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會作為家校溝通的渠道,應得到很好的應用。但許多學生都反映,家長會是破壞家庭穩(wěn)定與和諧的導火索。經調查發(fā)現,家長會之所以會給學生帶來恐慌和不安,主要是因為在家長會上教師作為教育權威,對學生或主觀或片面的定位與評價會使一些家長捕風捉影,認為教師講的不好的方面就是自己孩子的問題,因而造成家長的尷尬和焦慮,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往往不能理智地、有針對性地和孩子溝通,而以簡單粗暴的方式教育孩子,與孩子之間產生極大的隔閡。這種現象的出現就需要身為教師,尤其是班主任的我們認真反思自己的工作,在家校聯(lián)系方面探索有效的途徑。
英語期中考試剛剛結束,家長會又如期而至。盡管我們班的期中考試成績不盡如人意,但我不希望家長會像以前一樣,成為疏遠家長與孩子關系的劊子手。經過審慎地思考和準備,我決定開一次別開生面的互動型家長會。
一、家長會之前的準備工作
1.確定家長會的目的
一是讓家長了解自己孩子在校的學習情況。二是希望通過家長會了解孩子在家的學習狀況,例如是否掌握了良好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等,尤其是了解英語的聽和讀這兩項難以量化考核的作業(yè)的完成情況。三是增強家長對孩子的理解,注意與孩子的交流與溝通。
2.確定家長會的形式
在有限的時間里同時和40多位家長交流是不切合實際的,向每位家長客觀而全面地評價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更是不可能的。于是我就借鑒了在課堂教學中一直實行的“學科長”“小組長”負責制(即6至7人的學習小組中有一名“學科長”負責專業(yè)學習引導,一名“小組長”負責組織課堂學習方式)。在家長會上,我們也將6至7位家長分為一組,分組為隨機分配,由每組的“學科長”“小組長”向家長匯報相關情況。
3.設計家長會上所使用的工具
形式確定之后,為了保證家長會有效開展,我們設計了重要的活動工具——七年級家長會英語學科長統(tǒng)計反饋表(如表1)。表中包括了學生良好作業(yè)習慣的各個方面,例如,是否先復習再寫作業(yè),是否計時寫作業(yè),是否經常聽音、讀背等。這個表格一方面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在家完成作業(yè)的狀況,另一方面期望通過反饋表向家長滲透指導孩子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一些具體措施。
我們開發(fā)的另一項工具則是發(fā)到家長手中的導問單,它分三部分陳列了家長們普遍關心的問題,目的是幫助與會家長了解自己孩子在校的表現。三方面的問題分別涉及孩子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和學習效果。我們特地在導問單的最后注明了學生今后的努力方向,希望學生能在保證完成每天的聽讀作業(yè)與背誦默寫之外,有適當的課外拓展閱讀。
4.其他注意事項
首先小組長和學科長要客觀、公正。作為教師的代表,對同學的評價應該客觀、公正,不摻雜個人情緒,不能以與同學的私交好壞左右自己的表述,要以事實為依據,最終幫助同學進步。其次要注意與家長談話的方式。應面帶微笑,款款而談,注意語速、語調,不要因為緊張而亂了分寸。最后還要宏觀把握每個小組的談論主題,注意調節(jié)家長之間的氣氛,不要偏離學生的日常學習與生活。
二、互動型家長會現場
1.自我介紹環(huán)節(jié)
小組成員內的6、7位家長互相介紹自己的姓名、職業(yè),并言明是哪位孩子的家長,相互之間可以留聯(lián)系方式,以便今后針對孩子的學習與生活上的問題互通有無。
2.“談談我的孩子”環(huán)節(jié)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們設計了“夸夸孩子”——舉具體事例談談自己孩子身上的優(yōu)點,讓家長在思考和交流的過程中意識到自己的孩子是很優(yōu)秀的;“寫寫不足”——將孩子身上的缺點與毛病寫下來,互相傳閱,看看其他孩子身上有什么不足,然后找出共性的問題,拿出來大家一起探討與商量,提出幫助孩子們克服缺點的建議與意見。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引導家長靜下心來認真地了解自己孩子的閃光點與不足,并反思自己在孩子生活中起到的作用,為今后孩子的長遠發(fā)展有個初步的想法或規(guī)劃。
3.“猜猜孩子的心語”
教師創(chuàng)設情景:母親的一個朋友帶著孩子來家里玩兒,孩子頸椎上長有一顆天生的肉瘤(隨著孩子年紀的增長,肉瘤也會長大)。事先,母親反復叮囑自己的孩子千萬不要在她朋友的面前提到小伙伴的缺陷,以免傷害到她。兩個小朋友一直玩到下午,偶然間,這位母親卻聽到自己的孩子問小伙伴:“你脖子后面的那個東西是什么呀?”小伙伴頓時臉紅起來,支支吾吾。如果你是這位母親,你會怎樣處理這種情況?
之后小組內互相交流各自的看法。討論結束后,教師請家長們發(fā)言,最后教師也說出了一種情況:這個孩子說,那是上帝為你設計的天使的翅膀,等時機成熟了,你就會像天使一樣飛起來。
這個游戲意在使家長明白:父母在聽孩子說話前,應該放下思維定式,拋開成見,不妨先讓孩子把話講完,再對孩子的想法進行評價,這樣孩子會覺得自己得到了尊重,從而愿意與家長進一步地溝通與交流。
4. 調查表與導問單填寫
除了了解學生的心聲,我們將英語學科長統(tǒng)計反饋表與導問單發(fā)給家長填寫,了解學生在家的作業(yè)完成情況,以及學習態(tài)度、習慣等。
會后,我們對收集上來的調查表進行統(tǒng)計、總結,并將結果通過電子郵件的形式反饋給家長。
5. 教師總結
家長會通過引導家長比較自己與他人對孩子存在的問題的處理方法和收效等的不同,引導家長從其他家長那里獲得啟發(fā)和引導;創(chuàng)設一定情景,使家長在互動中意識到自己在與孩子交流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統(tǒng)計反饋意見,加強家校之間的聯(lián)合,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tài)度。我們的最終目的是促使家長主動求“變”,改變自己不正確的教育理念、不恰當的教育方法,學會與孩子溝通與交流,并在今后的實際生活中得以落實。
三、家長會的啟示
這次家長會使教師了解到學生在家的學習情況,以便及時調整課程內容;家長也清楚了學生在校的表現,從而提供必要的幫助。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家長對孩子的理解,使家長注意與孩子的交流與溝通。這種由教師提供專業(yè)規(guī)劃,以小組為單位,由各小組學科長和小組長帶領實施,家長、學生和教師通過良性溝通獲得各自所需信息的會議模式將會是我們以后開辦家長會的設計標準和操作目標。
(作者單位:廣東省深圳市華橋城中學)
(責任編輯:吳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