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xiàn)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闭缯n標所言,隨著時代的進步,現(xiàn)代教育信息技術憑借著其自身廣博的知識含量,以及圖片、音頻、視頻等多樣而獨特的表現(xiàn)力與感染力,不斷地優(yōu)化著當下語文閱讀教學的課堂。那么,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如何有效地將現(xiàn)代教育信息技術融入其間呢?筆者結合教學實際,談以下幾點做法。
一、激發(fā)興趣,調動學習內驅
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布盧姆說過:“學習最大的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正如中國古人所言:“未見意趣,必不樂學?!痹陂喿x教學中,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強大的學習內驅力,對于課堂的開展,以及學生高效閱讀的達成,具有重要的意義?,F(xiàn)代信息技術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教師可充分將其利用。課前針對教學內容,取相關知識、圖片、聲音、視頻等進行合理地處理,制作成課件。在課堂上巧妙、恰時地播放,在補充文本相關知識背景的同時,必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一次抱母親》是蘇教版第八冊的一篇課文,全文語言質樸,但字里行間卻流淌著濃濃的母子深情。在教學伊始,教師并未直接導入課題,而是通過多媒體播放了閻維文演唱的歌曲MTV《母親》。深情的旋律,通俗易懂的歌詞,生活中尋??梢姷漠嬅?,那一刻,讓學生的內心在歌曲情境的渲染下,產生了情感的波動與共鳴,勾起了對往事點點滴滴的回憶。有了這樣的情感鋪墊與伏筆,教師再來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解讀課文中的母親,顯得切合自然并有效。
再如在《三顧茅廬》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同樣沒有按照尋常的導入方式來開始上課,而是播放了一段截取的諸葛亮使用空城計的視頻。在影片播放完后,教師補充講述了故事的前因后果,引得學生們對諸葛亮這一人物的嘖嘖贊嘆。有學生說:“諸葛亮真是一個具有經天緯地之才的神人啊!”也有學生道:“諸葛亮不僅料事如神,滿腹經綸,而且膽子還非常大,空城計不是一般的人敢于使用的。”……有了這樣的認識,教師回到了課文的導入上來:“同學們,你們所夸贊的一個具有超強才能的諸葛亮,他有著怎樣的出生呢?他又是如何走上三國時期的政治舞臺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三顧茅廬》這篇課文,一探究竟。”
二、巧借資源,解決教學難點
在解決一些教學難點的時候,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最合理、有效的教學資源,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使其耳有所聞、眼有所見、心有所悟,從而來幫助學生實現(xiàn)有效學習。
如在《燕子》一課的教學中,許多學生對文中描述的“在藍天的映襯下,電線桿之間連著的幾痕細線,多么像五線譜哇。停著的燕子成了音符,譜出一支春天的歌?!边@一句理解困難。此時,教師就通過多媒體出示了音樂中五線譜以及音符的圖案,幫助學生形成了直觀認識。接著教師又通過播放FLASH,演示了小燕子飛行以及停在電線上的動畫。由于有了先前的認識,再加之畫面的直觀感受,學生對文中描述的語句也就豁然開朗了。此時,教師并未就此結束此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而是引發(fā)學生進行想象:“文中說,小燕子成了音符,譜出一支春天的歌。那會是一首怎樣的歌呢?”學生們的話匣子一下子打開了,紛紛發(fā)表己見。隨后,教師歸攏了學生的想象,并尊重學生的選擇,通過多媒體播放了《春天在哪里》和《小燕子》這兩首歌,幫助學生深化了對文本的理解。
三、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讀寫訓練
讀寫結合,向來是閱讀教學所倡導的一種學習活動方式。這種方式,一方面能加強學生對文本的解讀深度,另外一方面,能讓學生在充分感悟文本、獲得情感體驗的基礎上,述說內心所想,有效地實現(xiàn)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而在進行隨文練筆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時,教師如能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來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必能為學生寫的訓練,起到更明顯的作用。
在一次教研活動中,一位教師執(zhí)教了《鳥島》這篇課文,在引導學生想象探究“夏天到了,小島上的鳥兒都在做些什么?”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先是引導學生充分地想象、敘說,但是從部分學生的反饋中,我們明顯地感覺到學生想象的翅膀并未完全張開,思維比較定勢。此時,教師抓住時機,通過電子白板播放了一段鳥島上鳥兒們活動的視頻。有了這樣的直觀感受后,學生的思維一下子發(fā)散開來,鳥兒們活動的狀態(tài)變多了,學生筆下的語言也變得豐富了。有學生這樣寫道:六月是鳥島最熱鬧的時候,鳥兒們有的在空中引吭高歌;有的貼在湖面上低飛,尋找食物;還有的三五成群地棲息在陸地上休息……小島成了鳥兒的世界。
同樣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安排了一個形容事物多的寫話訓練,為了能讓學生描寫的語言顯得真實而豐富,教師通過電子白板出示了一組體現(xiàn)公園里人多的圖片,引導學生認真欣賞后,出示了訓練提示:節(jié)日里的公園擠滿了人,_________________。在圖片情境的創(chuàng)設下,學生們一句句精彩的話信手拈來:節(jié)日里的公園擠滿了人,你瞧,游樂場的門前,游客們手拿門票,排成了數(shù)道彎的長龍……
總之,作為新時代的語文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并有效地將其與閱讀教學緊密結合,充分地挖掘與發(fā)展學生智力,實現(xiàn)高效閱讀,繼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責編 張亞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