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科學是一門具有較高抽象性的學科,而初中生的思維是以感性地想象為主,怎樣激勵他們有效地吸收知識,提高他們的實踐動手能力,是新課程改革下的重點要求。而創(chuàng)建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能夠減輕學生在理解課文方面的負擔,從而激起學生的探索欲望,提高教學質量。本文通過分析初中科學課堂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的要求及意義,進一步探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不同方法,在激勵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方面進行了相應的嘗試。
關鍵詞:初中科學;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實驗
教學情境是傳遞信息的載體,它能促使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產生學習行為。新穎而科學的教學情境能給學生提供巨大的思考空間, 同時也能夠帶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拓展學生的情感體驗的空間。因此,在教學中構建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是一項重大的教學改革,它能夠成為學生認識新事物的內在力量,創(chuàng)建和諧有效的學習情境,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一、設立初中科學教學情境的要求及意義
㈠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具有相對真實性。
盡管課本上的知識是前人經驗的總結,但對于學生而言,一切都是新鮮的,當學生面對這些問題時,心里的探求欲十分強烈。而老師通過設立真實的教學環(huán)境能夠把學生帶入一個新的天地,學生的好奇心受到激發(fā),探索的欲望就越強烈,這樣教學效果也會更好。
㈡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具有針對性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正應了學生的心理需要,情境的建設滿足了學生渴望參與的心理需要,教師通過針對教材和學生的興趣,在情境的創(chuàng)設過程中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實驗的探討和研究,為學生提供自由思考的空間,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學的重點從“要學生學”轉入到“學生想學”的軌道上來。此外,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更能把握好生活實際與課本知識的異同,理論聯(lián)系實際,感受著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科學常識。
㈢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具有現(xiàn)實性
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夠讓學生把理論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體會科學的廣泛性,學生在這種教學場景中能夠明白自己學習的主體地位,明白學習知識不僅僅為了提高成績,還可以更好的運用知識,從而提高學習初中科學的熱情。教師通過讓學生積極的參與課堂的理解過程,讓學生在相關的問題情境中體會到思維的廣度和深度。
二、創(chuàng)設初中科學教學情境的方法
在初中科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利用各種引導方式構造一定的教學情境,可以很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求知熱情。
㈠結合游戲和表演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新課程改革之前,初中科學教學偏重于純知識的教學,教師經常把自己的思維強加給學生,從而定勢學生的思維。久而久之,學生對自然科學這門課會產生懼怕和厭煩的心理。初中生還處在成長的初級階段,對有趣的現(xiàn)象很是關注。教師可以利用學生這一心理特點,把教材的知識和游戲內容結合起來,生動形象的游戲環(huán)境能夠讓課堂活躍起來,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例如,在《神經系統(tǒng)的組成》這一節(jié),可以讓學生玩打手游戲,看誰的被打反應最快,然后請同學們出示結果,最后,引導同學們思考我們身體的那些部分參與了這一環(huán)節(jié),起著什么樣的作用。還可以利用表演活躍課堂的學習氛圍,在本節(jié)課中,還可以讓同學們自己編排情景劇,啟發(fā)大家那些動作對神經系統(tǒng)不利,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㈡設計實驗情境
初中生對課本知識的興趣往往不如實驗,教師通過建構相應的實驗場景,以學生為主展開操作指導。然而,實驗情境的設計,不能僅僅局限于以往陳舊的敘述,還要融入相應的知識背景,只有把課本知識背景貫穿于實驗場景中,實驗所得出的結論、規(guī)律才能與課本知識相聯(lián)系,學生才能真正的吸收知識。此外,教師還要引入問題形成——理論猜想—結論驗證的教學活動模式,例如,在學習《月相》這一課時,由于該實驗不容易在課內進行,因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模擬實驗,可以通過分組,讓其中的一位學生拿手電筒模擬太陽光線,在中間位置的一個同學舉著一顆地球儀,前后左右四位同學手上分別拿著的乒乓球以代替月球,這樣一來,學生對月相的變化過程就會了如指掌,然后讓其他同學分別都來體驗一下這個實驗。初中生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對于實驗的結果總會心懷驚嘆,喜歡動手是學生的天性,因此在教學中貫穿實驗,構建實驗教學情境,可以引發(fā)學生主動參與,提高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㈢利用故事構建問題情境
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是廣大學生的愛好,尤其在課堂上,學生總期盼老師能夠穿插一點故事以消解知識的枯燥。利用與初中科學有關的故事創(chuàng)設情境,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故事的情節(jié)要取材于課本中的真實情況,呈現(xiàn)的方式既可以是口頭陳述,也可以是通過多媒體。例如在第二章《運動過程的分析》中,可以引用科學家牛頓因為被蘋果砸中而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的故事,然后再鼓勵同學們向科學家學習,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還可以進一步讓同學們探討:“如果你是牛頓,你會怎么辦?”在在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時,還可以給同學們講述“鬼谷的傳說”,告訴同學們很久以前,在山上常常在墓地附近有火光,還生長著奇異的草,動物一吃就會死去而人卻沒事,然后,教師設問:“究竟是什么東西保護這種奇異的草?是二氧化碳!”這樣整節(jié)課同學們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課堂上了,上課的效率也大大提高了。教師在上七年級第一冊第1章“最近的恒星——太陽 ”這一課時,還可以通過講述“夸父逐日”的成語故事,來引發(fā)同學們的思考,“夸父跨躍時空,今天來到學校,借他一輛轎車。 算一算:假設夸父開轎車以100Km/h 的速度奔向太陽需年才能到達?”這樣一來,學生就樂于自我思考,積極發(fā)言了。
三、結語
總而言之,教學情境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對教師的組織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教師要對課堂情境創(chuàng)設的時間有一定掌控,讓學生既能在輕松和諧的氛圍里學習知識,還能提高學生的探索能力和渴望。此外,教師對于學生在課堂情境中的表現(xiàn)要予以點評,而不是一筆帶過。教師的每一句評價都會激勵學生的成長,甚至會給學生帶來學習動力。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教學改革要求教師要規(guī)范自己的教學方法,因此教師必須努力的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面向全體學生,結合教科書進行備課,安排好適合學生的、難度適中的教學情境,使得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在發(fā)揮教師引導作用的同時,充分地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和開拓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⒈季銀泉.共生. 教育管理的新理念.南通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⑵
⒉李發(fā)生, 舒紅群. 初中化學教學情景創(chuàng)設策略[J]. 江西教育科研, 2006⑾
⒊李勝永, 胡惠芳. 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 提高課堂實效[J]. 教育, 2007⒅
⒋蘇中德. 創(chuàng)設最佳教學情景 開辟自主學習天地[J]. 校長閱刊, 2008⑵
⒌侯欣華. 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J]. 新課程(教育學術版), 2009⑴
⒍曹志清. 淺析課堂教學中如何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J]. 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 2009⑹
作者單位:上林初級中學教育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