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習作入門是三年級語文學習的難點。新課標對小學中年級習作教學提出了階段性目標:“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從激趣入手幫助學生消除畏懼感,讓學生在競技式的游戲?qū)W習中養(yǎng)成積累的習慣,在音樂欣賞中接受美的陶冶,放飛想象的翅膀,輕松面對習作,快快樂樂習作。
[關(guān)鍵詞]習作;小學語文;多媒體;激趣;審美
習作入門在三年級語文教學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三年級語文學習的難點。新課標對小學中年級的習作教學提出了明確的階段性目標:“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而從教學實際狀況看,剛進入三年級的學生積累的素材、視野、表達等都還停留在稚嫩階段,大部分學生一到寫作課便抓耳撓腮,絞盡腦汁地拼湊文字,習作練筆成了學生的一塊“心病”。但是,這一年段的學生又具有想象豐富,接受新鮮事物能力較強的特點。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這一教學輔助手段,調(diào)動學生的習作興趣,開拓學生的想象空間,從而提升習作教學效果。
第一步:激趣入手,消除畏懼感
首先,應轉(zhuǎn)變學生對習作的看法。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shè)置幾節(jié)電影課,選取一些學生愛看的動畫片,如《阿凡提》《小鹿斑比》等,帶領(lǐng)學生走進輕松愉快的互動氛圍。學生從新穎的畫面了解到故事的主題;強烈的電影動畫色彩讓學生感受到世界的美麗;人物的對白讓學生愛上模仿,學會傾聽,激發(fā)出表演欲望。每次影片播放完,教師可趁學生還沉浸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中時,讓他們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故事,描繪印象深刻的場景,暢談自己的觀后感。然后,教師稍加點撥,讓學生明白:“你們看到的每一部影片其實就是一篇生動的文章,反過來說,其實寫作就是在述說一個動人的故事……”小型的電影課堂,讓學生恍然大悟,原來自己已經(jīng)在剛才的自主對話中完成了一篇精彩的小作文。這樣,學生會更用心地觀看影片,爭取能說得更形象、更生動,而且更樂于把故事寫在日記本上。
第二步:玩中有得,學會多積累
學生習作第二大難點,便是生活素材積累太少,常無從下筆,無內(nèi)容可寫。這時,教師可再次利用多媒體多樣化的功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積累的習慣。如抓住學生天性好玩、好動的特點,開設(shè)一堂電腦圖畫課,利用多媒體CAI課件具有文字、圖片、聲音、圖像等可同步進行的優(yōu)點,在顯示屏上畫出不同的幾何圖形,讓學生發(fā)揮想象,親自操作電腦,添加幾筆或進行細致描畫,使一個幾何圖形變成一幅完整的畫面,再比一比看誰畫得好,畫得像,并配上相應的說明文字,評出優(yōu)秀作品,大家共同品評。
學生在這樣一種競技式的游戲?qū)W習中,激發(fā)了好勝心,會十分投入。這時,教師再告訴學生:“生活中還有許多生動的畫面值得我們用畫筆描畫下來,甚至還能有驚奇的發(fā)現(xiàn)。每一件生活小事件、一個小場面都可以用你手中的‘魔法畫筆’描繪”。比賽結(jié)束后,學生進入了另一場比賽:看誰發(fā)現(xiàn)多,看誰畫得美,看誰描得真。學生不再覺得生活枯燥無味,他們用手中的五彩筆記錄下了一個個新穎而獨特的畫面,這樣,學生習作內(nèi)容便更加多樣化,細節(jié)更生動,素材更新穎。
第三步:欣賞音樂,想象審美同步
音樂和語言如同孿生姐妹,相互依附,共同表達。音樂在習作教學中可以讓學生放松,激活大腦,激發(fā)想象,審美情操也相應得到提高和升華。
教師可用多媒體播放一曲曲婉轉(zhuǎn)優(yōu)美的音樂,配上唯美的畫面,讓學生明白:原來音樂也是由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和一幅幅優(yōu)美的畫面構(gòu)成的。在播放到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時,教師讓學生閉上雙眼,展開遐想,“情動而辭發(fā)”,再拿起筆來,筆尖涌動的是如泉涌般的感觸。
三年級的孩子對音樂也會有自己獨特的感悟。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習作興趣,提升其想象能力。
總之,利用多媒體來輔助習作教學是一種新型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看”——多媒體中的動態(tài)畫面激發(fā)學生興趣;“玩”——刺激學生做積極的生理反應;“賞”——使學生不再視習作為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樂趣。運用多媒體促進學生習作能力的提高,拓展學生想象的空間,激發(fā)寫作欲望,讓學生更輕松學寫作,這便是多媒體在習作教學中的特殊效果。
責任編輯 王 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