩稅等第,自今三年一定?!彼沃燠汀肚⑴f聞》卷五:“自大中祥符至今六十年,州縣有廢置,名號有改易,等第有升降。”此外,“等第”還有唐代科舉中的排名或今天的“名次”。如唐代科舉,由京兆府考試后選送前十名升入禮部再試,稱之為“等第”。這在唐李肇《唐國史補》卷下有記載?!斑M士為時所尚久矣……京兆府考而升者,謂之等第?!薄暗鹊凇比绻米鲃釉~,就有“分等級”之義。1參見《漢語大詞典》(縮印本)第5208頁,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2年;又《辭?!罚ê嫌啽荆┑?277頁,商務印書館1998年。在《營造法式》中,“等第”更多地是“等級”或“分等級”之意義。這一“等第”思想是《營造法式》傳承中國古代建筑設計思想中的“禮制”觀念的集中體現(xiàn),尤其是對《易》《禮》體系傳統(tǒng)的繼承和發(fā)揚。

        “等第”在《營造法式》中有幾種基本的表達方式,一是建筑類型的分為8等;二是基本結構單位的“材”分為“八等”;三是雕鐫或紋樣以“品”分類;四是屋脊的等級(用獸頭等、瓦的層數(shù)等);五是彩畫的形制,最高等級的是“五彩遍裝”。

        八、圖樣——形象范疇

        “圖樣”是《營造法式》設計思想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建筑實踐活動的內在要求。所謂圖樣,就是建筑設計與施工過程中所要進行的圖式表達方式。與語言文字不同,圖樣是以直觀可感的形象性的圖像語言傳播或表達設計者的設計思想。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建筑物做成之前的“建筑物形象”(效果圖),并在施工中所必須依據(jù)的范本。早在北宋年間,《營造法式》能夠如此注重“設計圖”對建筑的重要性,是人類建筑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也是中國人偉大智慧的表征。從《營造法式》的“圖樣”到“樣式雷屋樣”充分展示了中國建筑圖學思想的基本特征和價值。

        圖樣為了形象地說明建筑的樣式以及各構件的樣式,用了6卷的篇幅繪出了詳圖。

        九、《營造法式》體系的方法論問題

        方法論實質上就是體系建構問題。有什么樣的體系就會有與之相適應的方法論,反之亦然。《營造法式》的編修正處于中國學術體系及其方法論大轉型時期,即由“漢學”轉向“宋學”的轉型期。所謂“漢學”與“宋學”,不只是“漢代”與“宋代”兩個朝代的時間差異問題,而是具有學術體系建構的深層次的方法論差異的問題。關于“漢學”與“宋學”的差異問題,《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經部總敘》:“經稟圣裁,垂型萬世,刪定之旨,如日中天。無所容其贊述,所論次者,詁經之說而已。自漢京以后垂二千年,儒者沿波,學凡六變。其初專門授受,遞稟師承,非惟詁訓相傳,莫敢同異,即篇章字句,亦恪守所聞,其學篤實謹嚴,及其弊也拘。……要其歸宿,則不過漢學宋學兩家互為勝負。夫漢學具有根柢,講學者以淺陋輕之,不足服漢儒也。宋學具有精微,讀書者以空疏薄之,亦不足服宋儒也。消融門戶之見而各取所長,則私心祛而公理出,公理出而經義明矣。蓋經者非他,即天下之公理而已?!?《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經部總敘》中華書局1965年6月第1版,第1頁。

        上述對六大范疇的闡述就已經涉及到了《營造法式》的基本方法論問題。如“總釋”實際上就是以歷史的方法問題,也就是《序》《看詳》中說的“考究經史群書”、“與經傳相合”等歷史方法學問題。“比類增減”設計方法論等。

        猜你喜歡
        法式范疇營造
        日常之美
        批評話語分析的論辯范疇研究
        誠心為“僑” 營造“家”溫暖
        華人時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58
        2021年山西將完成營造林26.67萬公頃(400萬畝)
        正合范疇中的復形、余撓對及粘合
        Clean-正合和Clean-導出范疇
        擅長營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法式高腰傘裙,“遮肉與優(yōu)雅”兩得
        Coco薇(2015年10期)2015-10-19 12:49:56
        法式新格調
        車迷(2015年11期)2015-08-23 11:48:12
        法式輕奢優(yōu)雅
        Coco薇(2015年1期)2015-08-13 21:30:02
        国产主播在线 | 中文| 亚洲综合另类小说色区| 丰满少妇被粗大猛烈进人高清|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一区|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 免费高清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免费人成黄页网站在线一区二区| 久久影院午夜理论片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福利片在线观看| 四虎精品免费永久在线| 中文字幕国内一区二区| 色婷婷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三年片免费观看大全有| 无码aⅴ在线观看| 高潮社区51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手机在线播放| 人妻无码∧V一区二区| 91国产熟女自拍视频| 国产极品女主播国产区| 日本高清aⅴ毛片免费| 国产av天堂亚洲国产av麻豆| 国产91精品一区二区麻豆亚洲| 大学生高潮无套内谢视频| 欧美多毛肥胖老妇做爰| 国产内射视频在线播放| 91三级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精品乱码8久久久久久日本 | 精品免费在线| 亚洲AV秘 片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久道久久丁香狠狠躁|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 久久97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不卡| 国产小车还是日产的好| 国产熟女露脸91麻豆| 4hu四虎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无套视频在线观看香蕉| 日本熟妇裸体视频在线| 日本超级老熟女影音播放|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av无码| 人妻少妇偷人精品无码| 好看的国内自拍三级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