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每一個小學生都是存在個性差異的,對于相同的文本內容,不同的學生就會有不同的理解與感悟。小學生個性閱讀很容易偏離文本,當他們偏離文本時,教師要合理地引導他們質疑,培養(yǎng)他們深入挖掘文本的能力,并做及時的點撥。
[關鍵詞]個性閱讀;文本;困境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個性化解讀。個性閱讀作為一種高效的閱讀方式,能夠有效的發(fā)揮學生閱讀過程中的主動性,從而與文本內容進行深入對話。但是,個性閱讀不等于自由閱讀與泛化閱讀,而是學生與文本更為深廣的對話,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小學生經常會出現(xiàn)個性閱讀偏離文本的現(xiàn)象,此時,教師就要充分發(fā)揮導的作用,讓學生的個性閱讀回歸“主航道”。
一、偏離文本理解時,引導質疑
“學貴有疑”,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質疑,這樣,就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解讀文本的能力。小學生由于年齡還比較小,語言積累也不豐富,他們在進行個性閱讀時經常會出現(xiàn)偏離文本理解的現(xiàn)象。這時,教師不能“視而不見”,而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閱讀情況進行有效引領,并以此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進行質疑,從而回歸語文學科的工具性。
例如,《一株紫丁香》這一首詩中用了九個“你”字來稱呼教師,在抽讀課文時,其中一個學生把詩中的“你”字讀成了“您”字,并且指出作者在這里用“你”是不對的,因為教師師比他們大一輩,所以應該用“您”字。這個學生的說法確實有一定的道理,并且是對文本語言的個性體驗,但是,卻偏離了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于是,筆者這樣引導學生進行質疑:“是呀,對老師的稱呼應該用‘您’字,而作者在這里卻用‘你’字,是不是作者錯了呢?”這個問題有效地引發(fā)了學生對文本語言的思考。有學生說:“作者用‘你’字是有道理的,因為‘你’字更能夠體現(xiàn)了教師與學生之間同伴式的友情,而‘您’字則拉遠了老師與我們之間的距離。”有的學生說:“因為這是一首詩,詩讀起來要瑯瑯上口,在這里用‘你’字比用‘您’字讀起來更有節(jié)奏感?!本瓦@樣,學生在不斷的對比中加深了對文本內涵的真正理解。
二、偏離文本對話時,深入挖掘
文本是學生進行閱讀的載體,是閱讀的“本”。 個性閱讀雖然是開放的,多元的,但一定要基于文本的基本層面,這樣,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才是有意義的。在學生的個性閱讀會偏離文本對話時,教師要善于進行深入挖掘,避免閱讀課堂成了“漫談式”的 “茶話會”。
如在教學《揠苗助長》一課時,筆者提問:“農夫發(fā)現(xiàn)禾苗沒有長高時,他把禾苗拔高了,這樣是不可取的。如果你是農夫會怎么做呢?”有學生說:“為了使禾苗能夠快速成長,我會經常給禾苗澆水?!庇袑W生說:“我天天給禾苗捉害蟲,這樣禾苗就可以成長?!庇袑W生說:“我會給禾苗施肥。”顯然,學生的解讀是個性化的。但是,學生的這種解讀偏離了文本對話,語文課不是常識課。因此,教學時,筆者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挖掘:“同學們,剛才你們說了很多的辦法確實有效。那么,你們能夠結合自己的例子舉一個‘揠苗助長’的例子嗎?”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紛紛談了自己的看法,從不同角度談了自己對‘揠苗助長’這個成語的理解。這樣,學生進行了語言訓練才是有效的,才是到位的。
三、偏離文本主旨時,及時點撥
個性閱讀雖然強調要尊重學生對文本的個性體驗與感悟,但這并不意味著學生的閱讀能夠偏離文本的主旨。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上,當學生的個性閱讀偏離文本主旨時,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及時點撥,讓學生的閱讀回歸文本主旨。
如在教學《天游峰的掃路人》一課,筆者提問:“同學們,你認為課文中的主人公是一位怎么樣的掃路人?”有學生說:“他是一位任勞任怨的掃路人,他每一天都堅持掃臺階,這種堅持是很難得的?!庇袑W生說:“他是一位非常樂觀的掃路人,與他交談的人都覺得開心。”有學生說:“我覺得他是一位不誠實的掃路人,因為年輕人對于這么高的山都很難爬,他是一位老人卻說一點都不累,我覺得他的話不可信?!边@哥學生的發(fā)言顯然有一定的道理,許多人也贊同。但是,不難發(fā)現(xiàn)這個學生的解讀偏離了文本的主旨,因為他對老人的淡泊名利、自強不息、樂觀向上的精神進行了否定。于是,此時,筆者對學生進行了這樣的引領:“同學們,天游峰又高又險,而這一位老人每天堅持掃臺階卻還不說‘累’,這是為什么呢?”這個問題有效地引發(fā)了學生的思考,他們再一次對文本進行了深入解讀。有學生說:“這是因為老人長期生活在天游峰,天游峰就是他的家,所以他每天堅持不覺得累?!庇袑W生說:“老人每天堅持把臺階掃干凈就能夠給游客一個更好的環(huán)境,他很開心,所以是不覺得累的?!庇袑W生說:“老人與天游鋒結下了不解的情緣,在老人的心目中天游峰是富有人性的,因此從不覺得累?!边@樣引導,學生們就抓住了文章的主旨。
責任編輯 一 覺