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后,我讓學生寫一篇題為《寒假趣事》的作文,我以為學生在寒假中一定經(jīng)歷過很多有趣的事情,應(yīng)該能寫出比較好的作文,然而,好多學生居然無事可寫,要么矯揉造作,沒有寫出真情實感;要么照搬照抄,沒有新意;要么記起流水賬,搞起大串燒。課后,我問學生:“寒假中,你們做過一件你們感覺有趣的事情嗎?”學生們搖頭,我再問他們:“你們見過一件你們感覺有趣的事情嗎?”大多數(shù)學生還是搖頭,我有些生氣:“那你們一個寒假都干了些什么事情?”幾個膽子比較大的學生理直氣壯地告訴我,他們除了寫作業(yè)就是看電視。多么令人痛心的回答,難道這些孩子有趣的童年就這樣被應(yīng)試教育所埋葬嗎?難道這些孩子就真的無話可說嗎?當然不是。那如何才能擺脫目前這種讓人擔憂的狀況,讓學生作文有話可說呢?我覺得應(yīng)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改變學生生活現(xiàn)狀
如今小學生的生活單調(diào)得讓人不敢想象,典型的“兩點一線”模式枯燥乏味, 廣闊而又充滿神秘的大自然離他們似乎很近,其實很遙遠。除了家和學校,他們?nèi)テ渌胤奖仨毜玫郊议L的同意,就連他們盼望了很久的寒暑假也被各種各樣的培訓(xùn)班瓜分了。他們的任務(wù)是學習,他們的話題是學習,家長把他們束縛在一個如此小的空間里,他們單調(diào)地生活,缺乏對生活的體驗也是可以理解的。小學生的生活單調(diào),教師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為所謂的課堂常規(guī),學生連說話的權(quán)利都沒有了。晨會課上,老師講得最多的是“不要隨便講話,要聽老師的話”等,如此訓(xùn)練出來的學生一般都對老師唯命是從,不敢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人云亦云。寫作時總喜歡按照老師的提示寫,哪能寫出富有新意的佳作?為了安全,現(xiàn)在的學生根本沒有什么戶外活動,即便難得下了一場雪,當一些學生按捺不住興奮去玩雪時,一些老師居然剝奪了他們玩雪的權(quán)利,讓他們站到教室里去。這是多么令人扼腕的舉動,一場難得的大雪可以譜寫學生多少美麗的瞬間,因為教師所謂的安全第一,這些美麗的瞬間沒有能夠生成,也就不能留下永恒的色彩。學生的體驗不夠,又怎能寫出自己的深切感受?我覺得社會、學校和家長要從根本上還孩子一個自由活動的空間,只有體驗了才會有感受,只有深切的感受才能寫出真情實感。
二、引導(dǎo)學生走進生活
葉圣陶先生說:“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苯處煈?yīng)讓學生走出課堂,到大自然中去,從而體驗生活,感悟生活。如指導(dǎo)學生寫關(guān)天秋天的文章時,我把他們帶出校園,帶領(lǐng)他們到學校附近的村莊秋游。學生如快樂的小鳥在田間小路上掠過,他們心情舒暢,時而看著天空中飛過的小鳥出神,時而看著田間農(nóng)民伯伯扎的稻草人嬉笑,甚至和稻草人說悄悄話。金黃的稻穗、咧開嘴的豆莢、節(jié)節(jié)攀升的芝麻,甚至腳下飄落的片片樹葉也沒有逃過他們的眼睛,他們開心地玩耍,觀賞。秋天的人、秋天的顏色,都被他們記錄了下來,變成了他們寫作的最棒的素材,寫作的欲望自然而然地被激發(fā)了。
學生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學校,教師要善于捕捉生活。比如最近下了一場難得的大雪,我沒有讓學生錯失這次體驗生活的機會,一大早就來到學校,把在教室里乖乖讀書的學生帶到教室外面,讓他們欣賞雪景。大雪籠罩下的樹、路等都是那么的美麗,我立即讓他們說出看到雪景后的第一感受。接著,我又把他們帶到學校的小門旁,透過小門可以看見遠處的田野和村莊,這又是一番新的景象??赐炅搜易屗麄冇米约翰煌母泄儆H近雪,撫摸著從天而降的雪花。漸漸地,學生活躍了,滾起了雪球,堆起了雪人。看著他們想打雪仗又不敢動手的復(fù)雜表情,我沒有說話,而是悄悄地抓起一把雪夸張地扔向他們。在我的默許下,他們忘我地打起了雪仗,歡騰了十幾分鐘后,我叫了暫停,把他們領(lǐng)進教室。當我讓他們談?wù)剬@場雪的體會時,他們爭著表述自己的感受。最后,我讓他們把自己的感受寫出來,教室一下子安靜下來,只聽見筆尖在紙上耕耘的聲音。我想今天這場美麗的雪一定在他們的記憶深處留下了美麗的色彩。生活是作文之本,學生只有真正走進生活,體味了生活,才不會腹中空空、大腦空白,才會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來。
三、引導(dǎo)學生學會積累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有時候生活中的一些趣事在當時讓人很有感觸,可由于時間的關(guān)系,它會從人的記憶深處悄悄溜走。所以,我總鼓勵學生寫觀察日記,將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自己周圍的一些特別的事情用筆記下來,不管是好的、不好的,開心的、不開心的,只要是自己覺得感觸深的都可以記下來。同時,我還指導(dǎo)他們寫讀書筆記。作家秦牧說:“一個作家應(yīng)該有三個倉庫:一個直接材料的倉庫裝從生活中得來的材料;一個間接材料的倉庫裝從書籍和資料中得來的材料;另一個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的語言倉庫。”第一個倉庫的內(nèi)容要從小就開始充實,隨時記錄看到的好詞、好句和讀后的感想,并定期進行交流。時間一長,學生嘗到了積累的甜頭,就會自覺積累了,一些優(yōu)秀作品中扣人心弦的情節(jié)、意味深長的哲理也就悄然進入了他們的倉庫,又為提高作文能力增加了一些籌碼。
打開心扉,拓展視野,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我們身邊有許多寶貴的寫作資源——一種習俗、一場活動、一次偶遇……只要我們不熟視無睹,引導(dǎo)學生去發(fā)現(xiàn),他們的作文將不再無話可說。
(責編 莫彩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