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版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diào):“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在實際教學中,雖然很多老師注重朗讀,但朗讀教學的實效并不大,學生朗讀水平并不高。那么,朗讀教學常見的問題與對策有哪些呢?
一、朗讀教學常見的問題
1.缺乏有效的指導。只重視朗讀訓練的量,忽視朗讀訓練的質(zhì),缺乏有效、到位的指導。比如讀長句,讀排比句時該怎樣換氣,怎樣停頓,怎樣把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通過朗讀表達出來,教師沒有及時指導,或有指導但收效不大。
2.朗讀指導形式化。只關(guān)注朗讀技巧,不關(guān)注情感體驗,只注重聲音形式,不注重語言內(nèi)涵。例如:一位老師請學生找出表示人物高興心情的句子之后,說:“請大家?guī)е吲d的心情讀這個句子?!睂W生并未讀出老師希望的感情。老師又說:“能不能讀出再有感情些?”學生又讀了兩遍,朗讀的效果與原來相比,仍然沒有多大改變。這樣的指導就是在“走形式”,這樣的指導無疑是蒼白無力的。
3.朗讀缺少個性。很多教師為了讓全體的學生“動”起來,課堂上最經(jīng)常采用的朗讀方式為“齊讀”,像大合唱,沒個性,無差異,自然無從體現(xiàn)學生對文本的多元理解了。
4.朗讀拿腔拿調(diào),矯情做作。拿腔拿調(diào)就是不顧課文內(nèi)容,不仔細感受和體會每句話的情和意,以一種呆板的、格式化的聲音形式朗讀。學生的朗讀不自然,語氣語調(diào)不恰當,讓人感覺矯情做作。
二、提高朗讀教學實效性的對策
1.朗讀指導要體現(xiàn)目的性、層次性。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一項重要的教學目標。在第一、二、三學段的“階段目標”中,都是作為“閱讀”的首要目標提出來的?!罢_、流利、有感情”體現(xiàn)了朗讀教學的層次性。在教學中,每一次的朗讀都應該有不同的目的、要求,而且,要落實到位。比如:“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注意讀準每個字的字音。”“大家已經(jīng)能正確地讀課文了?,F(xiàn)在看看誰能把課文的每句話讀通順、讀流暢?”“你們能把課文讀得那么正確、流利,真讓老師感到高興!下面提一個更高的要求,看誰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樣,目的明確,要求清楚,容易把朗讀的三個層面的要求落到實處。
2.加強學生的理解與體驗。
語文是人文性很強的學科,大多數(shù)的課文都包含著濃厚的感情色彩?!墩Z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特別指出:“各學段關(guān)于朗讀的目標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讀’,這是指,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態(tài)度,學習用恰當?shù)恼Z氣語調(diào)朗讀,表現(xiàn)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tài)度的理解。朗讀要提倡自然,要摒棄矯情做作的腔調(diào)?!笨梢姡龅健坝懈星榈乩首x”,關(guān)鍵是要重視閱讀中的理解和體驗。那么到底應采取哪些方法,讓學生在“理解與體驗中朗讀”呢?
(1)品詞析句,感悟語言。請看《筍芽兒》中的一個句子的教學:“春雨姑娘在綠色的葉叢中彈奏著樂曲……”作者為什么不說“春雨姑娘來了”,而要說“春雨姑娘在綠色的葉叢中彈奏著樂曲”?對于還沒有多少語感積淀的二年級學生來說,他們感受不到其中的奧秘,自然也難讀好這個語句。于是,有了下面的教學對話:
師:你聽過春雨的聲音嗎?
生:聽過。
師:春雨落在葉叢中會是怎樣的聲音?
生:沙沙沙,沙沙沙。
生:滴滴,嗒塔。
生:叮叮,咚咚。
生:刷刷刷,刷刷——
師:多么美妙的聲音啊!難怪課文要說——
生:“春雨姑娘在綠色的葉叢中彈奏著樂曲……”
師:你喜歡這句話嗎?讀讀它吧。
抑揚頓挫的朗讀,體現(xiàn)了學生對語言的領(lǐng)悟與欣賞。
(2)聯(lián)系生活,發(fā)揮想象。葉圣陶先生說過:“要求語感的敏銳,不能單從語言、文字上揣摩,應當把生活實際聯(lián)系到語言文字上去。”在《清澈的湖水》中有這樣一個句子:“喲,清澈的湖水里有許多小魚在游?!睂W生朗讀這句話時沒有讀出主人公小潔看到小魚時的驚喜。此時,教師引導學生想象:小潔看到這么多小魚,不由發(fā)出了“喲”的聲音,你平時遇到驚喜的事情時,又會怎樣說呢?學生紛紛想到平時驚喜時發(fā)出的各種聲音:“呀”“哇”“啊”“咦”等。這樣,學生朗讀時就容易讀出驚喜的感情了。
(3)角色表演,展示個性。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導學生想象,讓學生充當文中角色,可以縮小學生與文本的差距,從而讓學生把文本蘊含的情感自然地表達出來。這種角色體驗常常通過“分角色讀”“表演讀”進行。如:福州教育學院一附小的陳勝男老師指導學生讀古詩《草》中的“春風吹又生”這一詩句時是這樣引導的:
師:小草們,讓我們悄悄地鉆出地面。
第一組的學生輕輕地讀:春風吹又生。
師:讓我們快快地長出來,要是能帶點微笑那該多好!
