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把握住學生在每一個年齡段的特點、已有的知識結構和閱讀傾向,有的放矢地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采取針對性強的教學手段,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閱讀能力。圍繞單元主題精講教材中的文本,擠出一到兩個課時用來導讀遴選出的美文,課內(nèi)開展的這種逐層推進的主題閱讀是培養(yǎng)小學生多種能力,促進其成長的有益嘗試。通過主題閱讀教學的實施,可以達到強化教學內(nèi)容、提高閱讀速度、拓寬閱讀視野、深化對同一主題不同題材作品的認識和理解的目的,從而強化學生的主題意識,教給品讀的有效方法,傳授相關的寫作技巧,培養(yǎng)持之以恒的閱讀品質。下面結合《歲末到家》、《迎接母愛》和《外婆叫我毛毛》這一組親情主題談談主題閱讀教學的策略。
一、主題閱讀,強化學生主題意識
在進行主題閱讀教學時,教師要根據(jù)美文內(nèi)容進一步提煉文本所傳達的主題。通過主題的提煉,很好地幫助學生學會巧妙地表達主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如在教學以“品悟親情”為單元主題的一組美文時,先從大家耳熟能詳?shù)拿辖嫉摹队巫右鳌穼?,讓學生知道親情就流淌在母親熬紅的雙眼之中,就在游子身上衣的密密針腳里。然后,順其自然地引到同是抒發(fā)游子情懷的《歲末到家》。通過教師點撥,學生明白了蔣士銓所表達的主旨思想也是人間大愛親情。同樣的親情流露在普通的“寒衣”“家書”、這尋常的一“問”一“憐”中。閱讀的本質是要把握主題、正確理解主題。通過這樣,學生明確這一組文章的主題是親情。最后,讓學生繼續(xù)圍繞閱讀主題,從細節(jié)入手慢慢品讀《迎接母愛》和《外婆叫我毛毛》兩篇美文,用心體會人間親情,感受不同文章在表達同一主題方面的異同點,從而讓學生在閱讀中養(yǎng)成重視主題、主動領悟主題的閱讀意識。
二、主題閱讀,教給學生品讀方法
導讀《歲末到家》時,可扣住古詩中牽一發(fā)動全身的最能體現(xiàn)親情的“愧人子”一句重點品悟,順便兼顧其他字義的理解。這樣學生懂得了賞析古詩要學會找到詩眼的方法。學習過程中,讓學生思考:你從古詩哪里體會到母子親情?哪個字表達游子歸心似箭的心情?“問苦辛”會問些什么?為什么母親有“不敢”問兒子在外情況的心理?兒子“不敢”答,他的顧慮、擔憂有無道理?“愧人子”的內(nèi)涵是什么?找到這些支撐主題理解的關鍵點后,進一步告訴學生:在主題閱讀中,用心感悟、深刻領會主題意義,那就是“品”。這既是有效品讀的方法,也是品讀應有的態(tài)度,更是品讀至高的境界。只有掌握高效的品讀方法,才能走進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才能透過一個普通的生活場景感受涓涓流淌的親情。接著,教師進一步用“品”的方法,讓學生自由閱讀《迎接母愛》和《外婆叫我毛毛》,找出表達主題的關鍵詞句,把最能體現(xiàn)親情的關鍵段落畫出來,品味同一親情主題下,不同作者的不同情感的表達方式,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三、主題閱讀,傳授學生寫作技巧
層層剝筍的教學,學生從作者細膩筆觸所描繪的一幕幕感人的、真切的畫面中,獲得對親情的豐富體驗和感受。但是對主題的理解還是比較膚淺的,僅僅局限在長輩和晚輩之間親情的狹小范圍內(nèi)。這需教師對表達主題的方式作進一步深刻挖掘、拓展和深化。只有在親情普遍性和特殊性上思考,才能讓學生領悟寫作技巧,對文本有刻骨銘心的記憶。如我們在讀了同一主題的一篇古代詩歌《歲末到家》、一篇現(xiàn)代散文《迎接母愛》、一篇當代散文《外婆叫我毛毛》后,可以讓學生繼續(xù)思索下去,他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一番思索后,他們明白了作品的時代背景不同、親情的表達方式不同,但都是捕捉生活中的細節(jié)創(chuàng)作而成,表達難以割舍的親情是同樣炙熱而溫暖。親情博大而深邃,是超越時空的,永恒珍貴的情感,是人類延續(xù)、發(fā)展、進步最偉大的情感。三篇美文選材分別是送羊肉、做布鞋、喚乳名這些瑣碎而零散的日常小事,但作者就是抓住這些生活細節(jié),化腐朽為神奇,用最平凡的細節(jié)反映出最偉大的親情。因此,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細節(jié),用心、用情去表達,才能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
四、主題閱讀,培養(yǎng)學生閱讀品質
作為課堂教學的延續(xù),教師可以讓學生課后用課上習得的方法,反復品讀《麻雀》和《藏羚羊跪拜》兩篇文章,不斷地咀嚼玩味。這樣學生一定能讀出前三篇都是晚輩寫長輩對自己的愛。親情之所以如此打動人,是長輩的無私付出構成了親情的美好與神圣。后兩篇所體現(xiàn)的動物之間濃濃的親情,與人類的親情同樣偉大,這種血濃于水的情是生命中割不斷的一種付出和犧牲。這種美同樣應受到尊敬,所有一切美好的情感都應該倍加呵護,更應受到尊重和推崇。
閱讀同一主題下的一類美文,讓學生感受到它們之間的關聯(lián)性,激勵學生善始善終地后續(xù)閱讀,可以使學生養(yǎng)成重視細節(jié)品味,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文本的好習慣。一系列的適度挖掘、追問,除了讓學生知道生活永遠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之外,還教會學生在閱讀中不斷思考主題深層次內(nèi)涵的方法,從而提高邏輯思維能力,養(yǎng)成在主題閱讀中勇于挖掘、善于思考的好習慣。教師有目的地引導學生站在同一高度品味主題、深化主題,可以使學生自覺形成對主題挖掘、拓展的閱讀品質,逐步養(yǎng)成品味人生的良好習慣。久而久之,閱讀的好習慣將上升為學生穩(wěn)定的閱讀素質,最終形成勤動腦、善思考、專注閱讀的品質。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