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教育即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對學生進行人格、思想、情感等方面的教育。學校教育的目標是\"教書育人\"是為社會培養(yǎng)人才。而德育教育是教學教育的重要內容,它滲透于中學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當中。中學語文課堂是培養(yǎng)德育教育的重要地方,語文教學中必須堅持熏陶感染、潛移默化的原則,利用課內和課外時間,正確處理德育和教學的關系,這樣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關鍵詞:德育、中學語文、教學、滲透
德育即思想品質教育。在中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科學的思想品質教育是每一位語文教師應盡的義務。《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過程中應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操,創(chuàng)造力、情趣、健康個性、使其逐漸形成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該如何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呢?
一、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
⒈陶冶愛國情操
古人云:\"文章不是無情物\"、\"凡為文以意為主\".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尤為重要的。中學語文教材中有不少愛國的英雄人物,他們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譜寫的一曲曲愛國詩篇,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這些英雄人物身上體現(xiàn)的愛國主義精神是永垂不朽的。對中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yǎng)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⒉體會語言美
中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優(yōu)美的文章,通過入情入境的閱讀產生感情共鳴,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fā)他們的愛國激情。教學時,讓學生反復朗讀,讓他們認識語言、品味語言,以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
⒊加強道德品質教育
首先應提高教師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因為中學階段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教師的品德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品德。其次,他們的道德修養(yǎng)和自身的素質將對學生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目前雖然中學教師的整體素質不錯,但是,我們仍會看到有一部分教師經(jīng)不起金錢的誘惑,形成了一切向\"錢看\"的時代觀念。這種思想嚴重影響著自己的學生。
二、創(chuàng)建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
創(chuàng)建問題情境教學是中學教師圍繞課堂教學而創(chuàng)設的一種能幫助學生學習的教學形式。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建道德情景,讓學生進入情境中自主的感受和體驗,并通過與其他同學的交流形成自己的道德認識,把學生帶入到情境中去。
三、通過課堂對學生進行德育
德育教育的過程是一個由感性教育到理性教育的復雜過程。通過對語文教材的分析,對學生進行了德育的感性教育,并沒有實現(xiàn)理性教育的升華。我們應該加深學生對感性德育的認識,使其逐步上升為德育的理性認識,這樣才是我們教育教學要達到的目標。我們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留下一定的時間給學生,讓學生自由討論一些話題。
四、加強學校的德育管理
⒈需要健全的組織機構。
我們應建立校、處、班三種管理機構充分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他們明確自己的工作職責。在管理活動中,人是管理的核心,各項管理活動都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加強學校的德育管理,促進良好校風的形成。
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學校德育管理者應加強組織力量,根據(jù)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特點,把握中學生思想發(fā)展的時代特點,科學制定出加強學校德育管理的目標。各教研組、各學科教師要從各學科的特點出發(fā),使德育的培養(yǎng)與知識的傳授融為一體。促進中學生道德素質的培養(yǎng)。
結束語
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需要教師去發(fā)現(xiàn)、去挖掘、去利用。深挖文章中的思想教育觀點,把思想道德教育滲透到中學語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把對德育的培養(yǎng)立足于語文學科教學的探索之中,充分發(fā)揮其學科優(yōu)勢,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教學中滲透??傊?,我們必須重視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并在語文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出更多更好的德育滲透的方法,作為語文教師應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語文,更應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滲透德育教育,教書育人,為社會培養(yǎng)出更多更優(yōu)秀的人才。
作者單位:河南省鹿邑縣遠志高中初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