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心是學生學習和產(chǎn)生創(chuàng)新意識,發(fā)展實踐能力的原動力。具有堅定的自信心,能更多地產(chǎn)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有助于順利完成學習任務。相反,如果學生缺乏自信,就會過低地估計自己的能力,處處感到不如人,不敢大膽地進取或創(chuàng)新,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有效地建立和利用學生學習的動力源泉——自信心。進入高中以后,由于學習科目的增多,加上語文學習的非顯效性,許多學生往往對語文不太感興趣,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作為語文教師,怎樣才能吸引學生學習語文,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自信心呢?
一、教師要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種心理體驗的獲得與鞏固需要有外部信息的不斷刺激。中學生自信心的樹立有時處在被動階段,要讓其由被動轉為主動,成為自覺行為,除了教師的正確引導外,學生發(fā)揮主體作用,超越自我,掌握自信的方法是關鍵。只有當學生充分了解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知道自己也有值得別人學習的地方,自信才會產(chǎn)生。因此,筆者經(jīng)常用賞識的目光去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通過有原則的、藝術的表揚調動他們內在的主觀能動性,通過班會“說說我的優(yōu)點”或“說說他的優(yōu)點”,幫助學生建立自信,使他們始終感到“我能行”。針對自己自信心不足的弱點,選擇與自信心有關的名言警句或有激勵作用的語言作為自己的座右銘,用以暗示和勉勵自己,從而獲得自信心,敢于面向困難,戰(zhàn)勝困難,取得勝利。
二、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一個學生的膽量大不大,對學習的自信心強不強,最明顯表現(xiàn)在課堂上敢不敢積極舉手發(fā)言,課后敢不敢與教師交流思想、討論問題。因此,提高學生的膽量,增強學生對學習的自信心,需要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發(fā)言率,使學生在課堂上“有言要發(fā)”。要讓學生有言要發(fā),就必須對課文內容有深入的理解。筆者通常的做法是:在要學習課文的前一天晚上,要求學生借助字、詞典初讀課文,然后在理解的基礎上提10個以上有關課文內容的問題,為第二天的閱讀課有言而發(fā)作準備工作。課堂上讓學生在有言要發(fā)的基礎上采取自由討論的開放方式進行閱讀、思考、討論。即每個學生要拿出前天晚上提出的問題來互相質疑問難,教師只在一旁點撥。這種自由方式的交流,大膽的學生會積極舉手發(fā)言,而膽小的學生則“默默無聞”,這時候教師就要采取“點名”的方式向那些不出聲的學生“質疑問難”,引導那些學生把自己準備好的問題大膽地說出來,讓大家交流、討論。與此同時,采取誰積極發(fā)言誰就獲“積極分子”獎的“有獎活動”。正所謂重獎之下必有勇夫,在“物質”“引誘”之下,學生無理由不大膽發(fā)言,暢所欲言。就算那些膽小的學生也不會甘心看見別的同學獎品很多,而自己卻一無所獲,肯定也會嘗試舉舉手,于是就會有第一次舉手。身為教師的這時就要眼尖,抓住這個“第一次舉手”的同學,大力表揚他的舉措的正確性。相信在“物質”“誘惑”和教師、同學們的鼓勵、支持下,學生們積極發(fā)言的幾率就會越來越多,膽量越來越大,對學習的自信心也會隨之越來越強。這種人人都可以暢所欲言,人人可以發(fā)表自己見解的學習方式,會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覺得學習并不難,自己也可以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假以時日,便會逐漸提高了對學習的興趣,從而也增強了對學習的自信心。這樣每個學生都找到了自己的閃光點,都覺得自己在語文學習上并非一無是處,從而極大地增強了語文學習的信心。另外,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精心設計,采用更合乎學生學習規(guī)律的的方法,來展示課文之美,用生動形象的事例來展示語文的魅力,力爭人人對語文有興趣。試想,如果語文成了學生最受歡迎的學科,討厭語文學習的人一個也沒有,喜歡語文學習的人占了大多數(shù),那么人人都能自信地說出“我能學好語文”。
三、用信任和賞識喚起學生的自信心
信任學生是教師以自己的言行影響教育學生,將信心傳遞給學生,相信每個學生都渴望成為優(yōu)秀者。教師在教學中應把學習上信心不足,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想成將來會有優(yōu)異發(fā)展的學生。如提問時,盡量做到估計該生能回答正確再提問他,萬一答不上來,教師要相信他能答對,不要急于請別的學生回答或教師自己進行解答,此時可作適當提示,讓正確結論從他口中答出。這樣做,他們能充分體驗到信任,增強自信。還有在課堂上及平時接觸中教師通過語調、表情、體態(tài)語和目光等方面向他們傳遞了尊重、信任和暗含的期待,學生從教師身上得到積極的情緒體驗,即感覺到教師始終認為他是聰明的、能干的。久而久之其學習行為也變得積極,自信心大大增強。人需要賞識,作為課堂主體的學生更不例外。他們常常把教師的賞識看成是對自己的評價,當他們得到賞識時,就覺得自己有進步,能學好,有發(fā)展前途,認為自己在教師心目中是好學生,因而產(chǎn)生自身增值感,增強學習的內部動力。我們教師要在學生的課堂行為表現(xiàn)中多發(fā)現(xiàn)可以肯定的東西,不僅要“錦上添花”,而且還要做到“雪中送炭”,錯誤的答案也可以從思維方式、答題方式或態(tài)度上加以肯定。對答錯的內容,教師可以用多種手段讓其自己認識并糾正,只要糾正對了就要贊賞,讓他看到自己的成績,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因此增強對自身的信心。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恰當?shù)丶ぐl(fā)學生的興趣,喚起和利用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在學習中相互交流,在認識沖突中,自信心又得到增強,滿懷信心投入到新學習中去。這樣教學,就會使學生的自信心成為產(chǎn)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