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筆者多年與學生摸爬滾打始終堅持寫下水文,認為,議論文寫作指導訓練不僅要抓三要素,而且要從學生實際需要入手,思維、語言、思想三位一體,進行多角度的思路疏通,方能做到提綱挈領,有針對性。
關鍵詞:議論文寫作;五路;疏通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2)10-060-1
議論文是對某個問題或某件事進行分析、評論,表明自己的觀點、立場、態(tài)度、看法和主張的一種文體。議論文有三要素,即論點、論據(jù)和論證。寫議論文要考慮論點,考慮用什么作論據(jù)來證明它,怎樣來論證,然后得出結論。議論文是用邏輯、推理和證明闡述作者的立場和觀點的一種文體,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通常要求學生寫的文章都是或從正面提出某種見解、主張,或是駁斥別人的錯誤觀點。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從觀點明確、論據(jù)充分、論證有力、語言精煉的角度對學生進行內容和形式的思路疏通。
一、作文題目和文字材料要疏通
準確把握高考作文題面文字的形式內容進行審題立意,要抓住核心句子和關鍵詞語進行綜合分析,既要讀懂它們的表層意義,更要悟出它們的深層意義。也就是說,所謂核心句子與關鍵詞語具有暗示作用:它們具有某種象征意義或引申意義。例如,1981年的全國高考作文題目“毀樹容易種樹難”,命題意圖顯然不是讓考生去談植樹造林,隱含了當時社會歷史背景,話題應該是引申議論去談培養(yǎng)人才的問題,闡述“毀”與“種”難易之道理,當然重點還是要落在“難”上。同樣,2010年廣東高考作文題目“與你為鄰”,結合社會現(xiàn)實背景,可以推斷“你”的深層含義應是精神文化財富,如理想、信仰、書香、誠信等。2011年廣東高考作文題目“回到原點”,寫作入門就是要由實入虛,感悟“原點”的象征意義,賦予它特定的涵義。作文考靈氣,但首先考的是悟性。悟性需要疏通。當然,教師平時要加強這方面的指導練習,培養(yǎng)學生在這方面的主動意識。
二、命題意圖與題意范圍要疏通
作文審題要有審題立意的常識。第一,要有人文意識。作文提供文字材料,命意不是要你去評判曲直是非,而是要你由此生發(fā)一點人生感悟。作文的靈魂是要體現(xiàn)一種人文精神,即對生命的熱愛,對社會的關注,對人生的思考,折射出一種青春的氣息,積極的心態(tài)。第二,要有感性認識。要尋找立足點和突破口,要明白:題意雖然多元,但是只能從一而終。不要滿山栽樹,而要只挖一井。第三,要有理性意識。議論文審題立意不是急于定論,而是要開出一劑良方。所以要仔細審題,以便確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立腳點、切入點。
正因如此,教師平時要為學生多提供一些有提取價值的材料,多和學生交流點評,探究討論解決方法,一方面積累論據(jù)材料,同時又鍛煉學生的分析判斷綜合能力。
三、結構變化與角度轉換要疏通
議論文的結構有多種說法,一般文章原形結構都講究起承轉合,議論文也該如此。整合一下便于學生掌握運用,可以用如下語言公式加以概括:
公式1:問題——現(xiàn)象——原因——論點。
公式2:論點——理由——事因——結論。
公式3:中心論點——理由依據(jù)——各分論點段——結論。
議論文寫作猶如建樓筑房,第一步審題立意好比先深挖、打地基、灌漿,第二步結構布局是先樹框架后砌墻,第三步構段展開是每層樓里面進行裝修,第四步結論等于封頂拆卸腳手架。所以記住自創(chuàng)的幾個公式靈活運用,行文就會有章法,雖然限制一點思路,但可以保證思路清晰,角度轉換,結構完整。
四、三要素與綜合表達要疏通
開篇先擺問題再推論點可使用“但是”轉折復句表述;也可用“不僅……而且”,論點含義有所側重;還可以使用遞進關系復句表述。如果開篇只擺出問題,中心論點放在文章中間,起到承上起下的結構作用,那么不妨使用“如果說,那么”假設關系復句,或者使用“既,又”并列關系復句或者“不但,而且”遞進關系復句表述。列舉事實論據(jù)要夾敘夾議,進行歸因分析,可以使用因果關系倒裝句式,進行假設推理可用“如果不,那么”假設否定句式。思辨性的論述既要看到問題的正反兩面,更要運用聯(lián)系的觀點多角度深層次剖析其中的原因。文中出現(xiàn)一些復句或多重復句,可使語言凝練,思維嚴謹。如果論證還有類比與對比相映,比喻和對偶相襯,聯(lián)想和想象兼顧,語言表達色彩將頓覺鮮明。
五、鑒賞與模仿要疏通
教師可以精選高考論述文進行多角度分析,疏通文脈,選練模仿,以助學生讀寫相通。有效利用教學資源,決勝于課堂,可謂事半功倍,一箭雙雕。
總之,議論文寫作指導訓練貴在疏通。疏通的任務一是疏重點,通難點;二是疏規(guī)律,通方法;三是疏思維,通語言;四是疏思想,通情感;五是疏思路,通能力。此謂五路疏通。
議論文作文訓練,高一宜有序起步,論點、論據(jù)、論證三要素分明;高二則思路疏通初見成效,高三方可羽翼漸豐,不至于強弩之末,不穿魯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