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鴻志 李紅霞 范會勇
在激烈的社會發(fā)展浪潮的沖擊下,青年的心理也悄然發(fā)生著變化。大學生正處在社會要求高、家長期望大、成才欲望強的敏感時期,面對學業(yè)、就業(yè)、經(jīng)濟、人際交往和個人成長的煩惱及情感壓力,很容易出現(xiàn)情緒不穩(wěn)定或心理失衡的現(xiàn)象。
掌握大學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既能為建立學生心理檔案、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又可為分析不同年份入學的大學新生的心理健康特點提供了可能性。過去此方面的研究大部分只調(diào)查了某一屆的大學新生的心理狀況[1],這類調(diào)查很難得到有關(guān)不同年份入學的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差異。
本文調(diào)查了渤海大學4年的新生心理健康狀況,目的是對比不同入學年份大學新生心理狀況的特點與差異,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依據(jù),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1.1 對象 渤海大學2007、2008、2009和2010級中的部分新生,涉及中文、數(shù)學等13院系,共4415人。其中,男生1186,女生3229;2007級653人,2008級1141人,2009級1444人,2010級1177人。平均年齡(21.34±1.42)歲。
1.2 方法
1.2.1 測評工具 采用Derogatis 1975年編制的癥狀自評量表(SCL-90)[2],共有90個項目,10個因子,該量表涵蓋從感覺、情感、思維、意識、行為直至生活習慣、人際關(guān)系、飲食睡眠等大學生生活的諸多方面,每項5級評分,嚴重度從“1”(沒有癥狀)到“5”(嚴重)分為5級。
1.2.2 程序 在新生入學10個月內(nèi),由各院系輔導員指導學生在學校機房完成測查。要求評定者對量表的每一項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作出獨立的評定,不得與其他人討論或受他人影響。測查結(jié)果作為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建立新生心理檔案的依據(jù)。由于部分學生完成的是其它心理健康量表(由系統(tǒng)隨機呈現(xiàn)),所以本研究使用的數(shù)據(jù)約為新生人數(shù)的50%。
1.3 統(tǒng)計分析 用受樣本量影響小的效果量(d)作為統(tǒng)計分析的指標。為本研究因子i的被試得分;為相應(yīng)的常模均分;SDp為聯(lián)合標準差。根據(jù)Cohen的經(jīng)驗標準,效果量(絕對值)分成了小(d<0.2)、中(0.3
2.1 與常模的比較 表1列出了各個年級與常模[4]的比較結(jié)果。負數(shù)表示得分比常模小,正數(shù)表示得分大于常模。根據(jù)Cohen對d的解釋,軀體化、人際關(guān)系、憂郁、敵對、偏執(zhí)等5個因子的得分與常模沒有統(tǒng)計學上的顯著差異(d<0.20)。而在強迫癥狀、焦慮、恐怖、精神病性等4個因子,除2007級外,3個年級的得分與常模有中等程度的差異(d>0.20);而且,入學年份越晚,d值越大。表明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有下降的趨勢。
表1 各年級得分與常模的比較
2.2 4個年份入學新生之間的得分比較 表2列出了4個年份入學的新生得分的描述性統(tǒng)計,總體上存在上升的趨勢。單因素方差分析顯示,在各個維度上都存在顯著差異。但由于單因素方差分析受樣本量的影響較大,所以檢驗結(jié)果并不完全可靠。
表2 4個年份入學的新生得分的描述性統(tǒng)計
表2 4個年份入學的新生得分的描述性統(tǒng)計
因 子 2007級 2008級 2009級 2010級軀體化 1.34±0.37 1.33±0.37 1.36±0.38 1.36±0.39強迫癥狀 1.76±0.51 1.77±0.53 1.75±0.47 1.81±0.53人際關(guān)系 1.67±0.53 1.70±0.56 1.65±0.50 1.71±0.55憂 郁 1.49±0.48 1.53±0.51 1.49±0.46 1.50±0.49焦 慮 1.50±0.45 1.51±0.47 1.50±0.44 1.54±0.48敵 對 1.46±0.49 1.43±0.48 1.46±0.49 1.51±0.53恐 怖 1.34±0.40 1.35±0.41 1.34±0.40 1.36±0.41偏 執(zhí) 1.50±0.47 1.52±0.51 1.49±0.45 1.53±0.49精神病性 1.43±0.40 1.45±0.42 1.43±0.39 1.46±0.42陽性項目數(shù) 31.17±20.33 34.07±21.30 34.77±21.76 35.06±20.89
此處用受樣本量影響較小的d值作為統(tǒng)計量。對各個維度4個年級之間的得分進行兩兩比較,發(fā)現(xiàn)彼此之間的差異比較小,具體為:軀體化因子,2007級與2010級的差異為0.22,其余的d在0.01~ 0.20之間;強迫癥狀,2007級與2010級的差異為0.27,其余的d在0.04~0.18之間;人際關(guān)系,0.01~0.14之間;憂郁,在0.03~ 0.18之間;焦慮,2007級與2010級的差異為0.25,其余的d在0.01~0.16之間;敵對,2007級與2010級的差異為0.20,其余的d在0.04~0.16之間;恐怖,在0.01~0.19之間;偏執(zhí),在0.01~0.16之間;精神病性,在0.03~0.17之間;附加項目,在0.04~0.14之間;總均分,2007級與2010級的差異為0.22,其余的d在0.03~0.16之間;陽性項目數(shù),在0.01~0.19之間。
3.1 4個年份入學新生得分與常模的比較 總體上看,在與全國常模比較,渤海大學新生的因子得分高于SCL-90正常人常模,反映出渤海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存在一定問題,但總體上并不嚴重,這與以往的研究結(jié)果基本一致[5-6]。具體來看,軀體化、人際關(guān)系、憂郁、敵對、偏執(zhí)等5個因子的得分與常模沒有統(tǒng)計學上的顯著差異(d<0.20),說明人際關(guān)系相對和諧,情緒狀態(tài)普遍較好,適應(yīng)性較強,沒有軀體上的不適感。而在強迫癥狀、焦慮、恐怖、精神病性等4個因子,除2007級外,3個年級的得分與常模有中等程度的差異(0.20 3.2 4個年份入學的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狀況 比較不同年份入學的新生得分有緩慢增加的趨勢,特別是陽性項目數(shù)(0.33 3.3 本研究的不足 在推廣本研究結(jié)論時,有兩點需要注意。首先,樣本限制。本研究樣本全來自渤海大學,研究結(jié)果適于渤海大學,不宜做過度概括。其次,本研究使用的SCL-90引進中國已20余年,中間未有權(quán)威的修訂,問卷本身可能會有某種問題,因此,要與其它研究結(jié)果相互對比方可推廣。 [1]魯娟,李健,扈長茂.軍醫(yī)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16(5):507-510 [2]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9(增刊):306-310 [3]范會勇,張進輔.過去10年中學生SCL-90調(diào)查結(jié)果的元分析[J].心理科學,2005,28(6):1424-1426 [4]金華,吳文源,張明園.中國正常人SCL-90評定結(jié)果的初步分析[J].中國神經(jīng)精神疾病雜志,1986,12(5):260-263 [5]胡發(fā)軍,張慶林.大學新生SCL-90調(diào)查結(jié)果的元分析[J].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1(2):152-155 [6]劉佰橋.2007級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diào)查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16(10):1117-1119 [7]劉國華.不同年級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比較與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17(3):297-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