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程教學標準的深入推行,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逐漸被新課程標準替代,“健康第一”也成為教學中的指導思想,筆者作為一個有16年教學經(jīng)驗的老教師,特意將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作出了如下總結。
【關鍵詞】初中體育 體育教學 新課改
【正文】
作為中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體育教學不但與學生的身體素質息息相關,有效的體育教學更能對學生其他課程的學習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新課程標準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以“健康第一”作為指導思想,體育與健康并重,全面推行素質教育,以育人為宗旨,以學生為主體,重視教學方法,特別是學習方法的改變,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全面發(fā)展。
一 健康第一,全面推行素質教育
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本應有極大的改善,然而事實卻并非如此,文化課學習之余,他們的休閑和娛樂往往局限于電腦游戲和電視節(jié)目等,很少有學生愿意主動“走出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健康發(fā)展,而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中過于注重教學目標的達成,教師的作用往往是示范和糾正學生的練習動作,而忽視了體育鍛煉的本質是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鍛煉學生強健的體魄,學生參加體育鍛煉反而成了一種負擔和身體折磨。這樣的形勢之下,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也大大減弱。
作為教師,應該積極向學生傳授有關健康的知識,使學生增強養(yǎng)成健康生活習慣的意識,了解體育鍛煉和健康是分不開的,有了強健的體魄,才可以進行正常的學習和生活,體育鍛煉不但不會耽誤學習的時間,反而可以活躍思維,對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以學生為主體,以育人為宗旨
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是主體,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都是教師決定的,教師完全主導了課堂,學生只有完全被動的接受,課堂氛圍往往是嚴肅有余,活潑不足。新課程標準要求改變這一狀況,要將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重視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低位,教師更多的是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除了必要的講解和示范,教學方法應該靈活運用,學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身體條件的方法進行充分的運動,積極交流學習的經(jīng)驗,提高學生體育鍛煉的熱情。教學結果評價也應該更加人性化和體現(xiàn)育人的宗旨,摒棄極端化的教學考核標準,教師要能接受學生的個體差異帶來的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的差異,更多運用合理引導的方式進行教學,評價打分的時候更應該注重學生完成動作的過程以及學習的態(tài)度,體育運動不是單純的模仿學習,所以評價的時候應適當傾聽學生對于學習過程的心得體會,去發(fā)現(xiàn)真正學到了什么知識,要讓學生不但“學會”,更要“會學”。
三 具體教學方法要有創(chuàng)新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體育教學也不應該僅僅拘泥于某一種教學方法,只要教學的目標可以達成,教學方法完全可以靈活多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責任探索和利用多種教學手段,使體育課堂也能豐富多彩。
傳統(tǒng)體育教學以室外教學為主,教學方法基本就是語言灌輸式的教學,多媒體教學有其不可替代的優(yōu)點,正在被越來越多的體育課堂所使用,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工具播放某種體育運動的背景和賽事,讓學生了解體育運動的起源和發(fā)展,激發(fā)他們參與的興趣;將原本抽象,呆板的理論知識分解為一個個動靜結合的動作,依次講解每個動作的重點和注意事項,
通過更加直觀的演示,學生可以更加形象和具體的接受知識,找到他們喜愛的運動形式,營造一個多姿多彩的教學環(huán)境。
教師應該堅持新課程理念,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既要重視知識的教學,又要注重學生自我發(fā)展能力的塑造,在進行體能測試時,可以用分層教學法,對不同體質的同學區(qū)別對待,只要每個學生都充分運動,努力訓練,教學目的也就達到了。
總之,體育教師可以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不斷探索嘗試新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由積極的參與者變成課堂的主題構建者,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精神和體育興趣,為新時期的體育教學開拓一個嶄新的局面。
參考文獻
[1]張輝.初中體育教學新理念[J].大觀周刊,2011,(44):141.
[2]陳宏將.提高初中體育教學質量的途徑研究 [J].學生之友,2011,(11):72.
[3]蔣騰.新課標下初中體育有效教學研究[J].考試周刊,2011,(82):147.
[4]秦青.新課程標準下的體育教學[J].神州,2011,(11):205.
作者單位: 湖北省荊州市公安縣梅園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