第二組學生面帶微笑,用稍快的語速朗讀:春風吹又生。
師:別急,還沒吹到你們呢!啊!終于——
其余小組學生用稍緩的語速朗讀:春風——吹——又——生!
讓學生扮演即將鉆出地面的小草,在教師創(chuàng)設(shè)的情境中,進行朗讀,就使得體會與表達融為一體,情思與情趣融為一體,個性化的朗讀在此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示。
(4)反復引讀,加深理解。引讀,極具鼓動性和感染性。通過引讀,易于讓學生準確地把握課文的內(nèi)涵,迅速走入文本,同時也渲染烘托了課堂氛圍,有助于學生用恰當?shù)恼Z氣語調(diào)表現(xiàn)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tài)度的理解。請看《釣魚的啟示》中這個句子的朗讀:
師:我是那樣不舍,可是爸爸說——
生:你必須把魚放回湖里去。
師:爸爸的聲音不容置疑——
生:你必須把魚放回湖里去。
師:爸爸的聲音直到現(xiàn)在還回響在我的腦海里——
生:你必須把魚放回湖里去。
這樣層層渲染,反復引讀,學生深刻領(lǐng)悟到爸爸的人格魅力以及對“我”的嚴格教育,也就容易用恰當?shù)恼Z氣語調(diào)讀出這句話。
(5)激情描述,引發(fā)共鳴。孫建鋒老師上《那深情的一跪》,指名朗讀“擊中小鳥的運動員立即中止比賽,箭步向前,當著那么多觀眾的面,為自己的這一過失,虔誠跪倒在這只小鳥的前面,同時伸手畫了個十字,以示深深懺悔之情”時,是這樣適時解釋、點撥的:
生:擊中小鳥的運動員立即中止比賽——
師:這是“超越名利的情懷”!
生:箭步向前——
師:這是“第一反應的情懷”!
生:當著那么多觀眾的面——
師:這是“不顧顏面的情懷”!
生:為自己的這一過失——
師:這是“主動承擔責任的情懷”!
生:虔誠跪倒在這只小鳥的前面——
師:這是“真心實意的情懷”!
生:同時伸手畫了個十字——
師:這是“圣潔的情懷”!
生:以示深深的懺悔之情——
師:這是“真誠贖罪的情懷”!
孫老師在課堂上左右逢源,妙語連珠,促使學生與作者產(chǎn)生感情共鳴,朗讀中的感情表達也達到了理想的境界。
此外,還可以用音樂渲染,手勢引領(lǐng)、變式朗讀等方法,加強學生的理解與體驗,從而讓學生讀到“位”,讀出“味”,讀出“情感”,讀出“個性”。
3.加強教師的示范與指導。
(1)用教師的范讀,引導學生對比揣摩。在指導學生朗讀時,讓學生把書本放下,看老師讀。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指導朗讀的方法。“看老師讀”,耳聽老師讀的聲音,眼看老師讀的表情和形體動作,才能充分獲取老師所傳出的信息,深刻地感知課文。當然,要學生“看”,就得有真功夫。老師一定要加強自身的朗讀基本功訓練,提高朗讀技巧。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曾這樣說過,“我拿到一篇課文,首先是備朗讀,至少讀三四遍,上公開課,讀的遍數(shù)還要多。要求學生背的,我先背下來。我對自己的要求是:散文要讀出意境,詩歌要讀出韻味,童話寓言要讀出情趣,說明文要讀得‘明白’,課文中的人物要讀活,不論什么課文都要讀出標點符號,等等??傊x出語感來。課文朗讀得聲情并茂了,我才敢走進課堂,因為我可以讓學生從我的朗讀里去感受,去理解;因為我取得了指導朗讀的發(fā)言權(quán)。”
可見,要提高自己的朗讀水平,第一要像于永正老師說的那樣多讀,用心去揣摩課文的意境、思想感情;第二是多聽別人朗讀,要虛心向朗讀水平高的人學習;第三是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普通話水平,豐富自己的情感。只有這樣,我們才“取得了朗讀指導的發(fā)言權(quán)”。
(2)用智慧的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評價至關(guān)重要。在關(guān)注評價的激勵性功能的同時,我們更應該關(guān)注評價的導向性功能。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傾聽,對于字音、停頓、語氣、語調(diào)等讀不正確的地方,教師應予以恰當?shù)?、有針對性的指導,給予智慧評價。例如:當學生拖腔拖調(diào)地齊讀時,教師就應該考慮齊讀雖然能營造聲勢、烘托氣氛,卻也是產(chǎn)生唱讀、拖讀現(xiàn)象的重要原因,應當慎用齊讀。當學生實在讀不好時,教師可通過范讀等措施,幫助學生認識不足,促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chǔ)上提高自己的朗讀水平。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qū)教師進修學校 責任編輯:辛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