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是世界上最富詩意的語言符號,它凝聚著祖先的智慧、思想和靈氣,蘊含著中華民族獨特的審美情趣?!度罩屏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識字是兒童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么,面對懵懂頑童,教師如何運用貼近他們心靈的方法,開啟他們的智慧之門,在語文學習之初就給他們以科學的方法和美好的體驗,使他們愿意識字,樂于識字、善于識字呢?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注重貼近學生的心理,引導他們解讀漢字的奧秘,賦予漢字生命的活力,從而激發(fā)他們識字的內(nèi)在興趣,使他們樂此不疲地學習漢字。
一、設計生動形象的情境,激發(fā)學生識字的熱情
在識字教學中,單純的識字課會讓小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特別是低年級的小學生,他們更喜歡在形象直觀的情境中學習。我在教學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第二冊課文《小池塘》時,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制作了生動形象的課件:畫面中,一只可愛的卡通青蛙正要過河,河面是一片片碧綠的荷葉,荷葉上正是這一課我們要學習的生字。當學生被這生動的畫面吸引時,我及時呈現(xiàn)問題:“這只可愛的小青蛙想要過河,可是它遇到了困難,需要我們的幫助,大家愿意幫它嗎?”“愿意!”從學生們異口同聲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們的熱情被調(diào)動起來了?!澳呛?,就讓我們一起行動,只要大家用最快的方法記住荷葉上的字,小青蛙就能跳過河了?!痹诮酉聛淼臅r間里,學生們情緒高漲,氣氛熱烈,他們通過各種方法識記了生字,小青蛙也因此到達了河的對岸??吹叫∏嗤茉趯Π秾ψ约何⑿Γ瑢W生們的臉上流露出了勝利的喜悅。當我代表小青蛙向?qū)W生們表示感謝時,學生們沸騰了,他們不僅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還感受到了幫助別人后產(chǎn)生的愉快體驗。
二、依托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內(nèi)化學生本真識字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要使兒童成為知識的探索者。在識字教學中,教師要調(diào)動學生的識字愿望,使他們心情愉快,樂于思考,善于探索。特別是低年級的小學生,他們的學習過程受情感因素的影響比較大,教師更應順應兒童的心理,貼近他們的心靈,自然巧妙地切入,讓他們掌握新知。一年級的小學生第一天上課的時候,我便告訴他們從現(xiàn)在開始他們每個人都是一名小學生了,然后我用彩色粉筆在黑板上一筆一劃地書寫“小學生”這三個字,讓他們跟著學寫,并讓他們知道哪些是小學生該做的,哪些是不該做的。第二天,我再拿出語文課本教他們學習“語文”這兩個字,并對“語文”這一科目作適當?shù)闹v解,激發(fā)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通過這種自然親切的方式,貼近學生本真,學生樂意接受,不僅很快就學會了這些字,也明白了它們的含義。
三、發(fā)掘意蘊深遠的意境,凸顯識字教學的情趣
漢字意蘊深遠,內(nèi)涵豐富,承載著中華文化的發(fā)展。可以說,每一個漢字的背后都蘊含著一個鮮活的故事,古人也曾有“人生聰明識字始”的論述。因此,在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解讀漢字,感悟漢字,帶領學生體會漢字的生命律動,從而讓學生在鮮活的氛圍中進行識字學習。
(一)巧拆漢字,讓學生會意
如教學 “孝”字時,可引導學生會意“孝”即一位“老”人在孩“子”的攙扶支撐下前行;“好”就是班級里的男生和女生和諧相處,彼此融洽;“笑”恰如一個滿臉笑容的小寶寶站在我們眼前。通過拆解漢字的方式,不僅能讓小學生感受漢字的親切,充滿情趣,而且更易使他們識記。
(二)借助圖畫,讓學生聯(lián)想
細心觀察不難發(fā)現(xiàn),小學生對圖畫興味盎然,教師如果將圖畫與識字教學有機結(jié)合起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舟”字是一個既要求學生會讀,又要求學生會寫的字,對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這是個難點。我在教學時,先在黑板上畫一條小船,然后在這條小船上覆蓋一個大大的“舟”字,讓學生觀察。然后我再引導學生:“‘舟’字上面的‘撇’像什么?”學生們齊答:“像小船尖尖的頭?!薄啊Q撇’和‘橫折鉤’像什么?”學生們回答:“小船的船身?!薄澳敲础邸虚g的一橫像什么?”“像小船中間的船槳。”我說:“是呀,你們的想象力太豐富了,這些筆畫加起來就是一個‘舟’字,‘舟’就是一條小船?!蓖ㄟ^這樣形象的圖畫,揭示漢字的構(gòu)成特點,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加深了他們對字的記憶。
(三)拓展想象,讓學生創(chuàng)新
在教學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十五課《小露珠》時,“蒸”字由于結(jié)構(gòu)比較復雜,很多學生都不容易記住。課堂上,我啟發(fā)學生們開動腦筋尋找識記這個生字的方法。一位學生想出了這樣的方法:古代的一個丞相,頭上戴著一頂草帽,站在熾熱的陽光下,汗如雨下,一滴一滴地流到腳底,好像要被蒸干了。經(jīng)過這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想象,學生們識記了這個生字,還愉悅了課堂,獲得了較好的識記效果。
(四)講解故事,讓學生感悟
針對小學生喜愛聽故事的特點,結(jié)合漢字的文化內(nèi)涵引導學生識字。繪聲繪色的故事講解,不僅能愉悅課堂,還能讓學生切身體會漢字的博大精深。如在教學“合”字時,我給學生們講解《三國演義》里曹操寫下“一合酥”,而主簿楊修因為理解了“合”就是“一人一口”的意思,讓眾人分而食之,從而惹起曹操的嫉恨,最終丟掉性命的故事。和學生們分享這一故事,既讓他們對“合”字印象深刻,又讓他們感悟了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
總之,識字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教師只有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給學生呈現(xiàn)漢字的鮮活靈動,寓教于樂,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才能使學生熱愛識字,流連于漢字的無窮魅力中,既提升識記的效果,又感受到無盡的樂趣。
(責編 莫彩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