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以前所未有的影響力和態(tài)勢穩(wěn)步推進。但是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中小學在管理方面的缺失,也逐步暴露出來。作為一種問題,若不及時研究加以解決,它將會嚴重地影響著課程改革的有效實施,制約著學校的全面發(fā)展。因此,積極開展農村中小學管理的研究,是當前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廣大教研人員及學校管理者應共同關注的問題。本人現結合當地實際和教育管理實踐,對其現象作一些粗略的描述和膚淺的分析,以求共同探討。
一、問題及成因
1、管理者特別是校長落后的管理理念已明顯不適應課改的要求。農村學校的管理依然停留在經驗管理階段,尚未完全進入規(guī)范的制度管理階段,更不用說進入管理的先進階段——文化管理階段。
2、管理者(校長)的知識結構與現代教育管理發(fā)展的要求有明顯的差距。多數學校領導是從本?!皟?yōu)秀教師”中選拔出來的,也有少數是政府直接委派的,無論是哪一種形式產生的學校領導,目前,在教育管理、領導科學等方面的理論知識都十分欠缺。
3.學校管理制度的陳舊與殘缺已嚴重制約著課程改革的有效實施。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是學校辦學經驗的結晶和反映,是學校管理的重要保障,它對規(guī)范教育教學秩序,達成辦學目標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有許多學校在制定學校規(guī)章制度時,忽視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法規(guī),只在管、卡上做文章,不考慮教師的工作特點,只追求考試結果,不激勵教師上進,動輒處罰,用管企業(yè)的一套來管理學校,其結果打擊了教師的積極性,限制了教師的創(chuàng)造思維,抹殺了教師的個性化色彩。
4.管理行為的失范與失控導致學校管理的泡沫化。當前“校長負責制”在農村中小學一定范圍內已淪為了“家長制”,“民主管理”正在衍化為“集權管理”。管理簡單粗糙,只顧應付上級檢查,做表面文章,管理上虛假的形式多于實質的管理內容。這是管理者的短期行為,也是“校長任命制”的背景下和“校長負責制”環(huán)境下的必然產物。
二、思考與策略
1、鍛造一支優(yōu)秀的管理隊伍。(1)加快校長任用制度改革,這涉及到深層次的人事制度問題。(2)建立一套合理、精干的學校領導班子。教育行政部門要組織開展創(chuàng)建“團結、廉潔、創(chuàng)新、開拓、務實、高效”的好班子活動,并將“學習好、服務好、團結好、形象好、實績好”作為“好班子”的基本標準,進行經常性的督促檢查,實行實績考評,優(yōu)勝者予以命名表彰和獎勵,對存在問題多,群眾意見大的班子,進行誡勉談話、限期整改,并視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學校班子內部也要經常進行自我反思,揚長避短,做到與時俱進。
2、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為本就是順應人性,尊重人格。學校管理應該確立以尊重人、信任人、發(fā)展人、成全人為出發(fā)點和歸宿的人本思想。當教師在工作中獲得幸福、獲得快樂,他才能輸出幸福、輸出快樂;當教師體驗到學校在管理過程中以教師發(fā)展為本,他就會把這種體驗傳遞給學生。最終形成一個良性的過程;學校人性化、民主化管理——教師人文關懷體驗——教師形成良好的職業(yè)道德——關心愛護學生——學生喜歡學校生活。
3.建立科學民主的管理機制。一是建立以教育改革主題為指向的規(guī)章制度,學校要全面清理、修改與課改要求不相適應的制度與要求,建立符合新課程理念的各種規(guī)章制度與要求,掃除制約課程改革發(fā)展的體制性障礙,改進有關教學評價、督導評估的內容,在工作量計算、職稱評定等與新課程相配套的政策方面進行改革,積極制定各種獎勵機制,調動教師的積極性。
4.樹立追求績效的管理目標。面對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新形式,農村中小學在今后的學校管理過程中要重新審視學校的管理工作,改變學校的管理方式,樹立追求績效的意識,促進管理的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1)以創(chuàng)新辦學理念為指向,引領學校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一是明確依法治校的法制理念。二是確立以德治校的人本理念。管理學告訴我們,人始終是管理的中心,從本質上說,學校管理就是人的管理,關注人的發(fā)展是教育目的,也是學校管理的終極目的。(2)以教師和學生的發(fā)展為指向,把握住學校管理的關鍵?,F代學校管理就是要尊重、關心校內每個人的發(fā)展和需要。一是建立學習型組織,在教師隊伍中營造濃郁的學習氛圍。通過學型組織,使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愿望,促使自身的專業(yè)發(fā)展,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二是要迅速在教育科研理論與方法上“充電”,增強學校教育科研能力。三是加強學習,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重視教師教育信息化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的提高。
學校管理是一個復雜而系統的工程。探索管理新途徑,彌補農村中小學管理中的缺失,將面臨著許多困難,需要多方面的關注和支持,但是我們必須堅定信念,知難而進。
作者單位:陜西省旬陽縣蜀河鎮(zhèn)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