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組合作學習是新教改的重要內容,其成功開展有賴于適當?shù)牟呗?,包括科學分組、情境創(chuàng)設、過程引導以及過程結束后的激勵等。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小組合作
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共同完成指定的任務,學生之間既分工清楚、責任明確,同時又互相交流、友好互助。它不但能有效改善課堂的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促進學生的知識建構,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因此被譽為 “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
對于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剛剛由玩耍嬉戲的兒童時期步入正式的學校教育,對于什么是團隊合作學習還沒有深刻的認識,因此在小學階段的數(shù)學課堂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有一定難度。下面筆者就談談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一些策略。
一、對學生進行科學分組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之前,教師應根據(jù)班內的實際情況來分配和培育學習小組,將全班學生按照學習水平、性格特點等分成若干小組,每組3至4人。分組的原則是“組間同質、組內異質”,要做到:第一,每組內學生的學習成績要穿插,好、中、困都有代表,不能將優(yōu)等生分成一組,學困生分成一組。第二,學生要聽從教師分配,不能自由選擇本組成員(防止對學困生的排斥)。這樣分配,同組內的學生可以互幫互助,友好合作,每個學生都有表現(xiàn)的機會;小組之間力量相當,組與組之間也能實現(xiàn)平等競爭。
小組交流學習中,優(yōu)等生一般自信心強,勇于發(fā)言,學困生難免自信心不足,發(fā)言不夠積極主動。如何避免這種情況,讓全班學生都主動地參與發(fā)言呢?教師可按成績優(yōu)劣給各小組成員按次序編上學號,如A、B、C、D。小組討論之前,教師提前提出要求:請每小組的某號同學做好準備,代表本組發(fā)言,其他組員適當補充。這樣,在小組同學的支持和任務壓力下,不積極的學生也會努力思考,爭取表現(xiàn)好。這樣,既使大家樹立小組榮譽感,又充分發(fā)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各成員之間要有一定的分工。小組中每個學生擔負一種學習角色,并且依據(jù)學習任務的不同,角色可以互換。
二、創(chuàng)設合作學習的情境
與傳統(tǒng)課堂教學形式相比,小組合作學習有自己的特殊性。教師在組織學習形式時,一定要融入更多的趣味性,這樣各小組內不同層次的學生才能玩到一起,學到一起。因此,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必須重視設計有趣的學習情境。
針對小學生天真爛漫、喜歡童話故事的年齡特點,教師在設計小組學習情境時,可將學習的內容和解決的問題蘊涵在美麗的童話故事或生活中的數(shù)學場景中,滿足她們的幻想或貼近她們的生活。實際上,各個版本的小學數(shù)學教材中,也都設計了大量的生活情境,將數(shù)學問題融入其中,畫面生動有趣,貼近生活。例如,在教學蘇教版二年級“時、分、秒”這個單元的內容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森林運動會,讓同一小組的學生扮演不同的小動物角色,各自走不同的路線,測量一下從教室到操場的距離,比一比誰用的時間最短,用時最長的與最短的相差幾分幾秒,從而更加深刻地體會時間單位的概念。
三、引導同學之間合作交流
教師為小組分配了具體的學習任務之后,可先讓小組內的學生交流想法,再進行分工合作學習,最后匯報小組的學習成果。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巡視,對學習過程加以有效引導,并及時處理各種問題;同時了解每個學生在小組中的表現(xiàn),讓每個學生都盡力發(fā)揮個人能力,并對學困生要鼓勵其多思考、多發(fā)言、多參與。進行小組匯報時,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對于本組存在的問題或者取得經(jīng)驗進行交流,共同思考解決的辦法。
四、教學評價依據(jù)小組成績
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多數(shù)只關注單個學生的成績,關注分數(shù)排隊,這種教學評價方式過分強調學習成績的名次,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在進行評價時,應依據(jù)小組的總成績而不是某個人的分數(shù),注重的是團隊合作精神。全體學生“組內合作,組間競爭”,既能使優(yōu)秀學生的能力得到發(fā)揮,又能讓學困生受到老師或同伴的幫助和鼓勵,全體學生都能有所收獲,并有信心繼續(xù)努力以取得更大的進步。
參考文獻
[1]張霞.小學教學小組合作學習之我見 [J].教育教學論壇,2004(8):55
責任編輯 袁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