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近幾年來對新課程理念和郭思樂《生本教育》的學習,使我對現(xiàn)代課堂教學有了新的認識。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音樂教育并不是培養(yǎng)音樂家,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惫ぷ魇嗄陙?,一直認為課堂就是“教師教、學生學”那種簡單的授課模式,在音樂課堂上就是“教師彈琴學生唱歌”,教室中充滿歌聲,學生能把所學歌曲唱會,教學目標就達到了。其實不然,在現(xiàn)今知識經濟不斷發(fā)展的今天,教學理念也應隨之發(fā)生變化。新課程是“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教學改革的出發(fā)點,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隨著課堂教學上的不斷實踐和探索,我逐漸感受到讓學生自主學習的益處,不但解放了學生而且也解放了教師。在課堂上,做到人人有事做,人人想做事,音樂課也變得生動有趣,輕輕松松在動手動腦中愉快的結束課程?,F(xiàn)將近幾年來我在課堂教學中的一些做法與大家分享:
一:形式多樣的情境導入。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焙玫那榫硨胪瑯右彩钦?jié)課成功的關鍵。導入語可以形式多樣??梢砸酝捁适隆⒂螒驅?;談話導入;視覺真實感受、肢體動作等形式導入。如在上二年級三冊的《大鹿》那一課時,我以兒童喜歡的故事做導入:“小動物們都在參加動物狂歡節(jié),可是大鹿和小兔沒有來,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呢?”這句話就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激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
我認為在音樂中最重要的是有一個會傾聽的耳朵。當學習一首新的歌曲時,聆聽就顯得格外重要。就像中國有句老話“先入為主”。第一遍(初聽歌曲)時,預先提示學生自己感受歌曲情緒和速度、拍子。第二遍(復聽歌曲)時,讓學生“張嘴默唱”,通過這種方式的學唱,學生既能聆聽范唱,也能對照范唱找出自己的不足,為下一步解決處理難點打下鋪墊。
三、采用小組分工合作,打造“生幫生”的教學新理念。
當聆聽完歌曲后,學生對自己掌握不好的難點做到心中有數(shù)。當提出難點問題時,先小組內交流解決。實在不能解決時再拿到全班來解決,教師有時起個點播的作用,學生就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我將全班學生分為幾個組。組內按照優(yōu)、中、后進生,各有數(shù)名。當需要學生自學歌曲、歌譜和討論編創(chuàng)時,小組成員的分配就顯得格外重要。組內采用連帶責任(每次討論要有個中心發(fā)言人,每個人都要有展示的機會)。這樣,每個同學都要參與進去,為了不讓自己組落后而積極討論,整個課堂顯得熱鬧而不嘈雜。
四、準確恰當?shù)恼n堂評價
通常我們在上課和聽課中經常聽到“你真棒”、“你真聰明”,“你做得很好”等諸如此類的語言,然而,學生的回答好在哪里?聰明在哪里?就沒有后話了。就連學生也只知道我很好,但是為什么好?以后應怎樣做卻很模糊。所以,評價語務必要恰如其分。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語言準確而又得體,是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最好方法。在教學中應時刻注意學生的差異性。對待后進生時,當看到他們的點滴進步應及時評價,使她們知道老師時刻在關注他,從而培養(yǎng)對音樂課的學習興趣。
以上是我在教學中的幾點改革。實踐證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高低是判斷該生能否主動地、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學習的重要標志。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好引導者,教會學生怎樣學習!“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當前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只要教師轉變觀念,讓學生自己去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討論問題才能真正去解決問題,學會自主學習,那么我們的課堂就是學生發(fā)揮想象和創(chuàng)造的舞臺,是為學生終身學習和未來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的奠基石。“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讓我們努力為這一目標而努力吧!
作者單位:山東省滕州市柴里礦區(qū)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