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是有效的教學策略,它可以運用于任何教材,任何年齡的學生,也是教師必須掌握的關鍵性的教學技能。課堂提問可以加強師生之間的交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調控教學過程。合理運用提問是高效率教學的一個重要特征。
關鍵詞:數(shù)學教學;課堂提問;設問;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2)10-020-1
提問是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常用的一種相互交流的教學技能,是通過師生相互作用,檢查學習、促進思維、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行為方式,是教學進程中的轉換“關節(jié)”,是學生學習過程中思維活動的重要的“激活”因素。
一、有效課堂提問的基本要求
有效的課堂提問應具備以下特點:略高于學生的智力和知識發(fā)展水平,以激發(fā)學習的欲望;富于啟發(fā)性,并能使學生自省;能有助于實現(xiàn)各項具體目標;表現(xiàn)教師對教材的深入研究;力求語言精煉、表意準確。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時,應考慮以下基本要求:
1.設問精當。精當?shù)脑O問具有如下特征:(1)趣味性。提問最為重要的是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學生從某種抑制狀態(tài)中激奮起來。(2)目的性。教師設計問題時應服從教學目標,考慮使學生學到什么,思考什么。形成何種能力和品質。通過有目的、有方向地設置問題,提出引人入勝、耐人尋味的問題,引起學生頭腦中的認識沖突,留下懸念,就能刺激學生的求知欲,激發(fā)學生為釋疑而產生的探充動機,進而導入新課。(3)科學性。提問不能有知識性錯誤,要符合邏輯。為保證課堂提問的科學性,提問要做到:直截了當,不繞圈子;條理清楚,主次分明;圍繞問題,范圍適中;語言規(guī)范,概念準確。(4)啟發(fā)性。即所提問題能引起學生的聯(lián)想,便于學生運用發(fā)散思維。
2.發(fā)問巧妙。(1)對象明確。提問時要求每位學生都要開動腦筋。一般情況下,先提問中等水平的同學,同時提醒全班同學注意聽;中等生答個八九不離十,或答出個五、六成,再請其他同學補充。上等水平的學生留著,等提問卡殼時再用。偶爾也可以叫“差生”來試試。(2)表述清晰。發(fā)問語言應簡明易懂,問題盡量一遍清晰到位,不復述,以免養(yǎng)成學生不注意教師發(fā)問的習慣。若某個學生沒有聽到教師所提問題,可以另行指定一個學生回答。如學生不明了問題的意義,而要求教師解釋,教師則可用更明白的詞句把問題再說一遍。(3)態(tài)度自然。教師要表示相信學生能夠回答。發(fā)問的態(tài)度若有考問或嚴肅的表情,學生就無法安靜地思考,不能暢所欲言。(4)適當停讀頓。教師發(fā)問后要給全班同學思考的時間,不宜匆匆指定學生回答。若某一學生回答不出來,不必等他回答,可另行指定,而讓其旁聽。
3.態(tài)度謙和。教師在教學中要保持和善謙遜的態(tài)度和情感,教師應使學生從提問時的面部表情、身體姿勢、體態(tài)以及人際距離、在教室內的位置中得到信賴和鼓舞。教師絕不能表現(xiàn)出不耐煩、訓斥、責難的態(tài)度,不然會使學生產生回避、抵觸的情緒,阻礙問題的解決。
4.歸納總結。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應對其發(fā)言予以分析評價,使問題有明確的結論,強化他們的認識,進行必要的歸納和總結。
二、有效課堂提問的設問點的選擇
1.在引入中巧設疑問和懸念,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有經(jīng)驗的老師在講新課時,往往用設問的方法導入,造成學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狀況,使學生產生一種探索新知的強烈愿望,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良好效果。數(shù)學教學過程往往是從問題出發(fā)的,在新課引入時的問題情景一方面應是學生關心的話題,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應使學生迫切想知道如何運用所知識解決問題,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欲。
2.在知識形成過程中,逐步設問,啟迪學生思維。在新舊知識的連接點上設問,既可以復習舊知識,又能引出新知識,有利于突出知識的整體性。
基礎知識對于人類是已知的,但是對于學生來說事實上是未知的,屬于開放型問題。這就要我們把“問題”作為教學的出發(fā)點,不直接展示結論,而是提供讓學生動手、動腦、參與的機會。通過學生自己主動去發(fā)現(xiàn)事先不知道的結果,運用創(chuàng)造性思維去參與學習過程,使學生在問題解決中逐漸學會學習。
案例1:“正弦定理”的教學中,分三步引導學生參與、討論并建立“正弦定理”的公式:第一步,設置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第二步,引導問題的轉化,將新問題轉化為已知問題;第三步,引導學生利用類似方法探究當△ABC是鈍角三角形以上等式是否仍然成立?從而在一步一步的問題解決中構建起對新知識的正確理解。
3.在新概念學習中,圍繞難點設問,突出重點,在力點處設問。抓住力點,深究不放,有利于學生理解教材內容。對于數(shù)學新知識、數(shù)學概念的學習,應突出重點,圍繞難點設置問題。教師備課時要精心設計課堂提問,為了突出教學重點,通過有計劃地提出新穎獨到的問題,激發(fā)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由于所設計的問題是圍繞重點問題提出的,因此通過這些問題的解決,既能突出教學重點,又極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性,它能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熱情和能力。
4.在探究中發(fā)散性設問,引申擴展知識,挖掘學生的思維。在關鍵處設問。在學生接觸新知識的關鍵處設問,引導他們正確掌握知識實質是課堂設問優(yōu)化不可缺少的一步。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相輔相成,不可偏廢,它們都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不斷地提出問題,將面臨的問題轉換、分解、組合、引申、變化為已經(jīng)解決過的輔助問題。
案例2,在學習了公理2之后,可以提出以下問題:問題1:過直線和直線外一點可以確定平面嗎?問題2:過兩條相交直線可以確定平面嗎?問題3:過兩條平行線可以確定平面嗎?
5.在教學總結中設問,了解學生學習情況。抓住難點、疑點采設計,教師要多提幾個問題,引導學生向深層思考,幫助學生突破難點。每一堂課結束之后,小結也是至關重要的。因而可以設置一些問題,通過學生的反饋,了解學生的掌握程度。如可以設置這樣一些問題:請你敘述一下本節(jié)課我們共同學習了哪些知識點?請你回憶一下本課時我們掌握了些什么方法?請你回顧一下,通過這堂課我們要培養(yǎng)哪方面的能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