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大膽質疑是激活語文課堂教學的關鍵。新課標提出要讓學生在讀書思考的基礎上,能對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初步提出質疑。圍繞重點展開討論交流,發(fā)表自己獨到的見解,甚至還可以對知識本身進行懷疑、研究。教師應善于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誘發(fā)學生質疑問難,鼓勵他們從“不敢問”到“勇于問”,并通過引導,教給質疑方法,讓學生做到既“勇于”質疑問難,更“善于”質疑問難,提高探究學習的效率。那么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問難能力呢?結合教學實際,筆者淺談一下自己的做法。
一、鼓勵學生勇于質疑問難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造出適合學生質疑的輕松和諧的環(huán)境,激發(fā)質疑興趣,讓學生敢想、敢問,樂于探究。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學生摒棄疑慮,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前提之一。教師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相信他們都能提出問題,促使學生樹立起樂于質疑問難的信心。教師還要放下架子,主動以平等的態(tài)度融入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和學生一起質疑、探究,從而使學生在平等的和諧氛圍中大膽地質疑問難。
二、保護學生求疑的熱情
善于生疑的學生總是喜歡咬文嚼字,處處落實,甚至提出許多連教師也意想不到的問題。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正確對待學生,正確對待自己:一是不要以為自己比學生高明;二是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因此不迷信課本與權威,不給學生的錯誤觀點扣帽子,不無原則地強求師生的答案必須一致。久而久之,學生就從敢于質疑過渡到喜歡質疑,善于質疑,在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同時,還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教學《小抄寫員》時,學生讀到敘利奧第一次挨父親罵后的內(nèi)心:“敘利奧一聲不響地受著責備,忍住了就要流出來的眼淚,心里卻很歡喜?!庇袑W生隨口說:“敘利奧受了責備心里還怎么歡喜呀?”這本不是質疑,但筆者抓住這一矛盾,讓學生展開了討論,肯定了學生質疑的熱情。
三、精心指導學生善于質疑問難
要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問難能力,不僅要激發(fā)學生質疑興趣,還要給學生教方法、搭梯子,使學生懂得,一篇課文或一段話、一句話要質疑什么,從哪兒質疑。教師要先給學生搭梯子,幫助學生設問題,從細微處入手,從字詞句入手設計問題,由淺入深,然后再從段落、文章整體入手設疑,最后放手讓學生自己質疑問難。
1.在預習課文中質疑問難。教學課文之前,安排學生讓學生自學。自學中要求學生完成一般任務外,還應“不提問題不讀書”、“讀書必發(fā)問”。讓學生將初步自主探究課文過程中不懂的問題記下來。
2.學會在課題的題眼上質疑問難。課題濃縮了整篇課文的精華,是文章的眼睛,可以幫助和加深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學習課文出示課題后,可讓學生說說從課文中知道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這樣,既理解了課題,又為學習課文設置了懸念,激發(fā)了學生探究內(nèi)容的興趣。如:出示了課題《一定要爭氣》后,學生質疑:誰要爭氣?為什么要爭氣?怎樣爭氣的?
3.在閱讀理解課文中質疑問難。學生深入探究課文時,會不斷地產(chǎn)生新的認知沖突。這是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探究課文的好機會。教師在閱讀中要指導學生抓住文章中重點詞語、句子或段落質疑,從而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如學習《林海》一課,“親切與舒服”在文中一共出現(xiàn)了三次,學生問:為什么這兒要寫三次?它們有什么不同?這些問題,都是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根據(jù)自己的認知經(jīng)驗產(chǎn)生的疑問,對理解文章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學生提出問題后,探究的興趣高漲,積極思考討論,很快就能深入理解這些內(nèi)容。
4.在內(nèi)容的矛盾處質疑問難。課文中有些內(nèi)容看起來似乎“自相矛盾”,其實,是作者的落墨著力之處。讓學生在這些地方質疑,可以把課文理解的很深,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如《十里長街送總理》一文中,寫一位滿頭銀發(fā)的老奶奶焦急而有耐心地等待總理的靈車。讓學生從“焦急”與“耐心”這對看起來自相矛盾的詞中體會人們對總理的崇敬、愛戴和深切懷念之情。
四、重視學生的看法
學生的質疑水平是在教師的鼓勵中不斷提高的?!澳阋岢裁?,就贊美什么”,“好孩子是夸獎出來的”。這就是教育的邏輯,教育的魅力。如筆者講《草船借箭》一課,有個學生問:課文寫的內(nèi)容明明是諸葛亮用草船騙箭,為什么課文的題目是草船借箭呢?通過討論,同學們便深刻地體會到作者用詞的準確性:本文的中心是為了贊揚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騙”是貶義詞,與作者所要表達的中心不一致,再說這些箭是從曹操那“借”來的,最終還是要還給他,而“騙”來的東西是不必還的。區(qū)區(qū)一字,深刻地表現(xiàn)了中心。這樣的質疑,使全體學生受益匪淺,何樂而不為呢?
五、鼓勵學生課后多讀多問
回憶老師所講的內(nèi)容,圍繞內(nèi)容多問幾個為什么,多與同學、老師交流討論。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該想辦法采取各種形式,讓學生想質疑、敢質疑、樂于質疑、會質疑,并能夠對所質的疑進行解答,使學生由被動質疑逐步轉向主動質疑,幫助學生建立學習信心,從而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質疑是一種探究、一種滿足。倡導質疑、鼓勵質疑、珍愛質疑,符合學生的求知心理,學生主動質疑問難,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良機,是學生探究課文內(nèi)容的開端,是啟迪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一個途徑。有了學生大膽質疑的課堂,才是高質量的課堂,充滿活力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