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新課程的主渠道是課堂。針對傳統(tǒng)課堂教和學習效率低下的情況學校提出了“關注、培養(yǎng)、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的課堂教學改革理念,并積極實施課堂改革,努力創(chuàng)建“學生更好的學、共生的、高效的課堂”。在此理念的支撐下,我校從2009年開始實施并在教學中積極推行“120分戰(zhàn)略”.
具體落實方面,結合生物學科特點,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落實120分戰(zhàn)略。
一降低教學難度
(一)整合教材
1整合不同版本教材
本學年,由于新課程要求使用不同版本的教材。我們綦江縣使用的是北師大版教材。與重慶市主城區(qū)及大部分區(qū)縣所使用的教材不同。他們使用的是人教版。新課程開始之初,我們也感到非常的困惑,以什么版本為主,兩種版本的教材如何取舍,以什么做為標準,北師大版本怎樣教……。
非常有幸的是,通過幾次培訓及與教材編寫者付尊英的幾次交流,我對北師大教材“以生理為主線,以生理帶結構”的編寫思路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對教材的把握變得輕松了!
但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我們認為北師大教材“為了新而難;為了透而難;為了體現(xiàn)導向性而難”并不太適合我們綦江縣特別是我們這種生源較差的學校。本著“用好一本教材”的思路,我們在實際教學中以課標為標準,對兩種版本的教材進行了整合,嚴格按照北師大版的編寫體系進行教學。同時對教材的內容進行了大膽的整合、刪減。
2整合教材章節(jié)內容
為了減輕學生的負擔,我們對教材的有關章節(jié)進行了整合、刪減。以必修一為例,我們將人工膜的研制與應用、細胞骨架、神經信息的傳送這幾部分內容刪去不講,改為學生自學。這樣節(jié)約了課時,可上花更多的時間在重點章節(jié)上,同時也減輕了學生的負擔。當然,要真正意義上降低教學難度就必須在教學內容體現(xiàn)出“降”來。
(二)減去贅余的教學內容
一般認為,一個老師教得好往往表現(xiàn)在課堂的容量要大,與高考聯(lián)系得非常緊密。筆者認為,高一的時候與高考過多的聯(lián)系會加重學生負擔,與新課程的理念背道而馳。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提出了“120分戰(zhàn)略”。所謂“120分戰(zhàn)略”是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對課程內容進行整合,大膽調整課程目標和內容,舍去20%教學中老師講了、學生學了也不會的內容,重點瞄準80%的基礎和中等難度的課程內容進行教學,即瞄準高考中的120分要求進行教學。在減的時候,筆者認為應該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是有害無益的一定要刪減
教學實踐已經證明,盡管我們要盡可能追求教學的大容量,但課堂教學絕不是加進來的東西越多越好,有些內容加進來是有害無益的,有些內容可能是有價值的,但采用不適當?shù)姆绞郊舆M來也可能是有害的。這樣的情況,我們要毫不猶豫地減。
2影響學生學習的一定要刪減
為學生的學習服務,應該是我們教學決策的最高追求。有些內容本身雖然可能有一定的價值,但卻會妨害學生的學習,也應該毫不猶豫地刪減。將來有適當?shù)臅r機再加進來。
3是可有可無的要盡量刪減
有些內容,加了不一定有害,但也未必有多大意義。本著力求以少勝多的原則也是盡可能減去。
4是影響主要目標的要盡量刪減
一節(jié)課的教學,總會有一個總體的目標或者是主體的目標,其它內容加多了,勢必會影響主要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或者是主要內容的教學,也應該盡量刪減。
我們期望,在教學中針對學生實際降低教學難度和重心,進行少講多練的教學策略,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激發(fā)學習潛能,把學習變成一種自覺的行為。
二降低作業(yè)難度
高一學生要學九門課程,每天平均下來要上7—8門課,如果每門課的老師都布置一點作業(yè),學生一天的作業(yè)量實際上是非常大的??梢哉f在一天有限的時間里很難完成或者說很難高質量完成。本著減輕學生負擔的理念,我們備課組在選擇資料時盡量選擇每節(jié)課后習題量較少的、高考題不是很多的資料。布置作業(yè)時,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也要對資料上的習題進行一定程度刪減。當然,要真正體現(xiàn)出降,最終檢測學生學習效果的考試就必須要“降”。
三降低考試難度
個人認為,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在學習獲得成功。如果每次考試都能考到八九十分,這比什么措施都有效??荚囍袑W生能取得好的成績,學生就能豎立學習信心,就會更加努力去學習。因此,精心出好每一次考題,是實施120分戰(zhàn)略成功的關鍵。只有學生感覺到成功了,也才檢驗出我們的教學策略是成功的。遵循這個理念,我們在出試題時,對試卷類型做出了大膽改革
我們的考試試卷題由課本作業(yè)、學業(yè)水平考試題、原題和中等難度的新題組成。前三部分的題已經保證大部分學生有了幾十分的起點分,這樣的試卷基本上保證了學生在考試中能取得較好的分數(shù)。
我們期望,通過降低難度,讓學生在課堂中獲得成功體驗,進而提升學生對生物學科的學習興趣。
作者單位:重慶市綦江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